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絕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只有行為,才能產(chǎn)生暴力。
這種想法完全是錯的,實際上,語言也可以產(chǎn)生暴力,且?guī)淼膫Σ粊営谏眢w上的痛苦。
想想我們生活中的經(jīng)歷,和別人交談時,我們會因為聽到“刺耳”的話,深受傷害。
同時因為自己說錯話,也會導致所愛之人,遠離和逃避。
指責、嘲笑、評價、說教、隨意打斷、拒不回應等等,這些行為都可以稱作“語言暴力”,只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罷了。
一個人說話的方式,不僅影響和他人的關(guān)系,更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阻礙。
而女人一生的運氣,和她的說話方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
如何消除語言暴力,不做語言暴力的加害者。
作家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一書的封面上,有這樣一句評語:
“通過非暴力溝通,世界各地無數(shù)的人們收獲了愛、和諧和幸福?!?/span>
而讀懂這本書,就是知道了如何和身邊人和諧相處,也就掌握了生活幸福的密碼。
好運的女人,開口都“慢半拍”
翻看書的前幾頁,我就看到一首詩,讀完之后只覺得顛覆了平時的認知:
“我從未見過愚蠢的孩子;
我見過有個孩子有時做的事,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請在你說他愚蠢之前,想一想,他是個愚蠢的孩子,還是他懂的事情與你不一樣。”
“愚蠢”是外人給孩子的評價,并不是那個孩子真的很蠢。
或許是孩子做的某一件事,不符合某些人的期待,便硬給孩子扣上了一個帽子。
但這里有一位媽媽,對孩子“另類”的教育態(tài)度,讓我們重新看到了,每個孩子都是上天派來的天使。
資深記者凡小西和丈夫都是985院校畢業(yè)的高材生。
兩人對自己唯一的兒子,抱有很大的期望:從孩子上學起,給他報輔導班、興趣課,連續(xù)4年盡心盡力陪讀。
按常理說自己和老公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教育孩子方面,不敢說最好,但也不會很差。
但孩子的成績,卻常年上不去,成為班級內(nèi)的“學渣”,這遠遠超出了這位母親的認知。
她實在找不到問題出在哪里,難道自己的孩子真的是資質(zhì)平庸的一輩?
但好在這位媽媽,沒有就此給孩子定性,而是用了一種新的眼光看待他。
雖然孩子成績一直上不去,但他仍愿意聽從爸媽安排,認認真真地學完所有輔導課;
雖然孩子不是老師眼中的“學霸”,但他在班級內(nèi)樂于助人,幽默風趣,深受同學各科老師的喜歡;
雖然在奧數(shù)比賽中,完全得不到要領(lǐng),但他喜歡研究廚藝,現(xiàn)在才10幾歲,就能做出好幾樣拿手菜。
媽媽能看到孩子的閃光點,不是只依靠成績,就快速給孩子“判刑”。
這對孩子是一種溫暖的保護,更是一種深深的愛。
養(yǎng)育出一個懂得心疼父母,善良懂事,踏實有責任的孩子,這不是為人父母最大的福氣嗎?
不隨意評價孩子,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一生,這才是智慧的媽媽。
開口“慢半拍”,把教育孩子的路拉長。
這是孩子的好福氣,也會給自己帶來好運氣。
做一個有格局有見地的媽媽,不盲目跟風,不攀比炫耀。
給孩子一個松弛有度的家庭環(huán)境,孩子會回報給你幸福的未來。
表達感受而不是抱怨,婚姻才會更親密
“我覺得我嫁給了一堵墻?!?/span>
這是一位妻子向《非暴力溝通》的作者盧森堡吐槽自己的丈夫。
丈夫聽完這句話,毫無反應,確實就像一堵墻,坐在那里一動不動。
妻子看到丈夫這般模樣,更是氣壞了,轉(zhuǎn)向盧森堡,嚷道:
“看!他總是這樣。坐在一邊,悶聲不響。和他過日子,就像對著一堵墻?!?/span>
盧森堡聽完,并沒有立刻反問丈夫,跟著妻子一起指責他。
而是面向了這位妻子,開始問她:
“(先生的這種表現(xiàn))你是不是感到孤單,想讓丈夫多體貼你一點?”
