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之前科普過微觀經濟學里很核心的與成本有關的三大概念:
機會成本、邊際成本與沉沒成本。
在一個理性人的世界里,沉沒成本是絕對不應該成為做決策的考慮因素的。以上,是我?guī)托峦瑢W復習一下以前的知識點。
接下來,讓我們討論一下分手這個話題。
談過戀愛的同學們,我問大家一個問題:
什么情況下,你們會果斷分手呢?(歡迎大家在文章留言區(qū)留言)。
以我自己粗淺的理解(以及我要申明一下,現(xiàn)在單身,不代表母胎單,所以請不要再說,你一個單身狗有什么資格說感情話題。我還真有?。?,人們決定要分開,通常會有如下這些理由:
1)性格不合(多么萬能的理由?。。?/span>
2)對未來的規(guī)劃不一致。
3)TA變了,不是我最初認識的那個樣子了。
4)出軌劈腿。
5)x生活不和諧(據(jù)說離婚三大原因之一)。
以上這些理由,可以歸納成一個終極理由,那就是:
不愛了。
可是,為什么不愛了呢?愛真的是虛無縹緲,毫無邏輯可言的嗎?
2
那為了回答“為什么會分手”這個問題,不妨采用我一直倡導的逆向思維方式(也是查理芒格十分推崇的)來思考一下,人們?yōu)槭裁茨芤恢弊呦氯ィ?/span>
最簡單,最直觀的回答,莫過于:
三觀合。
三觀這種東西,其實非常抽象,但大家在交往過程當中,無論是愛情還有友情,都能真切感受到。什么樣的人和你三觀一致,什么樣的人又不一致,接觸不了多久,大概就能感知一二。
當然,人的三觀也會隨著時間推移發(fā)生變化,尤其是那些沒有形成獨立思維體系,思想精神上不獨立的個體,三觀變化是經常的事。比如,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
md!三觀盡毀!
如果你僅僅是吐槽,倒也沒有什么。如果你真的經常三觀盡毀,那你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太不成熟太不獨立了。一個成熟獨立的成年人,三觀是很穩(wěn)定的,是經得起客觀世界沖擊的。只有小P孩三觀還沒成型的人,才會容易三觀盡毀。
三觀的穩(wěn)定性,往開了說,其實在于個人主觀認知與客觀世界的差距有多少。亦即是索羅斯所言的反身性當中的認知函數(shù)與操縱函數(shù)的結果,不展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參考經典的《金融煉金術》。
好了,回到分手的話題上。
能在一起,是因為三觀合。三觀雖然抽象,但是可以有個形象具體的比方,那就是人工智能(AI)當中的算法。如果我們把一個人的全部,當做是一個AI,那么ta的日常生活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點滴,就是AI當中的數(shù)據(jù),而這些數(shù)據(jù)背后,則是算法,亦即這個人的三觀。
兩個人的算法不一致了,數(shù)據(jù)再怎么類似,輸出的結果也可能南轅北轍。因此,這么多年來,我有一個非常強烈的體會(通過我自己和觀察身邊人的實驗):
如果底層算法不一致,三觀不合,分手就是最正確的決定。一切的將就妥協(xié)和包容,都將把兩人推向更加痛苦的深淵。而之前所有在數(shù)據(jù)層面的交互(包括某種形式上不可言說的通常發(fā)生在臥室,偶爾發(fā)生在陽臺,也更偶爾在樓梯間的交互),都應該統(tǒng)統(tǒng)歸類到沉沒成本。而沉沒成本,一概不能進入下一階段的決策。
愛情的日常點滴是感性的,但支撐起愛情的底層算法,一定是非常理性的。數(shù)據(jù)的交互,可以產生一些短暫的耦合,但離開了共同的底層算法,數(shù)據(jù)都只是一堆垃圾。如果是垃圾,就得處理扔掉,不然還留著過年?
如果底層算法出現(xiàn)了不可調和的分歧,那么人們就應該果斷分手。這個推理有一個鏡像邏輯:
如果底層算法沒有變,三觀上沒有出現(xiàn)重大分歧,那么數(shù)據(jù)上的差異,則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得以彌合。
因此,一方面,我鼓勵那些已經確定三觀不合的人盡早理性分手的同時,也勸誡那些沒有根本原則性問題的CP,盡可能找到解決“數(shù)據(jù)分歧”的方法。畢竟,底層的東西,才是支撐關系發(fā)展的根本。因為表層(數(shù)據(jù)層)的差異,輕言分手,這就是舍本求末,不值當。
說到底,什么時候應該分手?底層邏輯變了,就應該分手。什么時候應該繼續(xù)相愛?底層邏輯沒變,就該繼續(xù)愛。那出現(xiàn)波折怎么辦?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3
接下來,我要講本文的干貨重點內容了!你們以為我是為了講分手而講分手嗎?其實我是在告訴大家,如下這三個困擾了千百萬韭菜的世紀難題:
1)何時買?
