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虛其心,實其腹” 就是極好的養(yǎng)生之道。當把注意力集中到小腹部后,心就安下來,心一安頓,心慌、心神不寧、煩躁、困倦無神等癥狀都會很快消失。所以靜坐是一味養(yǎng)心大藥,歷來練靜坐功夫的人一般都身體硬朗、精神抖擻,享有高壽。
日本有一個長壽村,村民的平均壽命都在90多歲以上。那里有一個風俗,人滿18歲以后,每年的立春之日都要在足三里穴上做瘢痕灸,每年僅使用一次足三里這味人體大藥,就能提升氣血,把人體的正氣培養(yǎng)得足足的。
用外藥治病,效果常常是有限的,但用內藥卻能輕易治好;人體自有大藥,每個人身體上都遍布著各種各樣的藥田,養(yǎng)生、療病,只需從自身的藥田隨手采擷就可以了。從“虛”的方面講,是人的精神、情志;從“實”的方面講,大藥就是人體上的敏感點,又稱高升點。
人體的靈丹妙藥,有病時人體的很多地方會出現敏感點,也叫高升點,這就是治病的大藥。敏感點就是人體在不平衡情況下,自動顯示出來的治療點。“物不平則鳴,人不平則病。” 臨床上經常碰到這樣的病人:最初是感冒、發(fā)燒,后來發(fā)展成為咽炎、咳嗽,過了不久,又變成肺炎,最后連腎也出問題了。這是當人體的內部環(huán)境和自然界這個外環(huán)境不平衡的時候,人的體溫就開始不正常,意味著邪氣已經侵入了人體,當邪氣繼續(xù)深入,侵入肺部,再侵入腎臟,情況會更糟,這就是臟腑間的不平衡了。
人體的潛力是無限的,尤其是在生命攸關的時刻,人體常有超水平的爆發(fā)力,通過刺激這些點來激發(fā)人體的自愈能力,平時按壓這些高升點就能通氣血,活經絡,百病不生。
比如,雙手中指第二指節(jié)外有一個中魁穴,當暈車的時候,這個穴就成了特效藥,只需按壓這點就能止嘔;又比如在惡心嘔吐的時候,不妨雙手握拳,用中指第二關節(jié)去頂其他物體,或者就讓這兩個關節(jié)互相頂著,不到10分鐘,您就會感覺胃里不那么難受,想嘔吐的感覺也消失了。還有,當高血壓患者出現頭暈、頭痛、昏沉等癥狀的時候,耳朵上的三角窩外緣一定會出現一個明顯的壓痛點,這叫“血壓點”,一般情況下,只要在這一點上按壓3~5分鐘,患者的癥狀就會馬上減輕,甚至消失。
人體上有治病的高升點,也有養(yǎng)生的高升點。有的人,只需要找到一個養(yǎng)生高升點就可以長命百歲。有一位100歲的老奶奶,老人身體很好,就是有一個習慣,每天睡覺前和起床后都要用手搓腳心,如果不搓,身上就不舒服。這是她的身體在提醒她:養(yǎng)生的高升點就在腳心上!搓腳心就是打開生命的泉眼,堅持搓就能長命百歲。
當人體失去平衡的時候,就好比一個杠桿失衡,一端沉下去了,另一端就升上來了。沉下去的一端叫“低沉點”,也就是病變點,而升上來的那一端就叫“高升點”了,其表現特征是非常敏感,有壓痛。
比如,當腰痛或背痛的時候,腰背部就是低沉點,而與之相對應的高升點就會出現在兩腿窩里,也就是委中穴附近。如果是急性的腰痛或背痛,撬一次馬上就能見效,如果是慢性的,那您平時就得經常去按壓,再頑固的疾病也會在您的努力中慢慢消失。
平常沒病的時候可以檢查幾個地方:腳心(即涌泉穴)、手心(即勞宮穴)、足三里、太沖以及腹部的中線,使勁按下去,如果有明顯的酸脹感或疼痛感,這就是身體為我們準備好的養(yǎng)生高升點大藥了,堅持按壓,比吃任何補藥都好!
