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條款解讀

          編者按: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國務院令第708號)(以下簡稱“條例”)于2019年4月1日起施行,是應急管理部成立以來制定的第一部法律法規(guī)。《條例》以安全生產法和突發(fā)事件應對法為依據,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體制、應急準備、應急救援及相應法律責任等作出規(guī)定。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解讀

          1

          解決了生產安全事故應急中的現實問題

          (一)明確應急救援費用承擔原則

          《條例》規(guī)定應急救援費用由事故責任單位承擔,在事故責任單位無力承擔的情況下,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協(xié)調解決,從而突出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有效解決了應急救援費用承擔難題。

          (二)建立應急救援現場總指揮負責制度

          《條例》規(guī)定生產安全事故發(fā)生后,可以設立應急救援現場指揮部,實行總指揮負責制,各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服從指揮開展救援工作,確保生產安全事故現場應急指揮統(tǒng)一、有序、高效。

          (三)賦予有關人民政府決定應急救援終止的權限

          《條例》規(guī)定生產安全事故的威脅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有關人民政府應當依法決定停止執(zhí)行全部或部分應急救援措施。

          2

          明確了生產經營單位的應急職責(十項)

          (一)主要負責人全面負責(條例第四條)

          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全面負責。結合第三條,國務院統(tǒng)一領導全國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縣級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tǒng)一領導本行政區(qū)域內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構建了我國應急管理的體制。

          (二)制定預案(條例第五條、第六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針對生產安全事故特點和危害,進行風險辨識評估,制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向本單位從業(yè)人員公布。

          (三)預案的備案(條例第七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將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報送縣級及以上人民政府安監(jiān)部門備案。

          (四)定期演練(條例第八條)

          高危企業(yè)應當每半年組織一次應急演練?!秶W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突發(fā)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規(guī)定:

          公司各單位應制定預案演練計劃,定期組織開展不同類型應急演練,每三年至少組織一次大型綜合實戰(zhàn)演練;每年至少開展一次專項預案應急演練;每半年至少開展一次現場處置方案應急演練,且三年內各現場處置方案至少演練一次。

          (五)應急隊伍(條例第十條)

          高危企業(yè)應當建立應急救援隊伍。

          (六)報送隊伍建設情況(條例第十二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及時將本單位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情況報縣級以上政府安監(jiān)部門,并依法向社會公布。

          (七)配備應急物資(條例第十三條)

          高危企業(yè)應配備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和物資,并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yǎng),保證正常運轉。

          (八)應急值班(條例第十四條)

          高危企業(yè)、應急救援隊伍應當建立應急值班制度,配備應急值班人員。

          (九)應急教育培訓(條例第十五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yè)人員進行應急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yè)人員具備必要的應急知識,掌握風險防范技能和事故應急措施。

          (十)應急處置和應急救援(條例第十七條)

          簡單歸納為六項應急處置要點:

          一是控制危險源,救人;

          二是組織人員撤離;

          三是及時通知受事故影響單位人員;

          四是防止事故擴大;

          五是請求支援,提供應急處置信息;

          六是保護事故現場。

          3

          明確了生產經營單位的法律責任(三項)

          (一)依據《安全生產法》追究法律責任(條例第三十條)

          生產經營單位未制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未定期組織營救救援預案演練、未對從業(yè)人員進行應急教育和培訓。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在本單位發(fā)生生產安全事故時不立即組織搶救的。

          (二)依據《突發(fā)事件應對法》追究法律責任(條例第三十一條)

          生產經營單位未對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和物資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yǎng),導致發(fā)生嚴重生產安全事故或者生產安全事故危害擴大,或者在本單位發(fā)生生產安全事故后未立即采取相應的應急救援措施,造成嚴重后果的。

          (三)本《條例》新增條款追究法律責任(條例第三十二條)

          生產經營單位未將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報送備案、未建立應急值班制度或者配備應急值班人員的。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guī)范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fā)事件應對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于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法律、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適用其規(guī)定。

          第三條 國務院統(tǒng)一領導全國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tǒng)一領導本行政區(qū)域內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涉及兩個以上行政區(qū)域的,由有關行政區(qū)域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負責,或者由各有關行政區(qū)域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共同負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和其他對有關行業(yè)、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jiān)督管理的部門(以下統(tǒng)稱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有關行業(yè)、領域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指導、協(xié)調本級人民政府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

          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以及街道辦事處等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機關應當協(xié)助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法履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職責。

          第四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加強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建立、健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責任制,其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全面負責。