2)何時賣?
3)如何應對市場波動?
如果你把買賣的股票/商品/貨幣/房子......當做你的另一半,把跟它們在一起的日子,當做和另一半的相處,你就會發(fā)現(xiàn),韭菜們面臨的這些問題,真的像極了愛情!
買進并持有,是不是像和一個人在一起?
決定賣出,是不是像決定要和這個人分手?
當中價格的起起伏伏,是不是正好是兩個人在一起的各種矛盾分歧和爭吵?
據(jù)說,每一對走到最后的夫妻,都有過一萬次想分手的沖動!也據(jù)說,每一個拿到一個好股票/商品最后賺到大錢的投資大師,都有過一萬次要賣出(平倉)的沖動!
那么,到底什么時候買,什么時候賣?
韭菜的邏輯通常是這樣的:
1)這個股票跌了好多,足夠便宜,應該要反彈了吧,殺進去抄底!
2)這個股票漲了好多,好貴!應該要跌了吧,賣出!甚至做空!
3)拿了一個自己本來無比自信的股票,但中間調整了幾天,拿不住了,賣!
但這些邏輯,統(tǒng)統(tǒng)都是樸素的,甚至很多時候是錯誤的!太tm感性了!你以為真的是談戀愛嗎?就算談戀愛,我們上面不也分析了,真正支持一段關系長遠的,一定是非常理性的底層因素,而不是平常那些數(shù)據(jù)層面的交互。
漲多了會跌,跌多了會漲,這個邏輯當然很多時候沒有毛病。但是,多少是“多”,三個漲停板多嗎?五個呢?十個呢?你這么一問,韭菜絕對懵逼。
從根本上,光靠感覺談戀愛是不行的。光靠荷爾蒙,活兒再好,也是維持不了一段關系的長久的。同樣的,光靠主觀感受投資,也是不能保證投資賺錢的,大部分時候,你會虧錢。
那要靠什么呢?想想愛情,是不是靠底層算法一致,靠三觀合?那同樣的,做投資,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找到價格漲跌背后的根本邏輯是什么。
是什么在驅動價格漲跌,這些邏輯有沒有發(fā)生根本性的轉變,如果沒有,那么短期的波動,就完全可以忽略。這才是買賣的關鍵點。
我舉個實操的聽起來有些激動人心的故事哈。
“我受不了了!”
前幾天,我和一個小兄弟討論鐵礦石的價格時他如是說。
那天晚上,鐵礦石主力合約漲得非常兇悍,大概什么概念呢,小兄弟一個禮拜在石頭上賺了一套房子的首付。丫看著這么猛烈的漲幅,直接嚇尿!平倉了多頭。
然而,后面聽完我的分析,他又接了回來。以下是我和他的一段交流:
我們交流的時候,鐵礦石已經漲了非常多,從絕對數(shù)來看,很多人都翻倍了。這直接導致了不少韭菜散戶在里面開空單,因為他們覺得漲多了,肯定要跌。
但結果卻是,小兄弟622接回來之后,現(xiàn)在已經拉到了653(05合約漲到了712,過了我說的第一目標價700)。很多開空單的同學,則是異常痛苦,爆倉的一定不在少數(shù)。
這個小兄弟,一開始也是非常典型的“韭菜”心態(tài),感性,沖動,漲了幾天就拿不住,漲多了害怕!就忍不住想賣!
這些都是太感性的投資沖動,要不得的。
記住,漲還是跌,漲到哪里,跌到哪里,一定要有自己的邏輯,這個邏輯沒有變,那就持倉不動。
當然,事后也可能證明,你的邏輯是錯的,那就回頭去反思,為什么錯了,下次怎么改善。投資只有這樣,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投資邏輯體系,不斷通過與市場的交手,來修正精進自己的投資體系,才可能真正拿得住大機會,也才可能避免“抄底抄到半山腰”。
我一直認為,雖然數(shù)據(jù)層面的愛情是感性的,溫情脈脈的。但是這背后的底層邏輯,卻是理性的,甚至是冰冷和殘酷的。要獲得長久的愛情,就必須遵從這些底層邏輯,什么時候要繼續(xù)要包容,什么時候要果斷分手,最終都是底層算法決定的。
同樣的道理,在投資當中,什么時候買賣,也必須由支持表面這些交易行為的底層邏輯來決定。只有理性的分析,冷靜的行動,深刻的反思,才能最終保證長期的盈利。
“奮不顧身”的愛情,往往都是短命的。沖動靠感覺的投資,往往最終越是虧錢的。所謂的情深不壽,大概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