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大課題:善待志愿者 從世博試運行起,志愿者的表現(xiàn)一直是人們關(guān)注的熱點,這兩天又發(fā)生了香港記者與志愿者的糾紛,媒體開始呼吁善待志愿者。 世博會志愿者,由于工作時間許多要求是工作日的全天,因此選擇的大部分都是上海的在校大學生。這些學生都是二十出頭的年紀,在組織者、媒體人和參觀者眼里,他們是熱情而略顯稚嫩的。無論是北京奧運會,還是上海世博會,志愿者的招募都得到了云集的響應(yīng),我想,如何善待尊重志愿者,應(yīng)該從他們的需要入手。 首先,志愿者需要一種重大事件的參與感,在中國人百年夢圓的世博會,能夠成為其中參與服務(wù)的一分子,了解一些普通游客看不到的東西,為自己保留一份更真切的世博回憶,應(yīng)該是每個志愿者的愿望。因此,我們的組織者,千萬不要僅僅是在“用”這些孩子,他們可能很聽話地看守在某個角落,但心里一定有些失落,是不是可以給他們一些輪崗的機會,和參觀的閑暇呢? 其次,大學生們都希望參與世博志愿者工作對自身素質(zhì)是一次很好的訓練,他們很虛心。筆者曾經(jīng)親眼看見一位官員在指導(dǎo)演藝中心門前的志愿者如何迎賓,儀態(tài)要求非常詳細,相信這些要求都是在學校很難遇到的。在世博相關(guān)的千千萬萬崗位上,可能遇到許多突發(fā)狀況,能讓這些年輕人更快的成熟起來。 第三,通過世博會等大型活動,在全社會培育一種志愿者風尚。我們從媒體上經(jīng)常能夠看到,在西方或者中國香港,有許多在職人士,業(yè)余時間無償?shù)貫樯鐣?wù),這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的慈善文化顯然還相當初級,許多的志愿者活動也是有組織的、只在“特殊時間”的,一種全社會的志愿者風尚還需要認真培育,因此在世博會期間多關(guān)注志愿者、給予更多的尊重,就顯得非常重要。 希望我們的社會,重現(xiàn)無私助人的光輝。 到現(xiàn)在為止,世博園內(nèi)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志愿者.一來人數(shù)太多,在園區(qū)內(nèi)走幾步就會看到他們,二來他們的被依賴程度太高,來自求助的觀眾,甚至是管理方。
覺得他們太辛苦,烈日下暴曬,早出晚歸,七點多就要出發(fā),好幾個晚上,快十二點了,吃完晚飯回酒店的路上,看到他們乘坐的世博巴士,那些年輕而疲憊不堪的臉,透過車窗,看得讓人心疼。
觀察了一個多星期,好像講講這些志愿者。
園內(nèi)采取的是人海戰(zhàn)術(shù),讓觀眾隨時可以得到志愿者的幫助。但是有必要同一時間,這么多的志愿者出現(xiàn)嗎?很多地方,每隔幾米就是一個志愿者,就連新聞中心的入口,一邊一個保安足夠檢查證件,結(jié)果卻要各加一個志愿者。新聞中心的電梯轉(zhuǎn)彎口,樓道內(nèi),也有志愿者值班,我不知道他們的功能到底是啥,安保還是提供問詢服務(wù)?對我來說,更擔心這樣的消耗,還有一百八十多天,大家這樣下去還能堅持多久。
不過最讓我關(guān)心還是志愿者的工作范圍到底是哪些?
星期一早上在中國舘門口,香港的一個電視臺攝影師和一個志愿者發(fā)生沖突,結(jié)果攝影機被志愿者打壞了。事緣這名攝影師走到排隊人群里面拍攝,中國舘的工作人員讓志愿者去勸阻拍攝。見攝影師不聼,志愿者就動了手,拍了一下攝影機。爭執(zhí)之中,其他香港記者趕來,這名志愿者情緒激動,又拍打了一下攝影機,而這個過程被完整的拍攝了下來。
對錯,大家自有評說,我要追問的是哪些負責中國舘安保的人員。維持秩序,本來就是安保人員的職責,而且這是專業(yè),同時有一定風險的工作,推給沒有接受過這方面訓練的志愿者,對嗎?在事情發(fā)生之后,把責任全部推到這個志愿者身上,公平嗎?
