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淋巴細胞上的特異性受體或B淋巴細胞釋放的免疫球蛋白,這些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的糖蛋白引起人們很大的興趣。這些蛋白是由6號染色體短臂編碼的。它們存在于細胞表面和體液中。在人類,1958年由J.Dausset首次描述并被稱作“移植抗原”。使用“抗原”這個詞是因為它們在血清學上已經被定義了。如果不知道分型使用的方法,則可使用HLA(人類白細胞抗原)特異性、HLA決定簇、HLA類型等定義。而HLA等位基因這個詞只有在測序或使用類似的高分辨技術時才能使用。
MHC決定簇分成三類。
Ⅰ類抗原:這類抗原是HLA-A,B和C,幾乎在所有有核體細胞上表達。由MHC編碼的44×103的重鏈和β2微球蛋白連接而成。其多態(tài)性位于重鏈。在細胞表面的表達通常是結構性的,但細胞因子可促進表達。Ⅰ類決定簇也可在血清、血漿、汗液等體液中發(fā)現(xiàn)。
Ⅱ類抗原:這類抗原是HLA-DR,DQ和DP。因為是在Ⅰ類抗原之后發(fā)現(xiàn)的,所以稱為Ⅱ類抗原并按字母表的順序以D來命名。這類抗原可在一些特殊細胞上發(fā)現(xiàn)如B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郎罕細胞和活化的T淋巴細胞。此類抗原由兩條多肽鏈組成,均由MHC編碼。重鏈或α鏈(分子量為34×103)可以是單一形態(tài)的(HLA-DRA)或多態(tài)性的(HLA-DQA或HLA-DPA)。各自的輕鏈或β鏈(分子量為29×103)卻總是多態(tài)性的。細胞因子可促進這些分子在細胞表面的表達。體液中也有少量此類抗原。
Ⅲ類抗原:補體亞單位Bf、C2和C4的基因與MHC基因相連接。從種系學來說,它們似乎是重組到MHC上的。因而它們可作為確定家族單倍型的標志,或可作為疾病相關性研究的標志。雖然位于MHC區(qū)域,但并不認為它們是完全的免疫學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