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出現(xiàn)過很多高人,最有名的代表人物就是諸葛孔明,會觀測天象,懂得占卜扶乩,另外還有和孔明齊名的智者龐統(tǒng),在曹魏軍營中也有軍事天才郭嘉和老謀深算的荀彧,但要說可以準確預(yù)測未來的智者,三國時期不算多,其中有三位智者的預(yù)測都實現(xiàn)了。
曹操當年煮酒論英雄的時候,非常輕視天下豪杰,并且笑話袁術(shù)是墳?zāi)怪械目莨牵煜潞澜苤挥凶约汉蛣鋬蓚€人而已,這句預(yù)測未來的話真得成真,劉備后來成為蜀漢的君主,蜀漢軍團之后長達幾十年和曹魏爭霸天下,劉備雖然是草根出身,但他的野心不小,曹操卻一眼看出了劉備的心思,認為劉備肯定不會甘居人下,蛟龍遇風雨,豈肯作池中物,不得不說曹操還是非常聰明的,他對于劉備未來的預(yù)測沒多久就全部實現(xiàn)了。
說實話當時曹操也許只是看著劉備跟自己一塊喝酒比較無聊,所以就拿這樣的話來跟劉備調(diào)節(jié)一下氣氛而已,曹操會承認劉備跟自己一樣雄才偉略,其實就是夸一下劉備,表示他跟自己一樣都是三國當中的雄才。
歸根結(jié)底就是想讓劉備投奔到自己的麾下,畢竟以前他也干過這樣的事,先是用力夸獎一下某人,然后等這個人被夸的差不多了,再稍微透露一些自己的英勇不凡,然后對面只要腦子不是缺根弦,一般來說到了這個時候的劇情發(fā)展, 就是對面的人才直接跪下來表示要效忠于自己。
但是當時的曹操把劉備給夸的過火了,本來劉備還打算投奔曹操算了,可是就連曹操也說了,自己將來的成就不亞于曹操本人,這就讓劉備內(nèi)心的小九九開始打轉(zhuǎn)了。
也就是說在劉備看來,自己將來是跟曹操相提并論之人,那么自己為什么要投奔曹操呢,既然自己還有機會,那就再爭取一下,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要是實現(xiàn)了呢。
就因為這樣的原因從而讓劉備的原本已經(jīng)被打消的雄心壯志,再次燃起了一個小火苗,隨后果斷從漢獻帝的手中得到了衣帶詔這樣的重要資本,最終成為了曹操之后最強大的兩個敵人之一。
如果曹操當年知道自己所說的話會改變劉備本已平靜的內(nèi)心,說不定當場就一刀砍了劉備,怎么可能給自己樹立這么大的一個敵人,只是他怎么也不會想到無權(quán)無勢的劉備會混到這個地步,只能說自己當年的眼光實在是太準了。
水鏡是三國時期隱藏的高人,他智慧過人,學(xué)識豐富,不僅精通儒釋道等學(xué)說,還會奇門遁甲等各種兵法,但卻一生出世隱居起來,據(jù)說孔明有很多東西都是和水鏡學(xué)的,可見他的智慧是多么高,當年劉備被曹操打的一敗涂地,到處流竄時,是單福和水鏡先后推薦了孔明,在孔明遇明主之后,水鏡卻嘆息著表示諸葛亮得到了明主,但卻沒有得到天時。
水鏡是世外高人,他已經(jīng)看出了孔明是不可能幫助劉備統(tǒng)一中國的,因為天時地利人和都在曹魏那邊,孔明一生之奮斗不過是空徒勞一場,后來孔明的結(jié)局也印證了司馬徽的預(yù)言,六出祁山無果之后,孔明一生猶如一場空夢,水鏡一直不愿意出山,可能也是他已經(jīng)預(yù)測到了三國歷史的結(jié)局,自己再怎樣努力都無法改變這個結(jié)局。
其實并非因為諸葛亮沒有天時,而是當時的整個天下形勢雖說已經(jīng)一分為三,可是蜀漢的整體實力并沒有曹魏根深地固,畢竟當時的曹魏可是已經(jīng)統(tǒng)一了整個北方,而劉備卻只有蜀州這么一個彈丸之地。
可以說從根本上就差了太多,不論是經(jīng)濟實力還是人口數(shù)量劉備都無法跟曹操相提并論,如果說曹操這一方智商都不在線,也許諸葛亮還是多少有一些機會,可是在三國這個人才輩出的時代,也許對方的智力并不如你,可是大家的智商也不是說差到無極限,只是一百跟九十九之間的差別。
如果是這樣的話,北方的曹魏集團再怎么差也是蜀漢的十倍以上,以諸葛亮的能力就算是窮其一生也難以將蜀漢打造成三國的第一霸主,也正是這個原因,所以水鏡先生司馬徽才會說出諸葛亮得到了明主,卻并沒有得到天時,畢竟整個天下的大勢還是以曹魏的實力最強,就算是弱一點的也是東吳,而劉備這個新出爐的小鮮肉打不過曹魏集團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崔琰被后世所熟知是因為他假扮過曹操,崔琰因為相貌十分英俊,擁有儀表堂堂的形象,因此曹操讓他假扮自己接待境外使者,其實崔琰也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高人,他經(jīng)常和老朋友司馬朗來往,司馬朗喜歡吟詩作賦,在當時也有一定的名氣,經(jīng)常拿自己的作品去顯擺,崔琰看過后都不以為意,覺得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司馬朗就問崔琰覺得天下誰是英雄,崔琰說是你的弟弟司馬懿,崔琰表示司馬懿這人非常聰明并且做事很果斷有魄力,將來司馬懿的名氣會在哥哥司馬朗之上,并且肯定會做成大事,司馬朗卻嘲笑崔琰胡說。
這件事記載于晉書中,雖然司馬朗沒有看出弟弟的厲害,但崔琰卻成功預(yù)測到了司馬懿的未來,司馬懿利用自己的智謀慢慢竊取了別人的江山社稷,并且讓兒子當上了皇帝,崔琰所預(yù)測的司馬懿做成了大事果然成真,并且后世并沒有記住哥哥司馬朗的詩詞,而是記住了司馬懿的智慧。
很多時候,并不是說你當真會預(yù)測某個人的未來成就,而是當一個人成功之后,大家才會把他之前被人所評價的某些言語全部給翻出來,這就是所謂的錦上添花,畢竟在他沒有成功之前,大家都不知道他是個誰,就算是求到自己頭上,最多也就是稍微救濟一下而已,總不可能遇到一個跟自己關(guān)系并不熟的人,然后果斷就將自己的所有家產(chǎn)全部資助人家吧。所以等到這些人成功或出名之后,有一些人就會來拍馬屁,只是這個拍馬屁也是很講究的,不能亂拍,于是這些人就開始把以前某個名人對他所說過的話拿出來,表示當年的某某就是這么的英明神武,就好像馬云在沒有成功之前什么也不是,但是人家成功了,哪怕以前收過廢品,也要被人稱贊,就是這么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