          第二章 應急準備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和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以及街道辦事處等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機關,應當針對可能發(fā)生的生產安全事故的特點和危害,進行風險辨識和評估,制定相應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依法向社會公布。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針對本單位可能發(fā)生的生產安全事故的特點和危害,進行風險辨識和評估,制定相應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向本單位從業(yè)人員公布。

          第六條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當符合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標準的規(guī)定,具有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明確規(guī)定應急組織體系、職責分工以及應急救援程序和措施。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制定單位應當及時修訂相關預案:

          (一)制定預案所依據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標準發(fā)生重大變化;

          (二)應急指揮機構及其職責發(fā)生調整;

          (三)安全生產面臨的風險發(fā)生重大變化;

          (四)重要應急資源發(fā)生重大變化;

          (五)在預案演練或者應急救援中發(fā)現需要修訂預案的重大問題;

          (六)其他應當修訂的情形。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將其制定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報送本級人民政府備案;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運輸單位,礦山、金屬冶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建筑施工單位,以及賓館、商場、娛樂場所、旅游景區(qū)等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應當將其制定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報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備案,并依法向社會公布。

          第八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以及街道辦事處等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機關,應當至少每2年組織1次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

          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運輸單位,礦山、金屬冶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建筑施工單位,以及賓館、商場、娛樂場所、旅游景區(qū)等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應當至少每半年組織1次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并將演練情況報送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對本行政區(qū)域內前款規(guī)定的重點生產經營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進行抽查;發(fā)現演練不符合要求的,應當責令限期改正。

          第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的統(tǒng)一規(guī)劃、組織和指導。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根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的實際需要,在重點行業(yè)、領域單獨建立或者依托有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社會組織共同建立應急救援隊伍。

          國家鼓勵和支持生產經營單位和其他社會力量建立提供社會化應急救援服務的應急救援隊伍。

          第十條 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運輸單位,礦山、金屬冶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建筑施工單位,以及賓館、商場、娛樂場所、旅游景區(qū)等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應當建立應急救援隊伍;其中,小型企業(yè)或者微型企業(yè)等規(guī)模較小的生產經營單位,可以不建立應急救援隊伍,但應當指定兼職的應急救援人員,并且可以與鄰近的應急救援隊伍簽訂應急救援協(xié)議。

          工業(yè)園區(qū)、開發(fā)區(qū)等產業(yè)聚集區(qū)域內的生產經營單位,可以聯合建立應急救援隊伍。

          第十一條 應急救援隊伍的應急救援人員應當具備必要的專業(yè)知識、技能、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應急救援隊伍建立單位或者兼職應急救援人員所在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對應急救援人員進行培訓;應急救援人員經培訓合格后,方可參加應急救援工作。

          應急救援隊伍應當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裝備和物資,并定期組織訓練。

          第十二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及時將本單位應急救援隊伍建立情況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報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并依法向社會公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定期將本行業(yè)、本領域的應急救援隊伍建立情況報送本級人民政府,并依法向社會公布。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行政區(qū)域內可能發(fā)生的生產安全事故的特點和危害,儲備必要的應急救援裝備和物資,并及時更新和補充。

          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運輸單位,礦山、金屬冶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建筑施工單位,以及賓館、商場、娛樂場所、旅游景區(qū)等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應當根據本單位可能發(fā)生的生產安全事故的特點和危害,配備必要的滅火、排水、通風以及危險物品稀釋、掩埋、收集等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和物資,并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yǎng),保證正常運轉。

          第十四條 下列單位應當建立應急值班制度,配備應急值班人員:

          (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

          (二)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運輸單位以及礦山、金屬冶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建筑施工單位;

          (三)應急救援隊伍。

          規(guī)模較大、危險性較高的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運輸單位應當成立應急處置技術組,實行24小時應急值班。

          第十五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yè)人員進行應急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yè)人員具備必要的應急知識,掌握風險防范技能和事故應急措施。

          第十六條 國務院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建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信息系統(tǒng),并采取有效措施,實現數據互聯互通、信息共享。

          生產經營單位可以通過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信息系統(tǒng)辦理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備案手續(xù),報送應急救援預案演練情況和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情況;但依法需要保密的除外。

          第三章 應急救援

          第十七條 發(fā)生生產安全事故后,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立即啟動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采取下列一項或者多項應急救援措施,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報告事故情況:

          (一)迅速控制危險源,組織搶救遇險人員;

          (二)根據事故危害程度,組織現場人員撤離或者采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后撤離;

          (三)及時通知可能受到事故影響的單位和人員;

          (四)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危害擴大和次生、衍生災害發(fā)生;