當身上有疾病或暗疾的時候,病變點低沉下去,高升點才出現在人身上各個相對應的地方。比如,手上的胃腸點就不是一個傳統(tǒng)的穴位,當腸胃健康的時候,這個點平淡無奇,當腸胃出現問題的時候,這個點就會出現壓痛,那它就成了治療腸胃的大藥了。一切腸胃疾病,不管寒、熱、虛、實,不管是胃寒還是胃火,只要這一點有壓痛,那它就有藥效。如果再配上足三里,效果更明顯。因為,這時足三里壓上去也必然有明顯的酸脹或疼痛,這也是治療腸胃病的大藥。
根據撬動疾病的“杠桿原理”,可以不直接揉按病變部位,而是去刺激其他相應的地方,也就是找高升點壓就行了。《黃帝內經》中的《繆刺論》說:“夫邪客大絡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與經相干,而布于四末。”四末就是四肢。周爾晉先生根據《黃帝內經》的“繆刺論”,并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實踐,發(fā)現了人體疾病的高升點主要集中在手、腳、四肢和耳朵上。這里有一個口訣,可以作為尋找人體高升點的總綱領:
上部有病下部平,下部有病上部平;左部有病右部平,右部有病左部平;中間有病四邊平,四邊有病中間平;找到低沉高升點,平衡神力諸病平。口訣的意思是說:人體上部(如頭、胸、上肢等)有病,要在下部(如腹部、下肢)尋找高升點;下部有病,要在上部尋找高升點;左邊有病,要在右邊尋找高升點;右部有病,要在左部尋找高升點;中間(即五臟六腑)有病要在四周(即四肢)尋找高升點;四邊有病要在中間尋找高升點;只要找準了高升點,就能調動人體的神奇平衡力。
比如,左手食指根部不小心扭傷了,只要到右腳第二趾根部去進行試探性的按壓,哪里感覺最痛,那里就是對應的治病高升點了,堅持按壓這個地方,左手食指根部的傷痛就會明顯減輕。這就體現了“上部有病下部平”和“左部有病右部平”的平衡療法理念。
一個朋友不慎把左腳扭傷了,疼痛難忍,按人體X形平衡法的原理,點按他右手背上的一個點,果然比較疼。繼續(xù)按揉了一會兒,左腳的痛感開始減輕,試著走了一下,勉強可以了。第二天一大早,他打電話說左腳背外側全是紫色和紅色的淤血,但疼痛已大大減輕,左腳已經能比較自如地行走了。
有位病人患有慢性頭痛,說每當他頭痛的時候,雙腳的腳跟也跟著隱隱作痛。我眼睛一亮,原來是他自己身上治療頭痛的高升點在“發(fā)布信號”了!于是我告訴他回家后每天堅持揉腳跟,并且堅持每天晚上熱水泡腳。病人反映,頭痛的時候揉腳跟,非常舒服,酸、麻、脹、痛,各種感覺都有。
像四肢上的傷痛,如關節(jié)炎、手癬、腳氣、燙傷、凍傷、扭傷等,都可以通過這種方法找到高升點按壓,并迅速好轉。所謂“對應的部位”,從科學意義上講就是一種“全息對應”。
“全息理論”是山東大學著名教授張穎清先生于1973年提出來的。這個理論認為:任何一種生物體相對獨立的部分都包含著整體的信息。每一個細胞都包含著生物體的全部信息;人體的每一個部分,都包含著全身的信息。比如:耳朵的中部對應于人體的中部,所以,處于人體中部內臟的病變就會在耳朵中部出現信號,這個信號就是高升點;另外,人體的頸項同人體的手腕、腳踝是全息對應部位,所以頸項上的一切疾病都可以在手腕和腳踝上找到高升點;人體的腰部和肘關節(jié)、膝關節(jié)是全息對應部位,所以,腰部的疾病可以在肘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上取高升點治療……以前,有位患者得了腰椎病不能行動,他的家人慕名請周爾晉先生去治療,周先生用“中間有病四邊平”的理論,在病人兩臂臂彎后下側和兩腿腿彎后下側各取疼痛點按壓了不到8分鐘,又取相應的耳穴按壓了1~2分鐘,患者應手而起,轉眼間就可以下床行動了。
在中醫(yī)看來,末端其實是經絡的末端,12經脈都是從手或足的末端起始,12條經脈上的大穴、要穴也全部集中于四肢。四肢是人體陽氣必經之路,《黃帝內經》上說:“四肢者,諸陽之本也。”人體要想不生病,就要陰陽平衡,最重要的就是陽氣發(fā)揮作用。陽氣,就是人身上的正氣,要想陰陽平衡,首先要陽氣正常、像太陽一樣普照人體的五臟六腑。所以,刺激經絡的末端就是在激發(fā)人身上的陽氣。
四肢和耳朵是真正暗藏人間靈丹妙藥的人體大藥庫!
