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講述了心理學(xué)的100個定律,這幾篇讀書筆記將記敘定律概況,摘錄好的詞句,簡單寫下自己的感受。
P001 前言——生命如花,開敗后能留下甘甜的果實。
第一章 認知心理學(xué):心理學(xué)是我們看清自己的眼睛
1.巴納姆效應(yīng):人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以外在的標準去判斷和衡量自己,出現(xiàn)自我知覺的偏差,認為一種籠統(tǒng)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是自己的真實寫照。
誰也無法清晰地反應(yīng)自己的模樣,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
成功的人在準確認識自我的基礎(chǔ)上揚長避短,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采取適合自己的方法,才實現(xiàn)了最后的成功。而失敗的人們,從根源上講都是敗于不自知。
要想戰(zhàn)勝別人,必須先戰(zhàn)勝自己。人應(yīng)客觀理性地分析自己,認真清醒地反省自己,充分利用自身長處,積極修正自身缺陷,以獲得成功。
2.醞釀效應(yīng)(直覺思維):反復(fù)探索一個問題的解決而毫無結(jié)果時,把問題擱置,當新思想浮現(xiàn)的時候,問題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決辦法?!办`光一現(xiàn)”在心理學(xué)上的依據(jù)。
3.重疊效應(yīng):人們識記兩種相似的事物,由于這些東西得性質(zhì)相同,就會產(chǎn)生互相抑制的反應(yīng),很容易將其混淆,甚至?xí)⒍哌z忘。
4.控制錯覺定律:錯覺是指不符合刺激本身特征的錯誤的知覺經(jīng)驗。對于偶發(fā)的事件,人們也以為自己的能力可以支配。
5.三分之一效應(yīng):在生活中,人們經(jīng)常要面臨多種選擇,而受到傳統(tǒng)思維或固定模式的影響,人們做出的看似正確的選擇,卻不一定是正確的。 在選擇商店位置的時候,通常不會選擇在商業(yè)街的第一家或最后一家的位置,黃金地段是分別處于街道兩頭三分之一位置的店鋪。生活中原本看似第一的東西不一定是最好的東西,人們已經(jīng)取得過的成功也不一定是絕對成功的做法,所以,在生活中要學(xué)會換個思路考慮問題、分析問題,敢于打破常規(guī)舊俗,用新眼光尋找最佳途徑。
6.手表定律(矛盾定律):生活中只有擁有一個行為準則、樹立一個價值取向,在做事時才會從容自如、靈活掌握、如果有兩個或多個行為準則和價值取向,則會讓生活變得無所適從。 對于企業(yè)而言,不能同時采用兩種不同的管理方法,不同同時用兩種不同的企業(yè)文化指導(dǎo)員工,否則這將使企業(yè)的發(fā)展方向陷入迷茫狀態(tài),使員工陷入進退兩難的窘境。對于個人而言,不能同時用完全不同的兩個標準或多個標準來要求自己,進行同一件事情的時候也不能同時聽從兩個或兩個以上建議,否則也將陷入無所適從、進退兩難的窘境。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在面對人生眾多的誘惑時,人要時刻提醒自己,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最值得信賴、最準確的道德標準,聽從它的指引并不停地要求自己、完善自己,這樣才能讓自己的道路走得更順。
7.反映法則(猩猩實驗):外在世界中的信息能夠反應(yīng)出個人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人們很容易看到別人身上的優(yōu)缺點,卻很難看到自己的,所以人們可以從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和言行中認識真實的自我。 沉靜大度并能恰當評價自己的人,是不會被一些微不足道的瑣事干擾的。
8.韋奇定律:即使你很有主見,可如果有十個朋友的看法和你相反,你很難做到不動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有自己的思維方式,一旦選定自己人生的目標,選定了想要的生活方式,就不要以別人的觀念來衡量自己的價值。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堅持不懈,終成正果。盲從別人的評論,不加思考地采納別人的觀點,只能導(dǎo)致自己無所適從,迷失最初的方向,最終一事無成。
9.非理性定律:非理性主要是指一切有別于理性思維的精神因素,如情感、直覺、幻覺、下意識、靈感。我們每個人都是感情性動物,當我們?nèi)ヅ袛嘁患虑榈臅r候,個人的喜愛、厭惡、是非觀念往往決定了我們的態(tài)度。 對于動物而言,它們更喜歡眼前的利益而不是將來的利益,即使眼前的利益要比未來可能獲得的利益小很多。這種被稱為“未來利益折現(xiàn)”的選擇過程對于人類同樣適合。 有很多人自我標榜很理性,但實際上、日常生活中,人們感性的時候要多于理性,這就要求我們在判斷的時候多些理性,在與人交往中,多以“情”動人。
10.過度理由效應(yīng)(少一點理所當然的猜想):每個人都習(xí)慣于為自己和別人的行為尋找一個充足的理由,而在尋找理由的過程中,往往先找那些顯而易見的外在原因。當這個外在原因能夠合理解釋行為的時候,人們一般就不再深究深層次的原因了。 以內(nèi)部原因為基礎(chǔ),那些有助于我們的行為才能有效地持續(xù)下去,比如,不要只為了錢而工作,要為了興趣、愛好、理想、實現(xiàn)自我價值而工作。
11.皮爾斯定理:意識到自己的無知,才能進步。做人貴有自知之明,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彌補這一不足。要時刻保持謙虛的態(tài)度,多學(xué)習(xí)。 人與人之間,相對而坐的時候,一定要具備一種強烈吸引對方的魅力,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沒有前途可言。 毫無保留地徹底反省,然后才能認識自己。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2.暈輪效應(yīng)(光環(huán)效應(yīng)):人們對他人的認知判斷首先是根據(jù)個人的好惡得出的,然后再從這個判斷推論出認知對象的其他品質(zhì)的現(xiàn)象。以偏概全,在此效應(yīng)影響下做出的判斷一般是非理智的。一定要深入了解對方,不能輕易下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