          (五)根據需要請求鄰近的應急救援隊伍參加救援,并向參加救援的應急救援隊伍提供相關技術資料、信息和處置方法;

          (六)維護事故現場秩序,保護事故現場和相關證據;

          (七)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應急救援措施。

          第十八條 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接到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后,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上報事故情況,啟動相應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按照應急救援預案的規(guī)定采取下列一項或者多項應急救援措施:

          (一)組織搶救遇險人員,救治受傷人員,研判事故發(fā)展趨勢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

          (二)通知可能受到事故影響的單位和人員,隔離事故現場,劃定警戒區(qū)域,疏散受到威脅的人員,實施交通管制;

          (三)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危害擴大和次生、衍生災害發(fā)生,避免或者減少事故對環(huán)境造成的危害;

          (四)依法發(fā)布調用和征用應急資源的決定;

          (五)依法向應急救援隊伍下達救援命令;

          (六)維護事故現場秩序,組織安撫遇險人員和遇險遇難人員親屬;

          (七)依法發(fā)布有關事故情況和應急救援工作的信息;

          (八)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應急救援措施。

          有關地方人民政府不能有效控制生產安全事故的,應當及時向上級人民政府報告。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及時采取措施,統(tǒng)一指揮應急救援。

          第十九條 應急救援隊伍接到有關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的救援命令或者簽有應急救援協(xié)議的生產經營單位的救援請求后,應當立即參加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

          應急救援隊伍根據救援命令參加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所耗費用,由事故責任單位承擔;事故責任單位無力承擔的,由有關人民政府協(xié)調解決。

          第二十條 發(fā)生生產安全事故后,有關人民政府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設立由本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負責人、應急救援專家、應急救援隊伍負責人、事故發(fā)生單位負責人等人員組成的應急救援現場指揮部,并指定現場指揮部總指揮。

          第二十一條 現場指揮部實行總指揮負責制,按照本級人民政府的授權組織制定并實施生產安全事故現場應急救援方案,協(xié)調、指揮有關單位和個人參加現場應急救援。

          參加生產安全事故現場應急救援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服從現場指揮部的統(tǒng)一指揮。

          第二十二條 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過程中,發(fā)現可能直接危及應急救援人員生命安全的緊急情況時,現場指揮部或者統(tǒng)一指揮應急救援的人民政府應當立即采取相應措施消除隱患,降低或者化解風險,必要時可以暫時撤離應急救援人員。

          第二十三條 生產安全事故發(fā)生地人民政府應當為應急救援人員提供必需的后勤保障,并組織通信、交通運輸、醫(yī)療衛(wèi)生、氣象、水文、地質、電力、供水等單位協(xié)助應急救援。

          第二十四條 現場指揮部或者統(tǒng)一指揮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的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完整、準確地記錄應急救援的重要事項,妥善保存相關原始資料和證據。

          第二十五條 生產安全事故的威脅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有關人民政府應當決定停止執(zhí)行依照本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guī)采取的全部或者部分應急救援措施。

          第二十六條 有關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根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需要依法調用和征用的財產,在使用完畢或者應急救援結束后,應當及時歸還。財產被調用、征用或者調用、征用后毀損、滅失的,有關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給予補償。

          第二十七條 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成立的生產安全事故調查組應當對應急救援工作進行評估,并在事故調查報告中作出評估結論。

          第二十八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對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中傷亡的人員及時給予救治和撫恤;符合烈士評定條件的,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評定為烈士。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九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等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機關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違反本條例規(guī)定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責令改正;情節(jié)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三十條 生產經營單位未制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未定期組織應急救援預案演練、未對從業(yè)人員進行應急教育和培訓,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在本單位發(fā)生生產安全事故時不立即組織搶救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有關規(guī)定追究法律責任。

          第三十一條 生產經營單位未對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和物資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yǎng),導致發(fā)生嚴重生產安全事故或者生產安全事故危害擴大,或者在本單位發(fā)生生產安全事故后未立即采取相應的應急救援措施,造成嚴重后果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fā)事件應對法》有關規(guī)定追究法律責任。

          第三十二條 生產經營單位未將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報送備案、未建立應急值班制度或者配備應急值班人員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3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1萬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規(guī)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 附  則

          第三十四條 儲存、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等危險物品的科研機構、學校、醫(yī)院等單位的安全事故應急工作,參照本條例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第三十五條 本條例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

          來源:鄂電安全你我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北京市安全生產條例
          2022年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
          請關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中的“國家有關規(guī)定”提法
          如何做好應急救援準備工作?《條例》確立五項制度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0002)
          【2019應急管理遴選考點】《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全文)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