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一汽-大眾1.4TSI發(fā)動機的深入拆解,我們已經對其內部的獨特結構有所了解。那么在使用過程中,這些結構究竟能夠為我們帶來哪些便利,我們又應當怎樣操作才能將其最大功效發(fā)揮出來呢?下面我們就來具體了解一下應當如何正確使用這臺“小而精悍”1.4TSI發(fā)動機吧。
網友疑問:用1.4TSI發(fā)動機的車型,可以在長時間高速駕駛后立即熄火嗎?
答案:可以!
通常我們長時間駕駛渦輪增壓車型在,停車后都會怠速一段時間再熄火,這是為了讓發(fā)動機渦輪處的機油再循環(huán)一會兒,等渦輪轉速和溫度都緩慢下降后再關閉發(fā)動機。因為連接渦輪和葉輪的轉子是浸在機油中進行高速旋轉工作的,需要循環(huán)的機油對其進行潤滑并帶走大部分熱量。渦輪工作時的每分鐘轉速高達十幾萬轉,如果此時立即熄火而切斷了機油的循環(huán),渦輪仍有可能因瞬時積累的高溫和潤滑不良而降低其壽命。
冷卻系統示意圖,彩色為獨立的進氣和渦輪循環(huán)冷卻系統,灰色為發(fā)動機內的循環(huán)冷卻系統
(藍色為低溫冷卻液,紅色為高溫冷卻液)
而我們曾在前面介紹過,一汽大眾的1.4TSI發(fā)動機采用了獨立渦輪增壓冷卻液回路,在發(fā)動機熄火后,仍可對渦輪進行冷卻。據一汽大眾官方的說法,使用這臺1.4TSI發(fā)動機的車型,車主可在任何駕駛情況下熄火,而不必擔心因渦輪高溫而產生的故障隱患。
雖然一汽大眾1.4TSI采用的獨立冷卻液循環(huán)并不是其專有的技術,但也并不是所有品牌的渦輪增壓車型都采用了這一套系統。因此我們仍建議使用渦輪增壓動力車型的車主,如果您的愛車沒有采用這套系統,仍需在極端的駕駛后再怠速一小段時間,讓渦輪能夠得到更加好的散熱和潤滑效果。
網友疑問:渦輪增壓發(fā)動機都有渦輪遲滯,需要將發(fā)動機“轟”到高轉速才能將渦輪效果發(fā)揮出來。1.4TSI也是這樣嗎?
答案:不是的,這款1.4TSI發(fā)動機在低轉速區(qū)間即可輸出大扭矩。
不是的。的確,大多數的渦輪增壓發(fā)動機因為增壓值設計較大,采用了大尺寸的渦輪葉片以及葉輪葉片,在引擎低轉速時不能較好的發(fā)揮出增壓效果,而是需要提高轉速才能獲得“推背感”。
廢氣一端的渦輪(左)和進氣一端的葉輪(右)
在1750-3500rpm的灰色區(qū)間內,大眾1.4T發(fā)動機都可以輸出恒定的220Nm峰值扭矩
一汽-大眾1.4TSI發(fā)動機為了更加適應小排量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的特殊情況,采用了小尺寸的渦輪和葉輪葉片設計,使其相應的轉速更低,在發(fā)動機1000轉/分時就能啟動并介入工作,在1250轉/分時,發(fā)動機已經能夠輸出180Nm的扭矩,而在1750-3500rpm時,就已經可以穩(wěn)定輸出220Nm的峰值扭矩,低慣性小尺寸渦輪的設計功不可沒。
而在交通擁堵的城市中,我們常常會在這個轉速區(qū)間內低速前進,因此這個設計也非常適合于城市路況,低速高扭不僅可以在起步時更好的驅動車輛前進,而且在實際使用中,這種特性對于油耗也起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關閱讀:1.4TSI發(fā)動機可以在低轉速輸出高扭矩的原因
網友疑問:原廠的增壓發(fā)動機一般都不會將性能發(fā)揮至極限,我可以對1.4TSI發(fā)動機進行一些改進,以增大他的輸出嗎?
答案:不建議車主自行對核心動力進行改進。
我們知道,1.4TSI的扭矩輸出擁有“平臺效應”,在1750-3500rpm的轉速區(qū)間可以恒定輸出220Nm的峰值扭矩,其實主要是因為泄壓閥壓力單元有一個固定的壓力值限制,才會將原本山峰形狀的輸出曲線“削”出了一個平頂。要說其更大的潛力確實存在,因為大眾在海外采用類似缸體結構的雙增壓發(fā)動機還有100kw以上功率的版本。不過這個壓力值限制是廠家經過縝密的計算和平衡后給出的最佳值,它考慮到了渦輪、汽缸等零件的壽命,以及匹配車型的使用情況等因素,而用戶私自改造動力可能將會破壞這個平衡,因此我們并不推薦用戶對原廠發(fā)動機進行改造。
另外,在海外的這款發(fā)動機動力輸出是不一樣的,海外版相同型號1.4TSI最大功率為90kw/5000-5500rpm,峰值扭矩輸出為200Nm/1500-4000rpm。在引入國產后,由于國內對汽車排量的要求相對更寬泛(歐洲采用歐5標準,國內大致相當于歐4標準),大眾也對這款發(fā)動機的動力輸出做了調校,最大輸出功率增加為96kw/5000rpm,峰值扭矩增加為220Nm/1750-3500rpm,可以說廠家已經在國產后釋放了其部分“封印”,動力已經能完全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
相關閱讀:1.4TSI發(fā)動機的潛力
網友疑問:國產1.4TSI取消了分層燃燒,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會對車輛帶來哪些影響?
答案:取消分層燃燒是適應國內標準的修改,但在寒冷地區(qū)發(fā)動機依然會自動采用分層燃燒技術以應對特殊情況。
分層燃燒基本原理:第一次噴射先充分混合,第二次噴射形成混合氣較濃的區(qū)域,同時再進行點燃
大眾先進的直噴技術已經較好的起到了增加燃燒效率和節(jié)油的目的
雖然國內的TSI發(fā)動機正常工況下取消了分層燃燒技術,但是這并不是所謂的減配,只是大眾在經過平衡利弊后的所作的修改。因為,對于發(fā)動機本身的結構來說,取消了分層燃燒只是在噴油程序做了一些調整,別的地方并沒有發(fā)生變化。而且,所謂的取消了分層燃燒是指在絕大部分情況下,發(fā)動機只使用均質燃燒,但不表示它不能進行分層燃燒。比如在東北地區(qū),天氣氣溫降到零下30度以下時,點火啟動就會變得比較困難,此時TSI發(fā)動機通過調整噴油程序,使用分層燃燒(高壓分層啟動)從而保證點火的一次成功。
相關閱讀:取消正常工況下的分層燃燒技術并不等于減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