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研報,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厲害的指數(shù),滬深300價值。在滬深300里選了100支股票,遠遠跑贏了滬深300,5年收益率161%,每年收益率超過20%,比大部分基金都賺錢。兩個跟蹤這個指數(shù)的基金表現(xiàn)都很好,費率也低,一年就0.5%,比主動基金便宜。指數(shù)基金就是好,畢竟便宜才是硬道理啊。
方正的這篇《當'價值投資'遇上'指數(shù)投資':滬深300價值指數(shù)的魅力》主要比較了各種股票指數(shù),重點講了滬深300價值指數(shù)怎么選股,有啟發(fā)。用了四個指標打分,股息收益率(D/P),每股凈資產(chǎn)與價格比率(B/P),每股凈現(xiàn)金流與價格比率(CF/P)、每股收益與價格比率(E/P)。
其實我本來以為都是用來衡量股票便宜程度的,文章說不全是,什么CFP/DP兩個指標管質(zhì)量,PE/PB兩個指標管便宜。是不是這么理解,買東西要看品質(zhì),還得看價格啊,最終得比較性價比。茅臺公司好,大家都知道,但價值投資不一定買茅臺,因為茅臺股票貴啊。
大A股還是韭菜多,一直在給大家送福利,別傻傻持有大盤指數(shù)了,好的選股策略跑贏滬深300的概率還是很大的。價值指數(shù)、紅利指數(shù)、低波指數(shù),這些表現(xiàn)都很好。比方滬深300價值,5年累計收益161%,3年累計收益55%,股息率接近4%,很穩(wěn)。
估值比滬深300低,ROE高,股息率高,看著還行。滬深300其實本來就比較價值了,這算是價值里面選價值了。文章還提到量化價值和主動價值的比較,我覺得各有高下吧?
跟蹤滬深300價值的基金,銀河和申萬各有一只。銀河滬深300價值(519671.OF)和申萬菱信滬深300價值(310398.OF),表現(xiàn)差不多,比滬深300強多了。申萬的費率0.65%,銀河的費率0.5%,銀河的還便宜一些,反正比1.5%的主動基金便宜多了。
看業(yè)績排名,不管5年還是10年,基本都在前5%-10%,意思跑贏了95%的基金了,那是很好了。
感覺是個不錯的指數(shù),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拿住啊,今年買了好多滬深300ETF,2月份一漲起來,我就賣飛了。從去年開始買ETF,學(xué)了做波段啊,網(wǎng)格啊,我算算買來買去,折騰半天,好像還是還是沒跑贏指數(shù)。是不是還是選個好基金,一直持有比較厲害?每天看盤真是心累,大佬們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