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說《三國演義》“狀諸葛多智而近妖”,真是冤枉羅貫中,因為從諸葛亮死后不久,關(guān)于他智謀絕人的故事就開始流傳了。
西晉初年,司馬懿的七子扶風(fēng)王司馬駿鎮(zhèn)守關(guān)中,閑來無事和手下人清談,他們所在正是蜀漢諸葛亮多次征討之地,其時諸葛亮也去世不過幾十年,大家也就自然而然聊到了諸葛亮,有人就說諸葛亮托身庸主,不自量力,以小謀大,最終拖累蜀國人民。但在場的郭亮卻不以為然,他說諸葛亮是不世出的英才,不在樂毅管仲之下,講了諸葛亮的五個故事,眾人都很信服,有的故事涉及到了司馬懿,司馬駿也都點(diǎn)頭稱是。
第一個故事是諸葛亮諫劉備嚴(yán)刑峻法。劉備剛在四川站穩(wěn)腳跟,法正建議先行仁義,寬刑弛禁,以籠人心,諸葛亮卻認(rèn)為應(yīng)嚴(yán)刑峻法,劉璋之?dāng)【蛿≡诜ǘ炔粡?,實行所謂仁義,對蜀人寵之以官位,順之以恩情,結(jié)果他們官高蔑主,恩多不謝。蜀人專權(quán)自恣,主公無威,德政不行。所以他堅持嚴(yán)刑峻法,刑嚴(yán)才惜位,法峻才知恩。
第二個故事是諸葛亮識破刺客。曹操派人暗殺劉備,刺客以獻(xiàn)伐魏之計為名來見劉備,他的計謀甚得劉備心意,剛要放下戒心,親近一步,而刺客眼看要得手。這時候諸葛亮進(jìn)入,刺客神情慌張,諸葛亮暗自觀察。一會刺客借口入廁離去,諸葛亮說:“我看此人色動神懼,眼光向下,不敢對人。外漏奸形必然內(nèi)藏邪心,肯定是刺客?!眲渑扇巳タ?,果然刺客已經(jīng)在廁所翻墻而走——廁遁遠(yuǎn)去。
第三個故事是大名鼎鼎的空城計。跟后來《三國演義》里不一樣的是,諸葛亮身邊還有一萬多人,而司馬懿率領(lǐng)的二十萬人,諸葛亮于是大開四門,笑對司馬懿。這結(jié)果自不必贅言。
第四個故事是諸葛亮拒絕別人賀喜。說諸葛亮出祁山,隴西、安南二城望風(fēng)而降,天水、冀城也隨即收復(fù),還俘虜大將姜維,得人口數(shù)千。眾人道賀,諸葛亮卻說:“我志在復(fù)興漢室,這種小事,不值道賀?!?/p>
第五個故事是諸葛亮講信用。魏明帝曹睿親自率兵三十萬進(jìn)攻蜀國,諸葛亮當(dāng)時身在祁山,得到消息的時候,他的士兵正要換防,于是就有人給諸葛亮建議說敵眾我寡,應(yīng)該暫停換防,所有士兵都應(yīng)在此待命,諸葛亮說不用,人無信不立,既然答應(yīng)了換防,就不能食言而肥。結(jié)果士兵們都紛紛請愿留下,士氣大振,大破魏軍。
這五個故事不見于《三國志》,到了南朝宋的時候,裴松之奉旨為《三國志》做注,把這五個故事給引了出來,并逐一辨析,認(rèn)為都不可信。但這事是假的比是真的更能說明諸葛亮的個人魅力,在他身后不久,人們就開始從他身上編故事了,還能讓這么多人相信,這是開始成神的步伐。
除了空城計,著名的七擒七縱南蠻孟獲的故事已經(jīng)被習(xí)鑿齒記在《漢晉春秋》上了。東晉的袁希之甚至把孫臏的故事放到諸葛亮身上,他在《漢表傳》把張郃寫成了龐涓,張郃追擊諸葛亮,諸葛亮設(shè)下埋伏,并在一棵大樹上寫:張郃死于此樹下。張郃果然重蹈龐涓覆轍,等到他看清樹上字時,萬箭齊發(fā),張郃變成了刺猬。
智慧上登峰造極,下一步就是神話。也是在東晉,有人在漢中見過諸葛亮的八陣圖,在一數(shù)百步之地,積石為壘,分為八行,各去三丈,名為八陣圖。當(dāng)時仍秩序儼然,常有鼓甲之聲,天陰就更響——這哪兒是八陣圖,這分明是就一個法陣。記載這件事的人叫干寶,他最有名的書是《搜神記》,但這件事神乎其神,他卻不是當(dāng)神話說,而是當(dāng)成正史收錄在他的《晉紀(jì)》里??磥碜鳛楫?dāng)時社會精英的干寶對諸葛亮的神異也是深信不疑的。
稍后的孫盛在其歷史著作《晉陽秋》上記錄諸葛亮去世時候的奇特天象,說有一顆帶著紅色光芒的星星從東北天空滑落,落在諸葛亮軍營之中,像球一樣三落三彈,每次彈起落下就變小一些,最終消失,隨后諸葛亮死——顯然諸后來《三國演義》里葛亮五丈原禳星的故事就來自于此,那顆星星三起三落,大概也是諸葛亮試圖讓自己的星星再次升起,他努力了三次,最終失敗,他雖然是天選者,卻最終沒有抗過命運(yùn)。
