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說:“一個驕傲的人,結(jié)果總是在驕傲里毀滅了自己?!?/strong>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往往也存在這種現(xiàn)象。
從小過度溺愛,導致孩子家中“獨大”,抗壓力弱受挫后一蹶不振
小飛是獨生子,從小是個比較聰明的孩子,學習成績也不錯。因為他是家里三代單傳的獨苗,不但爸爸媽媽精心養(yǎng)育他,爺爺奶奶和叔叔、姑姑們也都寵著他,眾星拱月地圍繞著他,讓他成了家里的中心。
家里總有人給小飛買東西,滿足他的各種稀奇要求。但凡小飛有點進步,家里人都齊聲給他喝彩。
他爺爺經(jīng)常對人夸他,說:“我孫子就是聰明,比別人家孩子都強”。漸漸的,小飛感覺要什么都會唾手可得,能輕而易舉地獲得贊揚。于是,小飛有些飄飄然,認為自己就是家里的老大,可以發(fā)號施令,不勞而獲了。
很快,小飛就遇到了麻煩,他小學生升初中了,家里一齊為努力,把他送進了重點中學。一貫驕傲的小飛到了重點中學還自帶光環(huán),有著莫名其妙的優(yōu)越感,有時看不起其他同學,也不合群,總想高人一頭。
他認為自己到了中學,照樣還會是優(yōu)秀的,他沒有在學習上太努力,在期中考試中,小飛就跌了個跟頭,他的成績僅排在中游。這讓小飛感到非常失敗,自信心也不足了,與以前的驕傲相反,他變得有些自卑了,甚至厭學了。
分析小飛的這種狀況,主要還是他出現(xiàn)了“自我認知偏差”:
★心理學上認為,自我認知就是對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
自我觀察是對自己的感知、思維和意念的觀察;自我評價是對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為等行為的判斷與評估。
概括地說,就是對自己的一個全方面的了解。問題在于,并非所有人都能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于是出現(xiàn)了“自我認知偏差”。成年人有這種偏差,孩子身上也有,而且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孩子的“認知偏差”誘發(fā)自負心理,害娃一生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由于孩子的年齡和經(jīng)歷等原因,在認知自我中容易出現(xiàn)“自我認知偏差”,具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1)過度自負,看不起別人
自負不是自信,自信的是孩子在充分認識自己能力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底氣和信心,并可以通過努力達到預期的目標。
自負則是孩子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天賦和能力,覺得別人不如自己。就像小飛這樣,到了重點中學強手林立,他還不自量力,失敗那是必然的。
結(jié)果小飛不但失敗了,還有點一蹶不振,由自負轉(zhuǎn)為自卑了,實際他并沒有那么差。這是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也是一種“自我認識偏差”。
2)需求度大,欲壑難填
有的孩子自小被家里慣壞了,不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且要什么就要得到什么,而家里往往都會滿足孩子愿望的。這讓孩子有一種錯覺,以為自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當孩子長大后,才感到有些愿望是難以實現(xiàn)的。
有一個孩子上大學后,每月向家長要5000元生活費,因為這孩子看到別的學生不住宿舍、不吃食堂,隨意購物和吃喝,就想效仿。結(jié)果以往一直滿足孩子的父母首先表示了拒絕,并希望孩子不要攀比,這個孩子首次感到了愿望和現(xiàn)實間的差距,遭到了打擊,故意不學習報復父母。
還有的孩子好高騖遠,向往奢侈的生活,為了滿足自己竟不擇手段,走向了犯罪的道路??梢哉f,認知的偏差讓孩子走向了邪路。
3)抗壓力弱,容易被擊垮
很多孩子在家里很順,有事父母伺候著,可以不勞而獲。而且,這樣的孩子自小沒感覺多少壓力,因為有父母給他們頂著,也沒有經(jīng)過艱苦環(huán)境的考驗,因為他們的父母舍不得。
在孩子眼里,自己是一帆風順的,以后也會這樣。但這樣的孩子對困難認識不足,往往在長大后有過不去的關(guān)。