人的手上有6條經脈,分布得極有規(guī)律,前臂偏外為肺經,后臂偏外為大腸經;前臂偏內為心經,后臂偏內為小腸經;前臂的中部是心包經,后臂的中部是三焦經。
可以把上肢分成兩個部分:肺經向外一直到大腸經之間的區(qū)域,堪稱肺部大藥,一切肺系統(tǒng)的疾病,比如咳嗽、氣喘、咽痛、咽炎、氣虛、氣短、鼻塞、胸痛、痰多、鼻血、哮喘等,都可以在這個區(qū)域找到大藥去治療,如果要調養(yǎng)肺部,也能在此處采擷到人體大補藥。心包經向內直到三焦經之間的區(qū)域, 是養(yǎng)心治心的大藥田,心血管系統(tǒng)、精神系統(tǒng)的問題,比如心律不齊、高血壓、心絞痛、心煩、失眠、驚悸、精神萎靡等,就得到這一區(qū)域來挖藥,尋找高升點。
下肢后側和內側的區(qū)域,是腎經和膀胱經的循行所在,與腎和膀胱相關的任何疾病,如尿頻、尿急、水腫、性冷淡等,都可在這一區(qū)域找到大藥,更是養(yǎng)腎的仙藥田。下肢的前側和外側,是肝經、膽經、脾經、胃經的循行之處,是調養(yǎng)和治療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大藥田。
肝膽上的病也可以通過治療脾胃來解決。按理說,胃痛要在腿上的胃經上找高升點,找了一個來回,沒有發(fā)現什么特別有壓痛的地方啊,我說:“干嗎不試試心包經呢?” 在他心包經上的內關穴上輕輕一按,他就疼得受不了。其實,內關就是治療他胃痛的高升點,如果在本經上沒有找到高升點,不妨用五行相克的思路,到其他經脈上去找。
腎水系統(tǒng)的疾病,首先要在腎經、膀胱經和督脈循行的部位去找高升點,但同時也要想到:金生水,肺在五行中屬金,在手臂上肺經循行的部位可能有該病的高升點;水生木,肝在五行中屬木,在肝經循行的部位,也可能出現該病的高升點。再比如,腸胃不好、吃飯不香的時候,先要在脾經、胃經上找高升點。此外,高升點還可能出現在心經或心包經上,如心包經上的內關就是治療胃痛的特效高升點,因為心屬火,火生土;脾胃病的高升點還可以出現在肺經上,因為土生金,肺為脾之子??傊?,“實則瀉其子,虛則補其母”,就是養(yǎng)生祛病的原則。
比如,治療慢性胃病,在腿上足三里的位置找到了一個高升點,就可以到手臂上相對應的位置手三里附近去找另一個高升點,這樣療效會更為迅速;治療頭痛,在手上的合谷穴上取到了一個高升點,可以接著去腳上對應的位置,也就是太沖穴上去找另一個高升點。這樣,雙足三里配上雙手三里,雙太沖配上雙合谷,正好都可以連成一個X形。這是“X形平衡法”中“X形”的另一個含義。
人體背部的經脈很特殊,膀胱經從上到下分布著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大腸俞、小腸俞、膀胱俞等一系列“俞字號”穴位,都與相關的腑臟緊密相連。沿后背上的膀胱經,可以找到治療和調養(yǎng)所有臟腑的高升點。比如,咳嗽就在肺俞找高升點,心慌、心煩就在心俞或心包俞找高升點,拉肚子就在脾俞、胃俞、大腸俞和小腸俞找高升點……如果有酸、麻、脹、痛等感覺,那它就是高升點。
高升點也可以是特定的穴位原穴、會穴、郗穴、背俞穴和下合穴,都是非常重要、非常好用的穴位,它們就是穴位和高升點合而為一、同氣相求、齊心對付疾病的大藥,其療效常常是一點到位。
人體X形平衡法非常注意汲取傳統(tǒng)中醫(yī)學的優(yōu)點,在它看來,很多高升點恰好就在傳統(tǒng)的穴位上, 如果熟悉自己身上一些常用的穴位,養(yǎng)生治病就會如虎添翼。
先以十二原穴和八會穴為例,有個打咯的病人,一天到晚每隔一分鐘就要打咯一次,非常痛苦,在兩乳連線的中點用手指按下去,他說:“沒有什么感覺。” 于是把手指往下方挪動了大概3毫米,病人馬上說:“這個地方酸痛。”“就多按揉這個地方。” 按揉后,又打咯了兩次,接下來就不打了。在病人膻中穴附近取到了打咯的高升點。膻中是八會穴中的氣會,對一切與氣有關的病都有療效。打咯是肚子里有一股氣順不過來嗎?在膻中這一帶必定有治它的大藥。這只是八會穴中的一個。八會穴分別是:臟、腑、氣、血、筋、脈、骨、髓。會,就是精氣會聚。
