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樸麻黃湯
編輯詞條B 添加義項 ?
【方歌】厚樸麻黃夏杏膏,更加五味方真妙,宣肺降逆飲咳止,咳而脈浮癥對好。
基本信息
是否處方藥
處方藥
來 源
《金匱要略》
別 名
厚樸麻黃湯
藥品名稱
厚樸麻黃湯
目錄1
正文2
來源3
異名4
組成5
用法6
病機7
主治8
應用9
論述折疊編輯本段正文
厚樸麻黃湯厚樸
麻黃湯折疊編輯本段來源
<金匱要略>卷上。
折疊編輯本段異名
厚樸石膏湯( <圣濟總錄>卷六十七)。
折疊編輯本段組成
厚樸5兩,麻黃4兩,石膏如雞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2兩,細辛2兩,小麥1升,五味子半升。
折疊編輯本段用法
上九味,以水1.2升,先煮小麥熟,去滓,納諸藥,煎取700毫升,溫服100毫升,一日三次。
折疊編輯本段病機
飲熱迫于上而近于表
折疊編輯本段主治
咳而脈浮者??却?、胸滿、脈浮。
治法
化飲除熱,止咳平喘
折疊編輯本段應用
咳嗽:朱某,病患咳嗽,惡寒頭疼,胸滿氣急,口燥煩渴、尿短色黃,脈浮而小弱。以《金匱》厚樸麻黃湯服藥三劑,喘滿得平,外邪解,煩渴止。再二劑,諸恙如失。
折疊編輯本段論述
厚樸1.《醫(yī)門法津》:若咳而其脈亦浮,則外邪居多,全以外散為主,用法即于小青龍湯中去桂枝、芍藥、甘草,加厚樸、石膏、小麥,仍從肺病起見。以故桂枝之熱,芍藥之收,甘草之緩,概示不用,而加厚樸以下氣,石膏以清熱,小麥引入胃中,助其升發(fā)之氣,一舉而表解脈和,于以置力于本病,然后破竹之勢可成耳。一經裁酌,直若使小青龍載肺病騰空而去。
2.《沈注金匱要略》:此以脈之浮沉而分肺之營衛(wèi)受病也。咳而脈浮,風邪在衛(wèi),即肺脹之類,其病尚淺,當使邪從表出。故以厚樸,杏仁下泄胸中氣實,麻黃開腠驅邪、石膏以清風化之熱,辛、半、干姜兼驅客寒而滌痰飲,五味收肺之熱,小麥以調脾胃也。
3.《古方選注》:厚樸麻黃湯,大、小青龍之變方也??榷蠚庾髀暎}浮者,是屬外邪鼓動下焦之水氣上逆,與桂枝、芍藥、甘草和營衛(wèi)無涉。故加厚樸以降胃氣上逆,小麥以降心氣來乘,麻、杏、石膏仍從肺經泄熱存陰,細辛、半夏深入陰分,祛散水寒,干姜、五味攝太陽而監(jiān)制其逆,一舉而泄熱下氣,散邪固本之功皆備,則肺經清肅之令自行,何患咳逆上氣作聲有不寧謐者耶?
[1]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