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豫園隔壁安仁街和天臺山農逸聞

          年關歲末總有些朋友要見,有些事情要談,今天約在了中山南二路,名字厲害:外灘金融中心。到了才知道,所謂“外灘”不過是個名號,其實位置在新開河還要往南。三言兩語事情談好,信步穿過南市繞城的人民路,一頭扎進了老城廂的懷抱。什么金融中心,高挑的大堂、華麗的裝飾、充足的暖氣……于我而言只是一些需要應付的“事情”,如果我還有一點點閑暇時光,我愿意在街巷間度過,就這樣我來到了這里:豫園隔壁的安仁街。


          安仁街


          安仁街的歷史有多長?我無暇查閱資料,但我想有豫園的年代應該就有了,這么一說,起碼四百年朝上。當年豫園主人潘允端的產業(yè)并不限于如今的豫園,安仁街以西的豫園是他的花園,東面則是他的宅邸。安仁街、福佑路、丹鳳路和方浜中路這四條路合成一個方塊,方圓一里左右,是潘家住的地方。當年煙鎖重樓的名門大宅經過四百年滄海桑田,除了留下一座豫園外,只有一座梧桐路137號的世春堂(我曾寫過南市尋常巷陌里,有上海最老的教堂,點擊藍字可以查看),而其他的住宅、花園、祠堂等,都湮沒在歷史的煙云之中。如今看到安仁街上的房子,多是石庫門里建筑和老式里弄,歷史在百年左右。


          安仁街西側是豫園的園墻

          東側是居民住宅


          安仁小區(qū)、鄰德里、四達里……都說老南市的地名是最難記的,還真是如此,連老上海的出租車司機都搞不清楚,在沒有GPS導航的年代,到南市找小街是人人視為畏途的。我在安仁街走走,其實是沒有什么目的的,無非是這里已經在動遷了,想多看一眼老房子和住在這里的人。但就在我漫無目的地游走時,我看到了這條弄堂:安仁街139弄,品華坊。一條毫不起眼的小弄堂,但弄堂口的匾額,倒是有點說頭。


          安仁街品華坊


          品華坊是一條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小弄堂,但它的匾額卻有點來頭。上款寫的是“庚申秋七月”,說明它的年代:1920年,今年整整98歲。弄堂里的人家大多在動了,門窗被“三夾板”封住,有的砌上了紅磚。中國人做壽“做九不做十”,不知明年有沒有人會給這條弄堂做個壽?想來是沒有。落款四個字一枚圖章:天臺山農。喲,這是劉山農先生的字呢。


          劉山農

          (1878-1932)


          劉山農的名氣不如吳昌碩、王一亭等人來得大,但在當年上海灘上,也是數得著的書法大家。劉山農本名青,字照藜,后改字文玠、介玉,號天臺山農。取這個號,因為他雖然出生在嘉興,卻不忘自己的祖籍浙江臺州黃巖縣。劉山農十九歲應鄉(xiāng)試,因祖母病故,居喪不能進考場,因而到蘇州投在江蘇巡撫程德全籌建的新軍中任職。1911年程德全在江蘇響應辛亥革命,劉山農由此成為辛亥元老,1914年解甲歸田來到上海鬻文為生,在《新聞報》任編輯,還擔任過《大世界報》的主編。劉山農的書法很出名,題字不少。因為老家黃巖盛產蜜桔,他打通銷路將土產賣到上海,“黃巖蜜桔”在老上海人中能享有盛名,劉山農居功至偉,也破以為傲,有時他題字落款會寫“桔頌宧天臺山農”,多少是為自我表揚那么一下。


          劉山農書法

          鶴壽不知其紀

          龍靈時化為云

          落款:桔頌宧天臺山農


          劉山農的字初學蘇東坡,后師法北魏,尤得鄭文公筆法,在海上書壇獨樹一幟。劉山農飯量奇大,朱大可《懷人詩二百首》中說他“每餐可盡彘肩一器、蒸餅數籠”,蹄髈一整只外加蒸餅幾籠,絕對的“吃貨一枚”。不過他酒量沒跟上,“飲少輒醉,嘗引為憾事”。劉山農1928年離開上海回嘉興居住,1932年去世。他結過兩次婚,與前妻生的兩個小孩都夭折了,續(xù)弦后生一子一女,女兒也早逝。只有一個獨養(yǎng)兒子劉小農,到2014年還健在,當時已94歲。劉山農給自己的后代留下二十四字的家訓:“為人正直、遵紀守法、認真學習、勤奮工作、家庭和睦、誠懇謙遜”,兒子劉小農后來居住在無錫,是教授級工程師,四個子女都曾去蘇北農村下鄉(xiāng),回無錫后全部考上大學,成為學術和技術人才?!稛o錫日報》曾專門報道過劉家的優(yōu)良家風。


          劉山農(中排左二)參加海上書畫名家雅集



          盡管這塊牌匾有這么多故事,但城市發(fā)展的步伐終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安仁街的房子在民國時代也許還算不錯,但如今住在里頭的居民,恐怕不會那么享受。偶爾有幾個喜歡攝影或懷舊的朋友,像我這樣來這里走走、看看、拍幾張照,走了。安仁街的生活,卻仍在繼續(xù)。我祝愿這里的居民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住上稱心如意的房子。但也希望他們不要像我們這樣,鉆進了鋼筋水泥叢林,再也找不到曾經不以為然的人情味。要不了幾年,安仁街大概會變成我來“談事情”的地方,有高挑的大堂、華麗的裝飾、充足的暖氣……但我匆匆談好事情離開以后,恐怕再也找不到另一條可以放松地走走看看拍拍照的安仁街了。


          豫園花窗下的剃頭攤


          時代的腳步一刻不停


          丹鳳路上的小商店

          力波啤酒,喜歡上海的理由?


          硝皮弄口的老房子,只有一個依稀可辨的“廬”字


          梧桐路上已被封上大門的老國營經營部


          紅包專售

          百貨批發(fā)


          安仁街,再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海上尋根 重回南市(05.5.20)
          太震撼了!坐上這趟公交車,竟然能穿越上海700年歷史!
          上海曾有一個區(qū),叫做南市區(qū)!有一種驕傲,叫我是南市區(qū)人!!
          致消失的南市區(qū)!20年了,南市人永遠記得你!
          3.16 只走一次的老城廂建筑/歷史/風物徒步召集帖
          UC頭條:致消失的南市區(qū)! 20年了, 南市人永遠記得你!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