一是學習關(guān),如孩子上高中后面臨高考的壓力和激烈的競爭,很多嬌生慣養(yǎng)的孩子就頂不住,敗下陣來了。
二是社會關(guān),孩子終會離開學校,走向社會,是完全不同的環(huán)境,沒有人會隨意讓著他們、慣著他們,壓力隨處都在,不努力競爭就會被淘汰。
有一些孩子就是因為不適應,成為回歸家庭的成年孩子。
以上因為孩子“自我認知偏差”而導致的行為和后果,實在讓人感慨不已。而進一步尋根溯源,孩子產(chǎn)生“自我認知偏差”的原因,還在于家庭對孩子的溺愛和影響,這是我們要深刻反思的。
家庭的無規(guī)則溺愛是產(chǎn)生“自我認知偏差”的主因
1)過分地夸獎
很多家長信奉鼓勵式教育,經(jīng)常表揚孩子。但有些家長是在無原則地夸獎孩子,就像飛飛的爺爺那樣,說自己孫子什么都好。
這種夸獎多了,會讓孩子認不清自己的半斤八兩,被遮蔽了雙眼,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遺憾的是,很多孩子長大了,遭遇挫折了,才醒悟到自己遠沒有家里人說的那么優(yōu)秀。
2)過分地給予
相信那個上大學后每月向家里要5000元生活費的孩子,一定是從小被家里給予慣了。有很多家庭在對孩子的養(yǎng)育方面,因為孩子是獨生子女等原因,把孩子捧在手心里,很怕孩子受委屈,這導致家長對孩子的要求無原則地滿足。
一方面讓家庭竭盡全力,另一方面有時難以為繼,反倒毀了孩子。
3)舍不得鍛煉孩子
現(xiàn)在有的孩子不適應環(huán)境,頂不住壓力,是和平日歷練少有關(guān)系的,根源還在家庭。很多家長愿意為孩子代勞,凡事給孩子拿主意,還幫孩子解決困難。
甚至有的孩子成年了、成家了,父母還不放手。這不但讓孩子失去了鍛煉的機會,還讓孩子認為生活很容易,以至于眼高手低,遭遇失敗。
前車之鑒,教訓深刻。對于孩子的“自我認知偏差”,家長們不要亡羊補牢,有時來不及,還是要對癥下藥,改正自己養(yǎng)育孩子的方式。
家長如何幫孩子走出自負,解決認知偏差是關(guān)鍵
1)表揚孩子要適度
有些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風心切,孩子有點成績就興奮過度,對孩子不住地贊揚,這樣必然會讓孩子驕傲地翹尾巴。所以,父母要切記把握住表揚孩子的分寸。
不要輕易表揚,在孩子確實取得很大進步時再予以表揚。
不要在外人面前表揚孩子,這會讓孩子以為那么多人都欣賞自己,產(chǎn)生不必要的錯覺。
2)讓孩子正確評價自己
既然孩子產(chǎn)生“自我認識偏差”的原因是過高地估計了自己,認為自己強于他人,那么對有這種心理狀態(tài)的孩子,父母就應該努力讓孩子清醒。
全面正確地認識自己,既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也要知道自己的缺點。此外,父母對孩子驕傲自滿的行為不能聽之任之,要及時提醒和糾正孩子。
3)多讓孩子和優(yōu)秀的人比
目的是讓孩子走出自我,開闊眼界,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能再自我陶醉和滿足了。
可以和孩子說首先和身邊的人比,你有哪些不足,是學習不如人家,還是特長不如人家突出,或是社交不行。再者和那些著名的成功人士相比,你的路還長著哪,還要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地走。
4)給孩子創(chuàng)造鍛煉的機會
家長要讓孩子體驗失敗,如家長和孩子共同進行智力競賽等活動,讓孩子不但有贏的機會,更要品嘗失敗的滋味。從而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就不會沾沾自喜了。
家長也要放手讓孩子鍛煉,不但要做家務,為家里辦事,還要經(jīng)風雨見世面,到艱苦的環(huán)境中去體驗,從而讓孩子對未來面臨的困難有心理準備。
5)為孩子以身作則
有時候,孩子的驕傲自滿是受父母影響的,自高自大的父母,培養(yǎng)出的孩子必然有他們的影子。謙虛的父母,是不會帶出張揚孩子的。
所以,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老師,會讓孩子有樣學樣的,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做父母該怎么做,為了孩子,還是要收斂自己,以身作則吧。
培養(yǎng)孩子無小事,父母的一時縱容,不但會阻礙孩子成長,還會貽誤孩子的一生。孰輕孰重,家長們要仔細掂量,用心對待孩子,切莫“慣子如殺子”,做個放手又放心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