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時,端午節(jié)經(jīng)二千多年的演變,似乎變成一個以吃為主的節(jié)日。有人說:如果沒有屈原,可能少了一天法定假期。有這種想法的人大多是現(xiàn)實主義者。而一心想穿越到楚國去的朋友,一定是超現(xiàn)實主義者。如果沒有屈原,湖湘文脈將沒有那么深邃與幽遠。
關心糧食與蔬菜是對的,面朝大海更沒錯。
倘若要真正穿越到楚國去,入鄉(xiāng)隨俗是關健。楚人的主食是大米,也有小米和麥子這些雜糧。如果想吃二根玉米棒,加一個紅薯,炸薯片也行,炒點辣椒有沒有?對不起,這些玩意兒還得等上千年才傳入中國。楚國餐館的菜譜上會寫著:苦瓜、蘭草蒸肉、臘肉、魚干、藕湯…
歷史被掩藏在了民俗的背后,穿越劇故事的開始,是反復無常的楚王、貴族的特權、民眾的怒火、秦國的侵略、流放于沅澧的屈原…
如果沅澧地區(qū)沒有經(jīng)過漫長的戰(zhàn)爭征伐史、如果沒有刀耕火種的農(nóng)耕時代、如果不只有用木頭建房子、如果沒有明清皇木采辦與砍伐,如果沒有大煉鋼…也許我們還能見到那些遮天蔽日的高大楠木。
屈原要去的地方,從白水茫茫的大湖大澤到湘西腹地,那里山高敞日,深林冥冥間猿猴成群,那是一個幽晦多雨而瘴氣肆虐的蠻荒之地。
好在有屈原留下“沅有芷兮澧有蘭”的句子,沅水境內盛茂之芷,澧水之畔的芬芳之蘭,“沅芷澧蘭”演化成優(yōu)雅常德代名詞,早已深入人心。
在沅江兩岸多產(chǎn)芷草,花如蔥,一蔥多穗,八、九月開花,香遠益清;在澧水,澧州蘭花暗香浮動,如今澧州蘭花節(jié)的舉辦,使得更多的人們一睹她的芳華。
江南人家每逢端午時節(jié),懸菖蒲、艾葉于門窗,飲菖蒲酒,只有稱為百草之王的艾草,被屈原比做小人,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探究“信巫鬼、重淫祀”的沅澧文化底色,離不開天地萬物與人的關系,天災人禍從何而來,只有問蒼生問鬼神。
《呂氏春秋·季春紀》記載:“季春行夏令,則民多疾疫。”在古人看來,氣候反常便有瘟疫發(fā)生。據(jù)《中國救荒史》上的不完全統(tǒng)計:秦漢13次,魏晉17次,隋唐17次,兩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從公元前674年至1949年,這2632年間,共記載有772年次程度不等的瘟疫。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紙船送瘟神、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相繼成為民俗實際上與驅疫鬼有關。
“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睘榱朔酪?,人們將艾草纏在腰間,而沒有防疫作用的蘭草自然得不到重視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常德市區(qū)不遠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索縣遺址索縣還深埋在泥土之中,索縣是否與屈原有關系?屈原的弟子宋玉,其故里在常德臨澧。成語“宋玉東墻”喻指貌美多情的女子。宋玉東鄰有一女,姣好為楚國之冠,登墻窺視宋玉三年而宋玉不與之交往。
沅芷澧蘭,芬芳的農(nóng)歷五月 ,伴隨著艾葉與粽香,其實毎個人的心中都在勾畫出一幅高遠的湖湘詩意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