這個故事把諸葛亮的死和天上星宿關(guān)聯(lián)起來,諸葛亮已經(jīng)不再是凡人,他來到人間是要拯救漢朝的,這也是有故事可證的。南朝宋的劉敬叔在《異苑》里說蜀郡有一口火井,這口井似乎是漢朝的命運(yùn)之井,漢朝興盛這口井就興盛,自然漢獻(xiàn)帝的時候這口井火焰已經(jīng)如同燭光了,這時諸葛亮來到蜀地去看了一眼,頓時火勢旺盛起來。但可惜,這只是回光返照,估計當(dāng)那顆星星落下的時候,這口井的火也要黯淡下去了,三十多年后,當(dāng)魏軍入蜀的時候,這火估計徹底暗下去了。
雖然諸葛亮說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但實際上他死后還為蜀漢盡過一次力,這就是著名的死諸葛驚走活仲達(dá),這個故事也是在東晉就有了,記錄在《漢晉春秋》里。
諸葛亮人成神人,圍繞他的一切也都神圣起來,《荊州記》上說有人住到諸葛亮故居里,然后他們?nèi)揖投妓懒?。這事可能是真的,因為《襄陽記》和《水經(jīng)注》都提到這件事。但死人是真的,肯定和諸葛亮沒有關(guān)系,只不過因為這個房子的特殊性,大家就把死人的事和這位偉人聯(lián)系起來了。在當(dāng)時蜀人的眼里,他就是神一樣的存在。
其實諸葛亮一死,各地就紛紛要求為他立廟,劉禪朝廷或許是忌憚他影響太大,以違背禮制為理由不同意。但這擋不住百姓的熱情,人們自發(fā)在街巷上做祭,少數(shù)民族也在山野間行祀。一直到了三十多年后的景耀六年春,蜀漢風(fēng)雨飄搖,這才想起諸葛亮來,在沔陽為諸葛亮修建廟宇,這時候大勢已去,就在這年冬天,劉禪就肉袒牽羊迎接鄧艾了。也就在這一年,另一路伐蜀大軍路過諸葛亮廟,主帥鐘會專門前去拜祭,要求士兵不得到諸葛亮墓旁砍柴牧馬。
不光鐘會,從此到蜀漢的統(tǒng)治者沒有不對諸葛亮心懷敬仰的。西晉的時候,李雄在蜀地割據(jù)稱帝,建立大成國(史稱成漢),專門為諸葛亮在成都修廟,東晉時候桓溫伐蜀,滅掉成漢,將成都的少城夷為平地,卻獨(dú)獨(dú)保留了諸葛亮廟。南朝梁時期的《殷蕓小說》上還記載桓溫采訪一個老兵的故事,這個時候距離諸葛亮?xí)r代已經(jīng)一百多年了,故事照顧了時間的因素,說這老兵也一百多歲了?;笢卣f:“你覺得誰能和諸葛亮相比?”桓溫是東晉的實際主政者,他心中預(yù)設(shè)的答案顯然是自己,沒想到這個老人說:“丞相在時,不覺其有什么,丞相死后,天下無人可比。”桓溫討了個沒趣。
這時候諸葛亮的故事還在繼續(xù)產(chǎn)生著。特別是南朝梁時期,人們似乎特別看重諸葛武侯的這個武字,在故事里把諸葛亮塑造為一代武功高手?!镀言獋鳌飞险f諸葛亮讓神匠蒲元在斜谷為諸葛亮鑄刀三千口,蒲元淬煉不用漢水,而讓人從蜀江取水。結(jié)果水取來之后,蒲元一看就說這摻雜了涪水。取水者堅稱就是蜀水,蒲元用刀劃水,說:“這里面摻雜了八升涪水?!比∷藝樀霉虻钩姓J(rèn)的確自己在路上灑了水,就用涪江水補(bǔ)上了。這里面顯露神術(shù)的雖然是蒲元,但他是奉諸葛亮之命鑄刀,士兵所用的刀都這么神奇,主帥更是神一樣的人。
陶弘景在《古今刀劍錄》上又說是劉備采金牛山鐵鑄劍八柄,均長三尺六寸。這個鑄造的工匠可能還是蒲元,但這次諸葛亮親自參與,鑄造前占卜方位,鑄造時在劍上題詞“章武”,鑄造完畢之后,劉備賜他一把。另外七把,劉備自用一把,他的三個兒子一人一把,關(guān)、張、馬、趙一人一把。劉備給諸葛亮賜劍,說明在他心里,諸葛亮絕不是一個文弱書生,也是一身英氣,身懷武功的。
陶弘景還記錄了一次諸葛亮出刀。當(dāng)時平定黔中,路過青石祠,諸葛亮抽刀刺山,刀沒入柄,不拔而去——可以想象這畫面,諸葛亮騎在馬上,身后十萬旌旗。正行走間,或是林暗草驚風(fēng),或是心中塊壘無處宣泄,或是發(fā)號施令以石為誓,諸葛亮抽出刀來,一把刺入山中,打馬疾馳而去。即便是這刀鋒利,看來其武功也可以和關(guān)張趙并列,可惜他智慧的光芒太耀眼,只留下一個羽扇綸巾的讀書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