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推拿治療 1 治療特點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中國傳統醫(yī)學“腰痛病”的范疇。分為四型進行辨證施治:寒濕型、濕熱型、瘀血型、腎虛型。寒濕型:腎著湯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濕熱型:四妙丸加減;瘀血型:身痛逐瘀湯加減;腎虛型:左歸丸或右歸丸加減。在推拿治療上將本病分為四型辨證施治比較復雜,不利于臨床操作。筆者認為將本病分為急性期與慢性期進行治療,使推拿者容易掌握,更有利于臨床操作。急性期宜臥床休息,避免活動;治療手法宜輕柔,不宜用扳、拉及大幅度的搖法;慢性期:手法可稍重一些,也可用扳、拉及搖的方法,可適當進行鍛煉,以增加肌肉的彈性、柔韌性及耐受力。 2 治療方法 2.1 腰腿部放松法 ①經穴放松法:病人取俯臥位,沿督脈、夾脊穴及膀胱經進行輕柔的指揉、指按及指撥等手法,反復3遍。使脊椎小關節(jié)、韌帶及背腰部肌肉放松,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減輕痛性刺激。②肌肉放松法:用拿法和膊運法沿骶棘肌的內外緣、背闊肌、腹外斜肌、臀大肌及大小腿肌肉后外側肌群,反復操作3~5遍。以放松肌肉、解除粘連、減輕根性神經痛的刺激癥狀。 2.2 腰椎減壓疏通法 ①椎間盤減壓法:用掌壓和掌振法沿脊椎兩側進行操作,以增加椎間盤外的壓力,降低椎間盤內的壓力,促使突出物還納,減輕脊椎后突癥狀。②脊神經疏通法:用疊指按壓揉撥法沿華佗夾脊穴進行操作,由大杼穴始至八髎穴止,反復操作2~3遍,可減輕腰椎硬膜刺激癥狀,促進腦脊液的循環(huán),解除神經根的粘連。 2.3 腰部牽拉側扳法 ①握踝抖拉法:病人俯臥,或仰臥,醫(yī)者站于病人的腳端,助手固定患者軀干部;醫(yī)者握住病人的小腿近踝關節(jié)處,用力牽拉患者下肢,使力量達于腰部,牽拉的同時進行抖動。這樣可使患者的腰椎間隙增大,放松腰椎,使椎間盤內形成負壓,有利于突出物回納。一側操作完畢后再換另一側。每側牽拉1 min;上述方法完畢后,雙手同時握住患者雙側踝關節(jié)做雙下肢的拉、抖脊搖擺動作,反復2~3遍。②腰椎側扳法:病人側臥,患側在上,身體保持在一條直線上,健側下肢伸直、患側下肢屈曲70~90°,醫(yī)者站于患者胸前,一側肘部抵住患者肩前部,另一肘部抵住患者臀部,將腰椎被動旋轉到最大限度后,醫(yī)者兩上肢同時用力,做相反方向扳動,此時??陕牭窖祷瑒訒r清脆的彈響聲。此法可糾正小關節(jié)錯位,改變突出物(與受壓神經根)位置,松解神經根的粘連。 2.4 抬腰抖動及下肢搖伸法 ①抬腰抖動法:患者仰臥,醫(yī)者雙手交叉放于患者腰部后側,輕輕將患者腰部抬起,高頻率快速抖動腰部1~2 min。此法可使腰部軟組織放松,有利于調和氣血、解除粘連。②下肢搖伸法:患者仰臥,醫(yī)者一手握患者下肢踝部,另一手扶持膝部,屈髖屈膝,使髖關節(jié)做內、外旋轉運動,反復各3次;然后再將患者膝部分別向腹部的中側、內側及外側深壓各3次,同法用于對側。此法可拉伸腘繩肌,牽拉背腰肌以增大腰椎間隙,減輕坐骨神經的刺激癥狀。 3 小 結 多年來,筆者應用以上推拿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觀察發(fā)現:有70~80%患者經過1~2周的治療,癥狀便可逐漸消失。如果后期再注意個人防護,避免腰部過度勞累、負重、扭傷及受涼,并適當進行體育鍛煉、或腰部功能鍛煉,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是完全可以康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