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人類社會文明發(fā)展史,我們總能找到不同文明之間的一些相似性。世界四大文明,除了中國,其他文明雖已傳承斷裂,但從考古挖掘的資料中,我們依然能找到文明發(fā)展過程中的相似性。對于扇子的使用,這種相似性也同樣適用。
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依靠著尼羅河建立起的文明依舊被后世所探尋著。學者們在探尋古埃及文明的過程中,根據(jù)出土的文獻資料和實物資料推斷出:在當時,扇子不僅是作為招風納涼的一種工具,還是一種用來彰顯階級等級的禮儀性器具。
古埃及是典型的專制國家,法老作為中央集權(quán)的專制君主,不僅被看成神或神之子,而且又是權(quán)威、智慧和真理的化身。古埃及的禮儀扇,就是被用來服務和彰顯這種權(quán)利制度的。扇子在這時與中國扇子的早期用途是一致的,都是顯示階級等級的禮器。
早期,古埃及人使用棕櫚葉做成一人多高的扇子,供貴族和奴隸主所使用,并且由身強力壯的奴隸撐扇。扇子越大,坐在扇子下面的人身份越是顯赫,從一把扇子的使用便能判斷扇子下面人物的身份等級。扇子已然成為了權(quán)貴身份的象征。從古埃及留下來的雕刻、壁畫等圖像資料中,便能看到很多這類禮儀扇使用的例子。后期西方宗教中代表神權(quán)的“圣扇”也源自于此。
而上世紀20年代發(fā)現(xiàn)的古埃及圖坦卡蒙墓,隨葬物品里就有當初的禮儀扇實物。
圖坦卡蒙墓是3300年來惟一一座完好無缺的法老陵墓。圖坦卡蒙墓出土的這把扇子是黑檀木扇子,扇面上雕刻著禿鷹,代表著上埃及的保護神奈赫貝特。
在制扇材料上,古埃及人與中國人選用的材料相差無幾。最早在古埃及,貴婦人使用的扇子也是使用孔雀羽毛制成,扇柄則使用純金打造,奢華無比。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墓穴中出土的陪葬扇——羽扇,其手柄是90度直角彎造型,這與中國的直柄扇則有很大區(qū)別。而在電影《埃及人》中有一位執(zhí)扇女子,手中拿著的扇子則與中國的便面很相似,都是編織而成的。
古埃及人除手執(zhí)扇外,還發(fā)明了一種運用杠桿聯(lián)動原理制作成的半自動搖扇。
古埃及與早期中國的扇子,無論是在制扇材料、扇子元素上還是在扇子用途上,都展現(xiàn)出高度的一致性。制扇材料上都使用棕櫚、羽毛等簡單易得的天然材料且多為平扇(即無法折疊的扇子),扇子元素上也多以文化性、宗教性的圖案符號,扇子用途上也以禮器為主,到后期才轉(zhuǎn)為實用工具。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古埃及的扇子在當時已屬精湛,然而隨著古埃及文明的衰落,這些扇子則被一一封存于博物館里,我們也只能在書面資料和壁畫中窺得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