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做過一期節(jié)目,和大家探討了老子《道德經(jīng)》里的兩個關(guān)鍵詞——“無為”與“不爭”。“無為”和“不爭”,在整部《道德經(jīng)》里出現(xiàn)過很多次,甚至在最后,就是以一句“圣人之道,為而不爭”作為結(jié)尾。
記得在上次和大家探討《道德經(jīng)》的時候,咱們提出過這樣一個觀點,老子所說的“不爭”,可以理解為一種境界,或者說是一種層次。
道德經(jīng)
當(dāng)然,從道家文化的角度,“不爭”還包括了更為廣泛和深遠(yuǎn)的內(nèi)涵,但是對于普通人而言,老子道德經(jīng)里“不爭”的智慧,具體應(yīng)該怎樣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我想這或許更值得我們來探討,所以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道德經(jīng)》的“爭”與“不爭”。
“爭”這個字,貫穿了人類的歷史,每個人的一生,都離不開這個“爭”字——比如美好的生活要自己“爭取”、做人要“爭一口氣”、生存就是“競爭”、為了捍衛(wèi)權(quán)利可能還要“爭戰(zhàn)”……
總之,好像人只要活著,就一直在“爭”個不停,但千萬要記?。河腥?,卻一定不要去爭。
道德經(jīng)
首先第一件事,不要和自己最親近的人爭對錯,比如和父母,和丈夫,或者和妻子,凡事如果要爭個對錯,那你的家就很難有安寧的日子。和家人爭對錯,或者和親人爭對錯,是最愚蠢的做法。
正所謂清官難斷家務(wù)事,連最正直最公正的人,都很難給家事定對錯,可見和最親的人完全不需要爭對與錯,因為親人之間根本不存在對錯,只有包容與理解,很多人爭來爭去,結(jié)果贏得了道理,卻輸?shù)袅烁星椤?/span>
家人或者親人之間,越不爭對錯,家人才會越幸福。
道德經(jīng)
第二件不爭的事,是朋友之間不爭高低。我們經(jīng)??梢钥吹绞裁赐瑢W(xué)聚會朋友聚會變成炫富比賽的例子,其實這就是“爭”的一種表現(xiàn),大家表面上客客氣氣,其實背地里都暗暗地在較勁,比一比誰開的車更好,爭一爭哪個的面子大,簡簡單單的朋友關(guān)系,變成了相互攀比嫉妒的名利場。
真正的朋友,應(yīng)該是既不趨炎附勢,也不妄自菲薄,莊子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大家在一起相處的時候,不會給彼此帶來高下之分的壓力,也不會因為對方的優(yōu)秀而眼紅,相反,朋友之間應(yīng)該相互成就,彼此都希望對方越來越好。
道德經(jīng)
只有身邊的朋友都變得成功和優(yōu)秀,自己才可能會變得更好,因為我們經(jīng)常說,一個人的層次,實際上看他周圍的朋友就可以看得出來,如果一個人身邊的朋友,全部都是成功人士,那他也不會差到哪里去;
但如果他的朋友都是窮困潦倒的人,那他也必然好不了多少。因此,朋友之間不爭高下,只有相互支持相互促進(jìn),成就彼此,才是真正的朋友!
最后一件不爭的事情,是不為面子爭勝負(fù)。有人覺得面子很重要,為了面子,可以舍棄一切,俗話說“死要面子活受罪”,很多時候,面子只不過是人的虛榮心而已,但這種虛榮心,往往被人當(dāng)成是尊嚴(yán)。
道德經(jīng)
其實真正的尊嚴(yán),是先有里子,再有面子,有一本書里曾這樣形容面子,說人不一定有里子,但有里子一定會有面子,真正聰明的人,一定是埋頭修煉好自己的里子,而不是打腫臉充胖子,為了所謂的面子和人爭一時的長短與勝負(fù),就真的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以上,就是《道德經(jīng)》“爭”與“不爭”留給我們的智慧——聰明人有“三不爭”:不和親人爭對錯,不和朋友爭高低,不為面子爭勝負(fù)!這三個“不爭”,越不爭,越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