妻子點了點頭。
盧森堡微笑地說,“我覺得我嫁給了一堵墻”,這句話很難提醒你的丈夫,留意你的愿望。
他聽完這句話,如果認為自己受到了指責,心里覺得委屈反而不會關(guān)心你,還會往后退縮。
你們之間的關(guān)系也會越來越遠,彼此不懂對方的感受,最后甚至會形同陌路。
不如試著直接告訴他:我想讓你多關(guān)心我一下,沒有你的陪伴我覺得很孤單。
坦誠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在婚姻生活中非常重要。
雖然他是你愛人,但如果你不表達自己的感受,而是選擇用指責的方式進行交流,這樣只會把他越推越遠。
收斂自己的抱怨,真誠地說出自己的感受,才能給婚姻生活營造輕松的氛圍。
另一半也才會愿意和自己心平氣和地溝通,兩人才會越過越好。
大膽說出需求,另一半才會懂你
很多人不擅長說出自己的需求,對于女性更是如此。
一旦說出自己的請求,好像是做錯了什么事。
有一位媽媽聽了盧森堡的講課之后,難過地走出房間。
因為她想起自己婚姻中的一件事,頓時覺得非常心痛。
36年來,她一直在生丈夫的氣,她覺得丈夫根本不在乎她的感受,不知道她想要什么。
而聽完課之后她突然醒悟,丈夫不懂她,原因是自己從來沒有直接說過自己想要什么!
而這位媽媽之所以這樣選擇,追根溯源,是因為小時候自己的請求常被哥哥姐姐拒絕。
小時候的她,想擁有某種東西,哥哥姐姐就會教訓她:
“你知道家里很窮,怎么還貪心!你以為家里就你一個人?”
于是,她慢慢不敢說自己想要什么了。
這種不敢表達自己需求的痛苦,被她轉(zhuǎn)移到婚姻中,造成了她即使對丈夫很不滿,也從來沒有表達過自己。
其實對照在每個人身上,也肯定有過這樣的痛苦。
“今天晚上我很累,我想休息一下。”
類似的話,對一些已經(jīng)成家的女性來說,說出口都挺難的。
因為她們對家庭的責任心,超過了對自己的重視。
但一直壓制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就收獲不了融洽的關(guān)系,更收獲不了開心的自己。
重視自己的需求,如果我們都不看重自己的需求,別人就更難看重了。
溝通越具體,福氣來得越快
書里還有這樣一個故事,讓人看完覺得有些好笑:
一位女士給自己的丈夫,提過一個要求:希望他可以少花一些時間在工作上。
三個星期后,丈夫確實減少了花在工作上的時間,但卻把多出的時間去報名了一個高爾夫球比賽。
但這位女士最初的愿望是希望丈夫少花一些時間在工作上,多花一些時間回家,陪陪自己和孩子。
她只說了前半句,并沒有說后半句。
本以為丈夫能夠領(lǐng)會她的意思,誰知丈夫曲解原意,造成現(xiàn)在啼笑皆非的結(jié)果。
妻子沒有說出自己具體的想法,只靠丈夫的理解,很可能造成夫妻之間的誤會。
白白給生活增加一些煩惱和不快。
這對夫妻若是以后都是這種交流方式,可想而知,會減少多少溫馨的日子啊。
不管是在婚姻中還是日常生活中,向別人提出請求時,盡可能把自己的想法說細致,以免造成誤會,也給彼此的關(guān)系增加一份輕松和愉悅。
猜來猜去的關(guān)系,只會增加內(nèi)心的負擔,坦誠才能給關(guān)系加分。
▽
不管你相不相信,女人說話的方式,會影響她一生的命運。
有人說話尖酸刻薄,專挑別人痛處,那她終會孤立無援,不招人待見;
有人說話時刻體恤他人,懂得換位思考,那她就會收獲溫暖,等來福氣。
《欲望山莊》里說:
“柔軟的舌頭,可以挑斷一個人的筋骨,語言有時候比暴力更能傷人。”
我們也常聽到一句話,好好說話,你就贏了。
好好說話,不是對別人趨炎附勢,而是不用語言加害他人,嘴巴上做一個善良的人。
不是讓自己變得巧舌如簧,即使你是一個喜歡沉默的人,也可以讓說出的話變得有力量。
點亮【在看】,愿每位女性朋友,領(lǐng)會說話的藝術(shù),做一個語言上得體的人,收獲順暢和一輩子的好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