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晚,一則消息在朋友圈里不斷刷屏。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fā)展戰(zhàn)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這是繼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啟動實施“單獨二孩”政策之后我國人口政策的重大調整。
先不急著去決定生或不生,至少政策的寬松已經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從80年代起,就看慣了周圍同學都是獨生子女,偶爾幾個不是的,說起來也是自樂自嘲。當然為超生付出的代價,對一些家庭來說,卻也是十分沉重的。
有網友預言:一旦“二孩政策”落地,我國將迎來前無僅有的生育高潮,當前的社會承載力恐怕難以消化大批的新生人口。筆者卻不這么認為,不妨拋出拙見與大家一同探討一下。
“二孩政策”的出臺,當然有著其日漸顯現(xiàn)的社會背景。首先,老齡化現(xiàn)象提上日程已有數(shù)年之多,這一共性現(xiàn)象在許多國家早已出臺應對策略。我國人口基數(shù)大,30年的計生政策無形中改變了我國人口的年齡比重,老齡問題的壓力不容忽視。其次,人口比例的不協(xié)調。傳統(tǒng)的養(yǎng)兒防老觀念與計生政策的并存,引起人們選擇性的生育,導致我國男女比例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失調,此前更有報道稱,2020年中國將會出現(xiàn)3000到4000萬的光棍?!岸⒄摺钡耐瞥瞿芊窬徑膺@一問題還有待驗證,至少讓我們多了一種選擇。再者,失獨家庭的出現(xiàn),引起了人們的重新思考。失獨家庭作為新現(xiàn)象,一些中年、老年的失獨父母不光面臨著身心的重負,他們的養(yǎng)老也成為社會所必須解決的問題。最后,刺激內需。這一原因看似牽強,卻不無道理。如今育兒成本、教育成本、婚假成本的居高不下,這也是每個家庭支出的絕對主導部分。試想,多一個孩子,這些開支就要增加一倍,在倡導內需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下,二孩政策帶來的前景不容小覷。
那么,當“二孩政策”正式推出后,真的會出現(xiàn)龐大的生育高潮嗎?有報道稱“單獨”夫婦約有1000萬對,其中有生二胎意愿的,去年約有100萬對。實際確實能夠生育的卻不到47萬對。在很多地方,“單獨二孩”叫好不叫座的現(xiàn)象非常嚴重,比如上海,目前進入婚育年齡的女性有90%符合政策,但是申請二孩的比例還不到5%。
兒孫滿堂的觀念早已不是主導年輕人生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了。從農業(yè)社會到工業(yè)社會再到現(xiàn)今,人們的生育觀念早已發(fā)生了轉變。首先,自主意識的增強。大部分年輕人都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個人發(fā)展或其他活動中,而不是過早的進入持家育兒的日常生活。由此出現(xiàn)的晚婚、晚育以及獨子甚至丁克現(xiàn)象已不足為奇。計劃生育所倡導的這些要求已隨社會的發(fā)展,被大多數(shù)人從思想上間接接受。其次,育兒成本的提高。從嬰兒到青壯年,從奶粉到買房,從幼兒園到走出校園,這些問題時常出現(xiàn)在報紙的頭條。育兒、教育、婚假成本的支出占據(jù)了大多數(shù)家庭的主要消費,甚至成為他們的困擾負擔。經濟上的滯后,是阻止人們生育的主要因素。留守兒童、孤寡老人,既是青壯年群體面臨的負擔,也是我們國家要必須正視的社會現(xiàn)象。
綜上所述,筆者的觀點是“二孩政策”的落地,引起生育高潮還有待驗證,然而這其中亟待解決的社會基礎問題卻是我們必須認真應對的。或許,當初計劃生育政策的“罰”會轉變?yōu)椤蔼劇币膊皇菦]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