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chuàng)
丨首發(fā)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茶的泡法,是靈活而多變的。
在不同泡茶者的手中,茶演繹出迥然不同的風味。
常聽聞一句話:“為什么我泡的茶,味道和你的不一樣?”
尤其是購茶者將茶買回家后,更是會發(fā)出無限感慨,為什么自己泡的茶總和別人的不一樣。
術業(yè)有專攻。
茶葉店里的掌柜,每天都與茶葉打交道,知道茶葉的特性,熟知用什么樣的手法,自然能泡出最好喝的風味。
這些老茶客手中的茶,往往是茶葉的最佳狀態(tài),香、水、韻俱佳,一杯上乘好茶。
可到了茶客手中,則是另一番景象。
有的茶友是初次嘗試,甚至連茶葉的投茶量還拿捏不準,蓋碗的使用,也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生怕燙手。技能不嫻熟,還談何將茶泡得好喝?
更有甚者,索性連沖泡茶器都沒用對。
南轅北轍,茶無法在合適的空間里舒展筋骨,怎會有好喝的風味?
最常見的錯誤做法,是用紫砂壺泡新白茶。
為什么紫砂壺不適合泡新白茶?待村姑陳為您分說。
《2》
紫砂壺,成也“吸附”,敗也“吸附”!
說起“紫砂壺”這三個字,世人并不陌生。
說它是家喻戶曉,也并非夸大其詞。
就連平時提倡使用白瓷蓋碗沖泡的村姑陳,也收藏不少的紫砂壺。
紫泥、紅泥、綠泥,各種合眼緣的壺,都會收藏。
這些紫砂壺,扮演更多的角色是收藏,而賦予其沖泡的屬性,是少之又少。
不可否認,將紫砂壺當做收藏品,是不錯的投資手段,可要將其當做沖泡用具,局限性卻大了許多。
講真,紫砂壺在沖泡方便度、實用性方面,不及白瓷蓋碗。
這種“不實用”,蓋因紫砂土的沙性特征。
紫砂土,是一種顆粒較粗的陶土,含鐵、硅較高。它的原料呈沙性,其沙性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雖然硬度高,但不會瓷化。第二,從胎子的微觀方面觀察它有兩層孔隙,即內部呈團形顆粒,外層是麟片狀顆粒,兩層顆??梢孕纬刹煌臍饪?。
這些氣孔,使得紫砂壺有較好的吸附功能,而這些功能,具有兩面性。
在沖泡同一種茶的情況下,壺壁吸附茶氣,日久使用空壺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可是,一把壺,這輩子難道都只沖泡這一種茶了嗎?
顯然不現(xiàn)實。
除非家里有礦,才能做到喝一種茶,配一把專用的紫砂壺。
現(xiàn)實中,大多數(shù)情況是:一把壺,會用于沖泡多種茶類。
這些茶類,各方面特色都不一樣。若是沒有清洗干凈,這些味道就會相互干擾、影響,最后變得四不像。
《3》
紫砂壺的吸附性,適合沖泡有“異味”的茶!
若要說紫砂壺絲毫不能沖泡,倒也違背了它存在的功能性。
只是,紫砂壺能沖泡的茶類,屈指可數(shù)。
宜興的紅茶,適合用宜興產的紫砂壺沖泡。
或者,像黑茶、濕倉陳化的普洱茶,也適合用紫砂壺泡著喝。
于黑茶、普洱茶而言,紫砂壺倒像是身騎白馬的勇士,用紫砂壺沖泡黑茶、普洱茶,反倒是“拯救”了它們。
黑茶與普洱茶在后期陳化過程中,因保存的特性,會沾染上不同程度的氣味。這些氣味,有些較為刺鼻,譬如倉味就是一種不舒服的氣味。
在這一情況下,紫砂壺的吸附性就派上用場。
紫砂壺中的毛孔在熱水的刺激下,張開大嘴,用力吸收附著在茶葉表層的異味,而后讓本味釋放。
經過這么一修飾,就能讓茶葉的品質得到恢復,喝起來不至于太難喝。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這一吸附性對于像白茶這樣香氣張揚的茶而言,卻是一大傷害。
白茶,它在陽光照耀下抽芽,在細雨濡濕中滋潤,在云霧縈繞里生長,在日光下脫水……經過許多步驟的磨礪,最終形成了豐富的花香。
這些花香,有些似梔子,有些似海棠,有些似桂花,還有些像是夜來花香,層層交織在一起,共同釋放茶香。
在這些氤氳的香氣里,你能體會到花的美麗,雨后的清新與燦爛,令人心情愉悅。
而這些茶香,若是經過紫砂壺這么一吸附,將損失大半,反倒教人沒有機會仔細品嘗。
當為新白茶深深嘆息。
其實,紫砂壺也很冤枉。
它的內心獨白,興許是這樣的:“明明我就很適合泡普洱茶、黑茶,為什么非要用我泡白茶?還是新白茶?”