五臟的精氣會于章門,章門通治五臟本身的病,雖然一切疾病都與五臟相關,可一旦病勢深入,就病到五臟本身去了,這時候就是重病,需要以章門為高升點進行調理;六腑的精氣會于中脘,中脘通治一切腑病,如腸炎、胃炎、痢疾等等;筋的精氣會于陽陵泉,故陽陵泉通治一切與筋有關的病,如關節(jié)炎、抽筋、骨節(jié)酸痛、頸椎病、腰椎病等。與血有關的病可以用膈俞來治療,與經脈有關的疾病可用太淵來治療,與骨相關的疾病都可以用大杼來治,與髓相關的疾病都可以用絕骨來治療。
十二原穴大藥與八會穴相似,是在最關鍵的時刻沖鋒陷陣的?!饵S帝內經》“五臟有疾也,當取之十二原穴。” 臟和腑是相表里的,病在腑,說明病勢還不是太深,病情還不太嚴重;病在臟,就說明病勢已經很深,病情已經相對嚴重了。所以,“五臟有疾”,泛指大病。十二原穴是治大病的穴,并非專門治五臟,實際上,五臟六腑的病它都能防治。
五臟六腑的原穴:五臟 肺/心/心包/脾/腎/肝. 原穴 太淵 神門 大陵 太白 太溪 太沖. 六腑 大腸/小腸/三焦/胃/膀胱/膽. 原穴 合谷 腕谷 陽池 沖陽 京骨 丘墟. 從上表可以看出,太淵和合谷能治人體肺和大腸方面的頑疾,比如慢性的咳嗽、哮喘、肺痛、痰多、大便干結、便秘等。神門、腕谷、大陵、陽池能治與心臟相關的疾病,比如精神不振、臉色蒼白、心跳過速、心慌、血壓偏高、胸悶等。太白和沖陽可治脾胃系統(tǒng)的大病,比如腹瀉、慢性便溏、消化不良、長期羸瘦等。
原,就是原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原氣通過三焦運行于臟腑,是十二經的根本,而原穴就是腑臟原氣的停留之處。腑臟有病變時,原穴就會有反應,而針刺或按壓原穴,就能使三焦原氣通達,從而激起正氣,抵抗病邪。高升點是人身上按上去最有感覺的觸點一種疾病可能會出現許許多多的高升點,有的按上去非常刺痛,有的按上去很酸,應當取按上去最有感覺的點,才是治病養(yǎng)生最有效。當疾病來臨的時候,很多高升點會主動顯示出來,以疼痛的方式提醒我們去發(fā)現它,直接按壓它就行。但更多的高升點需要通過經絡,通過對應位置去尋找。
唐代“藥王”孫思邈發(fā)現了人體的“阿是穴”。阿是穴不是某個固定的穴,全身任何一個部位都有可能是阿是穴。用手指在這個部位進行試探性的按壓,就能很快找到治病的大藥——高升點了。
中國人自古講究睡“子午覺”,子時在晚上23~1點,午時是中午11~13點,子時陰極而一陽生,午時陽極而一陰生,這兩個時辰是陰陽交替的時候,人最好在睡夢中度過,才能使身體得到最好的休息。另外,午睡是補心的,子睡是補腎水的,這兩個時辰處在睡夢中,就是心腎同補,最能緩解人的疲勞。
如果情緒波動大,身體也會失去平衡。這時應該及時調整,使心靈回歸到寧靜而喜悅的本源狀態(tài)中。一味沉浸在惡劣的情緒中,是最容易惹病生災的。這時,用雙太沖穴配雙合谷穴,就能馬上把壞心態(tài)調整過來,每個點按揉3分鐘,人就會感覺心平氣和、神清氣爽。如果您已經產生了很多惡劣情緒了,也不要緊,用后背的膈俞穴,它是專門挽救惡劣情緒對身體的傷害的。心態(tài)調整好了,再在自己身上尋找?guī)讉€適合自己的養(yǎng)生高升點,經常使用,就會有十分好的效果。
比如,失眠的話,可以揉一揉耳垂,因為耳垂上聚集著皮質下、興奮點等好幾個治療失眠的高升點;感覺四肢乏力的話可以搓一搓耳朵的最外緣,因為這一帶聚集著治療人體手足的高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