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您是饋贈師友,還是獨自習讀,這套《五知齋琴譜》線裝書,都是上上之選!
在現存清代古琴典籍之中,《五知齋琴譜》以其注解內容的詳實,是清代以來流傳最廣的古琴譜,對琴學研究有著巨大的影響。此譜為廣陵派重要琴譜。廣陵派后期刊印的《自遠堂琴譜》、《蕉庵琴譜》、《枯木禪琴譜》等,大多取材于此。
該書保留了《太古遺音》中“上古琴論”、“五音統(tǒng)略”等內容,對“歷代圣賢名錄”、“歷代琴式”做了詳盡的記載,還特別對“指與弦合、弦與音合、音與意合”琴學審美心得等內容做了細述,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同時該書還對古代流傳較廣的古琴名曲進行了細致的再加工,并對西方音樂體系進行了吸收與融合,有著顯著的時代特征。
史料記載曾獨步清初琴壇的古瑯老人徐祺為《五知齋琴譜》的著者。
徐祺,字大生,號古瑯老人。其子徐俊,字越千。兩人曾四處游歷,遍訪名師,博采眾長,成為獨步清初琴壇的著名琴家?!段逯S琴譜》就是徐祺早年游歷燕齊趙魏及吳楚甌越等地,對各家傳譜的'可因''可革'之處,精細推敲30余年,在清康熙六年(1667)編成的??滴跷迨四晷旌髲慕鹆甑酵罱?得周魯封等人支持,由周修改匯纂,徐俊和黃鎮(zhèn)校訂并廣為傳播,康熙六十年刻書,雍正二年(1724)成書。曾引起了清代琴壇“五知齋古琴熱潮”,在清代就出現眾多翻刻本。
據《中國音樂書譜志》記載《五知齋琴譜》版本就有如下十一種:(1)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精刊本;(2)清紅杏山房重刊本;(3)近代校經山房石印本;(4)清雍正間刻本;(5)清乾隆十一年(1806)刻本;(6)清十一弦館刊本;(7)清凄心琴社重刊紅杏山房刊本;(8)清咸豐刊本;(9)清乾隆二年(1736年)體仁閣刊本;(10)1746年(丙寅)懷德堂藏版;(11)抄本。由此足見“五知齋琴譜”在當時的影響力和學術地位。
在整理研究存世的各種翻刻版本《五知齋琴譜》過程中,版本雖多,然“善本”頗羈。為了使這樣的經典古籍能再次為推動和促進中國古琴文化的傳承與交流發(fā)揮作用?,F將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的《五知齋琴譜》(清乾隆二年(1736年)體仁閣刊本)進行影印再版,以供琴學愛好者研讀。
—— 內頁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