所言非虛。
沖泡白茶的茶器的選擇,并不是唯一。
偏偏選中紫砂壺,這種做法倒是讓村姑陳想起了一位老友。她總是能在一排衣服里,挑到最不適合她的哪一件。
這種奇妙的吸引力法則,也是讓人覺得頗為神奇。
誠然,表面帶有一層高白釉的白瓷蓋碗,更適合沖泡新白茶。
《4》
白瓷蓋碗,更能演繹白茶的萬種風情!
白茶的風韻,要被體會,被演繹,被詮釋,白瓷蓋碗是最好的述說者。
白瓷蓋碗如此知性,與其特質密不可分。
其一、高白釉是最好的防護罩
在蓋碗的種種好處中,“釉”是要濃墨重彩描繪的部分。
釉是覆蓋在陶瓷制品表面的無色或有色的玻璃質薄層,它可以美化器物、便于拭洗、不被塵土腥穢侵蝕等。它就像是蓋碗、瓷器的一件衣裳,美化、保護,是它主要的作用。
選擇沖泡白茶的蓋碗,對“衣裳”更為講究,選擇潔白如玉的高白釉最好。
有了釉的存在,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香氣、湯水被吸收。
這是白茶風情演繹的第一步。
其二、蓋碗的器型,更能成就白茶品質
蓋碗,又叫做三才碗,有杯蓋,有碗身,還有杯托。實現(xiàn)沖泡的功能,主要通過杯蓋和碗身這一組合。
杯蓋的開口大小,可隨沖泡者個人決定。
開口大一些,可讓茶湯以瀑布狀快速倒出,從而不破壞茶的香氣與湯感。
在快速出湯下,可感受到新白茶的清香文雅,濃郁甘醇,鮮爽宜人,回味綿長。茶湯的輕快,柔美能得到最好的展示。
色澤誘人,馨香撲鼻的新白茶,就此完成。
《5》
退而求其次,玻璃杯也能展現(xiàn)白茶的另類美!
白瓷蓋碗求而不得,又或者沖泡場地受限,若是此時想要感受新白茶的風味,倒不如啟用第二梯隊的茶器——玻璃杯。
玻璃杯的存在,的確有趣,它未必是茶器里最耀眼的,但卻不可或缺,甚至普及率比白瓷蓋碗還要高。
即便是不常喝茶的人,家里、辦公室也會備下一個透明玻璃杯。
在一定程度上,玻璃杯扮演一定的沖泡功能。
透明的玻璃杯中,翠綠的葉片舒展筋骨,宛若翡翠一般的顏色,增加了幾分美感。隨著水霧的輕盈升騰,葉片舞動,清幽的茶香也隨之蔓延,空氣中一片芳香。
靜靜地觀望杯中緩緩沉浮、徐徐舒展的嫩綠葉芽,氤氳的水汽,宛若江南迷蒙的細雨。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這是玻璃杯泡新白茶的獨特意境。
在選擇玻璃杯沖泡新白茶時,要格外注意茶水比例。一般注入200毫升的水,搭配1-1.5克干茶即可,若是加多了,反而會引起茶湯的苦澀。
恰當?shù)牟杷壤?,偶爾用玻璃杯沖泡白茶,也能解鎖全新的體驗。
至少,用玻璃杯泡白茶,可以保證自己在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還能喝上一杯鮮爽順口的白茶。
不誤工作,不負喝茶。
《6》
泡茶,要學會在不同的回合、場地調整沖泡策略。
上等的茶葉,當然要配上優(yōu)質的泉水,恰當?shù)乃疁兀珶挼臎_泡本領,如此才能成就一杯好茶。
新白茶,當用白瓷蓋碗沖泡,才最善解人意。
投茶后,注入沸水,熱浪襲來,在“水深火熱”的掙扎中,茶葉釋放出了自己全部的身心,開始了慢慢伸展的過程。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沖泡茶器已備好,靜待茶來。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chuàng)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fā)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