從志愿者第二次拍打攝影機的行為可以看到,這是一個控制情緒能力不高的年輕人,事實上,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對幾部攝影機,要求一個年輕人保持冷靜也不現(xiàn)實。我現(xiàn)在擔心的,是遭遇了這樣的事情,這名志愿者不要遭到學?;蛘咂渌矫娴奶幏?,也不要因此而增加太大的心理負擔,畢竟對於這名年輕學生來說,這只是一個教訓,不應(yīng)該讓他付出太大的代價。
我也希望,透過這次事件,有人會反省一下,把這些毫無經(jīng)驗的年輕學生推到?jīng)_突的最前線,是否是負責任的做法?所謂志愿者,只不過是愿意拿出自己的時間來無償做一些服務(wù)別人的事情,他們不是廉價勞工,他們同樣需要得到尊重,當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他們同樣需要保護,而不是讓他們獨力的承擔責任。
北京奧運,志愿者不單單彌補了主辦機構(gòu)人手不足的問題,志愿者本身也有不少的收獲,對於年輕人來說,這些是寶貴的人生經(jīng)驗。同樣的在上海世博,相信不少志愿者也希望,透過這樣的經(jīng)歷,豐富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
雖然他們?nèi)蝿谌卧?,或者說他們根本沒有選擇的權(quán)利,但是應(yīng)該有這樣的常識,志愿者不應(yīng)該成為站在最前沿的人,他們也不應(yīng)該直接面對沖突,他們只是協(xié)助的角色。當觀眾進入世博園的時候,有問題其實不應(yīng)該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志愿者,而是應(yīng)該是哪些拿工資的各類工作人員,因為這是他們的本職工作。
志愿者是非??蓯鄣?,盡管他們不要求回報,但是不管是觀眾,還是管理他們的人,以及要求他們配合工作的人,都需要給他們最起碼的尊重,這樣,才能夠讓這些年輕人形成尊重他們的習慣,不然,在微笑的背后,是對於這個社會的失望還有沮喪,如果這樣的話,未來,如果他們當中的不少人成為了公務(wù)員,他們又如何會想到,要去尊重別人?
我還記得第一天到上海去領(lǐng)記者證,過程當然一點也不順利,當耐心耗完的時候,有的記者免不了要給那些負責發(fā)證的志愿者一些臉色。其實只要靜下心來一想,問題到底出在那里,就會覺得,向這些年輕人發(fā)脾氣其實很傻。
那天一名相熟的官員一直在現(xiàn)場,他說,他是來給大家罵的,不想大家把氣撒在那些志愿者的身上,畢竟那些都只是學生。這些志愿者算是幸運,因為很多時候,志愿者變成了擋箭牌。
這個社會的前沿的沖突與矛盾讓志愿者來承擔,而那些成年人紛紛表示不負責任。對此我無話可說。
我相信志愿者們都是一群不諳世事的年輕人,包括我。
但是管理層的混亂和執(zhí)行層的不作為讓志愿者站在了最前面接受人群的辱罵與推搡。
得到與支出的巨大落差,你們是否想過志愿者們背后的沮喪與被賣了的感覺?
露薇懂得。她站在了我們的立場上為我們說話。
可惜的是大多數(shù)人都不懂。他們不懂得給予尊重。
他們蒙著眼睛視而不見的讓那些辱罵之詞玷污我們對這個社會的認識與態(tài)度。
并且逐步的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
志愿者是非??蓯鄣?,盡管他們不要求回報,但是不管是觀眾,還是管理他們的人,以及要求他們配合工作的人,都需要給他們最起碼的尊重,這樣,才能夠讓這些年輕人形成尊重他們的習慣,不然,在微笑的背后,是對於這個社會的失望還有沮喪,如果這樣的話,未來,如果他們當中的不少人成為了公務(wù)員,他們又如何會想到,要去尊重別人?
其實作為志愿者,真的有很多辛酸,在那悶熱的天氣下,還要在老師不理解的情況下, 在園區(qū)里面為大家服務(wù), 更主要的是一天沒有一份收入 很多遠的都是早上5點就要過去 要到晚上12點結(jié)束 雖然分成了2班 但是其中的過程只有自己才知道, 某些人 ,如果有機會你連續(xù)去里面每天站8個小時,每時每刻都在回答著同樣的問題,可以嘗試下。 但是作為志愿者,我們想說的是:我們既然選擇了,我們就會堅持、會努力、會付出、會耕耘 ,即使有一個人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nèi)匀粫竞梦覀兊膷徫唬?因為沒有一顆心會因為專注自己的夢想而受到傷害 , 志愿者們,我們是好樣的!加油!做好自己,問心無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