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簡書上寫文章時,首頁赫然更新了一篇文章名為《沒有底線的善良就是軟弱》的熱文,我一看標題隱隱感覺不對勁,點進一看,下面一些讀者都瘋狂了,就是這樣!贊成!說的對!
我一度以為是我邏輯錯亂了,反復閱讀了幾回評論,終于發(fā)現(xiàn)有明白人在下面寫,“善良”和“寬容”不是一回事,我替這些哥們兒姐們兒敲幾個觀點。
對文,對觀點,不對人。望原作者莫大動干戈,望支持者放過我。
我將以三個觀點反駁《沒有底線的善良就是軟弱》。
一
前提不成立
《沒有底線的善良就是軟弱》這一觀點,成立的前提是:善良底線有統(tǒng)一的標準。
比如善良分成:A級、B級、C級、D級、E級。假設(shè)D級是底線,那么E級就是突破底線,可現(xiàn)實生活中根本沒有這樣的等級,每個人對善良的底線定義不同。也許在一些人眼里有一點不好的B級就不善了,但有些人覺得D級痞痞的也很可愛。
這個等級會根據(jù)每個人的性格、所處的階段、當下的境遇、心理年齡、時間,而發(fā)生改變,有些改變甚至是顛覆性的,像是換了一個人。
小結(jié):沒有底線的善良是什么樣的,在不同時間,不同人,擁有不同心境看來完全不一樣。
二
沒有底線的善良和不懂得拒絕是兩碼事
《沒有底線的善良就是軟弱》中用4部分來講述觀點;我將用另外4部分反駁。
1
原文第一部分講述了一個不懂拒絕的同學給弱勢買吃的,到后面凡事依賴。
原文觀點:“但是對他來說,你無非就是一瓶礦泉水,在他饑渴的時候會一飲而盡,當剩下毫無用處的空瓶子的時候,他會隨意的把你丟棄在某個垃圾桶里面?!?/p>
我的觀點:這和扶不扶,給不給乞丐錢是一個道理。這個世界上肯定有假人假事假情,但仔細一想,如果這些不幸的事沒發(fā)生不是更好嗎。
假的碰瓷證明沒撞到,少一個殘疾不好嗎;假乞丐證明這世界上有個人生活的其實還不賴,這不好嗎,再說真過得好,何必假乞丐;這瓶礦泉水送給渴的人喝了最好,給不渴的人喝了,也不影響行善?!?/p>
重點是,行善不是為了顯示行善,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善,人不知最好,如果行善是為了行到對的地方,行給對的人,行出對的作用,那就不那么善,對方的真假,并不是我們是否行善的決定性要素。
2
原文第二部分講述了一段縱容青少年犯罪。
原文觀點:“為什么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還是會有很多人犯罪殺人,就是因為他們之前在欺壓別人的時候,很多人因為善良,不想讓這么小的孩子早早輟學,進入監(jiān)獄之中,而不斷的縱容他犯罪,最后導致他的膽子越來越大。”
我的觀點:首先,青少年犯罪怎么判是法律說了算,不是人說了算,原文觀點中的對犯罪的縱容和善良,不知是指走關(guān)系放了,還是被欺負的一方不敢吱聲。
如果是走關(guān)系放了,那么不管我國我黨都絕對不允許,明面暗面,黑道白道看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兒吧,一定要說的話,那是我國人情社會的老問題,和是否善良無關(guān)。
如果是被欺負的一方不敢吱聲,那不是善良,更不是沒底線的善良,而是欺負人的那一方權(quán)勢太大,或者給夠了足額的補償私了。這還是沒按法律程序走,與被欺負方是否善良無關(guān)。
舉例說明:A強奸了B老婆,因為B沒有底線的善良,所以B忍了。換你是B,這個理由你接受嗎?你不接受,但你為什么忍了?肯定還有別的外力。
所以這一部分與善良無關(guān)。
3
第三部分講了人人平等,不要怕傷害而不敢拒絕別人
原文觀點:每個人都有權(quán)利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以及快樂的生活方式,所以沒有必要為了那所謂的善良,去改變我們的生活軌跡。
我的觀點:敢于拒絕我同意,這段的前面一半我也認同,畢竟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獨立幸福的權(quán)利。但后面這句話有問題的點就在于,需要改變生活軌跡才有善良的人,原本也不那么善良。
原本也不那么善良的人和沒有底線的善良的人是兩種人。
原本也不那么善良的人不一定軟弱。
簡化用字母呈現(xiàn)您看的更明白。我們假設(shè)原本也不那么善良的人為A,沒有底線的善良的人為B,軟弱的人為C。
A不等于B
A不等于C
這兩個條件無法推出B等于C。
4.
第四部分講述了一個希望受害者反擊的道理
原文觀點:當別人觸碰到你的底線的時候,我們要毫不示弱的反擊回去,要讓對方不會覺得我們軟弱。
我的觀點:看到這句話,我馬上想到了龍應(yīng)臺的《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龍應(yīng)臺的觀點我同意一半,而上面原文的觀點我基本不同意。
原因是,受到侵害反擊是需要的,但毫不示弱的反擊的目的如果是為了不讓對方覺得我們軟弱,那么問題就大了。
反擊應(yīng)該是適可而止的,反擊的目的應(yīng)該是為了和平,尊嚴,自我的尊嚴,而不是不讓“對方”覺得我們不軟弱。
美國南北戰(zhàn)爭,南軍投降后,林肯總統(tǒng)舉行國宴,總統(tǒng)夫人瑪麗·拖德舉杯祝酒說:“敵人已經(jīng)投降了”,話音未落,林肯就打斷了他極有勢力的夫人的話,一個懼內(nèi)(怕老婆)的林肯說:“沒有敵人,只有我們的同胞?!?/p>
我們生活里和誰的關(guān)系,超過了戰(zhàn)爭之間的敵對關(guān)系?
再大到國家之間的戰(zhàn)爭,如果A國進攻B國,B國反擊是為了向A證明自己不軟弱,那么B國的真實實力必然是不如A國的,弱者才會證明自己不是弱者,強者不需要。
小結(jié):行善,不反擊;反擊,為和平與自尊;不示弱,又何必,冤冤相報何時了。
三
上善若水
在《沒有底線的善良就是軟弱》中,軟弱一詞是徹底的貶義詞。
但在我看來,軟弱是一個中性詞。可好可壞,至少我還沒有完全參透。
正如老子所言:“天下柔者莫過于水,而攻堅者又莫勝于水?!蔽覀兩罾锬芸匆姷模钴?,最弱的就是水,但人真的比水強嗎?
不要再拿“善良的底線”和一個未必不好的東西搭在一起,我們真的懂軟弱的意思嗎?不是剛毅雄武的,就一定是軟弱嗎?這種非黑即白的解釋,我們習慣性的用了幾千年了,該改改了。
關(guān)于善良,我的觀點是:
行善,在于發(fā)自內(nèi)心,重要的是行善的過程,而不是行善的對象和結(jié)果,行善本身已經(jīng)帶來許多快樂了,不需要對象再來回饋,如果對象貪婪,喋喋不休的索取,那便不是取善,是搶劫,一個人搶劫你,你還能以善而對,那是你的修養(yǎng),一個人搶劫你,你拒絕,那是你的權(quán)利。
不要再去尋找善的底線。
光是善良本身,夠了。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