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養(yǎng)育孩子雖然不圖回報,只求孩子平安健康長大,將來過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但是,人是有感情的,父母就算再偉大無私,但為孩子付出半輩子,多多少少還是有所期待的。比如,期待孩子長大感恩家人、孝順父母等等,而父母最不期待的就是孩子長大變成“沒良心”白眼狼。
其實,與其長大再為孩子操碎心、傷透心,倒不如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不好的苗頭,及時掐斷。就比如,孩子若有以下這幾種表現(xiàn),長大多半“沒良心”,家人對他再好心也捂不熱,父母就要注意糾正了。
父親和兒子在廚房里的畫像,男人親吻他的嬰兒,在室內
提醒家長們,孩子若有以下這幾種表現(xiàn),長大多半'沒良心',家人對他再好心也捂不熱,父母就要注意糾正了。與其長大再為孩子操碎心、傷透心,倒不如現(xiàn)在及時培養(yǎng),盡早預防。
現(xiàn)在大城市的小夫妻都是30歲之后要娃, 孩子們打一生下來就被一家人各種嬌慣。很多小朋友年紀不大卻不懂得分享、自私自利,吃東西從來不知道讓讓大人,有的小朋友養(yǎng)成了吃獨食的習慣,把好吃的偷偷藏起來自己留著吃。這樣的小朋友偶爾會被老人罵'小沒良心的',不過玩笑話仔細想想卻值得人主義。
如果孩子一直自私自利,有喜歡吃獨食的表現(xiàn),家長首先應該制止,并教育孩子要懂得分享,否則這種自私的習慣長大也很難改。不會心疼家人的付出,更容易變成'啃老'一族。這樣的孩子,別人即使對他再好,心也是捂不熱的。所以,一旦發(fā)現(xiàn)這種吃獨食的寶寶,一定要提前預防。
有些孩子平時被老人寵壞,對長輩說話也頗為隨便。雖然我們教導家庭教育要和孩子交朋友,用平等的方式和孩子交流,但是并不能放松禮儀教育。有的孩子特別任性,說起話來也不尊重長輩。只要一不合他的心意,他就罵人打人,還有孩子對爺爺奶奶也上了手。這樣目無尊長的孩子,一家人對他再好,心也捂不熱,以后長大說不定會對父母、長輩態(tài)度更惡劣。
尊敬長輩,是一個孩子最基本的禮貌和教養(yǎng)。家庭教育,對于禮儀和孝道的教育是最基本的,孩子可以成績不好,但是對家里父母、長輩這些最親的人,應該有尊敬之心。孩子如果從小打罵成性,長大也會養(yǎng)成暴躁的習慣,走入歧途。甚至還可能演變成家暴、打罵陌生人等不良行為,所以家長發(fā)現(xiàn)類似的行為,可一定要當回事。
感恩之心人人都應該有,教育孩子懂得感恩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人只有擁有感恩之心,才知道會知道別人對他的好。反之,只把家人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那么父母就要注意了。有這種表現(xiàn)的孩子,長大多半'沒良心'。
在很多啃老族的眼里,他們覺得父母養(yǎng)活自己是理所當然的,給自己買這買那,買車買房更是應該有的標配。如果父母做不到,他們就會惱羞成怒、埋怨父母沒本事,卻從沒想過是自己奮斗不足的問題。這種孩子除了不懂得孝順,更是填不滿的無底洞,父母只能對他好,稍微有讓他不滿意的地方就會得罪他。心懷怨恨,不懂得感恩,自然是捂不熱的。
一:家長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老師,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比孝順長輩,經常和長輩爭吵,甚至惡言相向。孩子看到父母的這些行為,會覺得理所應當,無法感覺到孝順父母的責任感和幸福。
長大之后自然也會和父母疏遠。父母要給孩子做出榜樣,給孩子'回報'的空間,讓孩子明白奉獻的意義。孩子經過耳濡目染,才能夠孝順父母。
二:教給孩子孝順的思想
家長可以給孩子關于孝順的圖畫書,或是給孩子講關于孝順的睡前故事。孩子在睡覺前聽完了這些故事,在熟睡的時候更會加深印象,他們會根據文字想象出孝順的畫面。久而久之,孝順的思想就印刻在了孩子的意識之中。
我們做家長的覺得除了行為上我們要做到,我們也可以在內在上提升自己,提升孩子。平常在家,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看正能量的書籍,學習其中的道理,改進自己的不足。就拿我現(xiàn)在和我們家孩子一起看的這套書——《情緒管理情商培養(yǎng)能力訓練繪本》來說,就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