羅大倫
羅大倫博士
2022-06-22 07:30
發(fā)表于北京
“貴富而驕,自遺咎也?!薄百F富”現(xiàn)在的版本都寫成“富貴”,意思一樣,我們就當富貴講。“富貴而驕”的意思是,您既有錢,地位又高,如果您非常驕橫,把自己的氣焰抬得很
高,這是在給自己制造麻煩。為什么會如此?當人富貴以后,他的人生態(tài)度可能有兩
種:一種是驕,盛氣凌人,仗勢欺人;另一種是善,以財富和
地位去助人。這是兩種取向。老子建議大家保持第二種態(tài)度,
把自己的位置放低去幫別人。如果一個人富貴以后變得驕橫的話,周圍所有人嫉妒的眼光都會集中在他身上,人們就會記恨他,把所有的憤怒集中在
他身上,這是人類的本性,他的生活就會處處遇到阻力,厄運的種子就埋下了。《漢書》里有一句話形容這種力量,叫“千人所指,無病而死”。就是說當所有人都恨這個人的時候,他有可能沒得病
就死了。這說的是人心向背的問題。所以,我們應該看到世界
上的金錢像河流或是云圖一樣在流動,從高處往低處流。我們?nèi)绻軌蝽槕熘腊阉鼘蛏频姆较?,那么您的流動性就?越來越大,也就會越來越富貴。“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是帛書乙本的寫法。這前半句話在帛書甲本和郭店楚簡里是“功述身退”。這個說法也有道理,
因為述職本身就是把自己完成的任務講一遍——但現(xiàn)在大家都
講成“功成身退”。“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這句話一出來,就成為了所有想
隱退的人的一個借口。他們認為,我把公司做好了,算是完成
任務了,可以功成身退,退居二線了。好多人會這樣講。有的
人甚至把它當作明哲保身的一句名言。實際上老子講的不是這個意思。《道德經(jīng)》里很多話被大家世俗化了。我一再強調(diào)解讀《道德經(jīng)》,必須嚴格緊扣天之道來解讀。天之道有什么特點?天之道為萬物做事,它一直隱藏在背后,讓這個世界按照它的規(guī)則去運行。天之道只是把自
己的位置放到后面,并沒有扔下世界不管。那您為什么就退休
了、不干了?好不容易建立這么大的基業(yè),走到如此重要的位
置,您卻不干了,有這個必要嗎?我認為老子這句“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的意思是,我們
要效仿天之道,隱于背后為大家做事。當您把這事做好以后,
就把自己的位置放到后邊,把自己的名利、地位放到后邊,這
叫“功遂身退”。 這個所謂的“身”是您自己的東西,名利、地位,等等;“退”是放到后邊,是“退其身而身先”的意思。您理解了天
之道,就知道老子在講什么了。這是一種比較通透的理解,否
則大家會覺得老子消極避世?,F(xiàn)在經(jīng)營企業(yè)也是這樣,有的企業(yè)家把企業(yè)做好以后,就會功成身退。比如說稻盛和夫先生,他創(chuàng)辦了兩家世界五百強
企業(yè),但是他沒有為自己的名利考慮。他把所有股份全部捐贈
給員工,把個人利益放到員工的后邊,不為自己去撈取,這才
是真正的功成身退。明確這一點對理解《道德經(jīng)》非常重要。大家不要把這句
話理解成差不多就行,該退就退,這是不正確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