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haidianpangbaba
時間過得真快,5月一過,就該是每學期的保留節(jié)目家長會了,然后再過一個月,就該放暑假了。
不知道其他家長對家長會是什么樣的心態(tài),我個人特別喜歡參加,甚至有些小期待,因為每次去都感覺像是參加了一場高質(zhì)量的教育講座,耳目一新,意猶未盡。
這是上學期參加完家長會后,我和大家分享過的兩篇文章:
可惜安安的學校,這樣的家長會,每個學期只有一次,每次聽完老師們的分享,尤其是與教學有關的內(nèi)容,總是感慨:這些內(nèi)容要是在學期初知道就好了,可以有針對性的配合老師,做得更好。
前不久收拾辦公桌,偶然翻到了安安一年級第一學期,也是我參加的第一次家長會的筆記。想到讀者中有很多預備役“小豆包”家長,今天特意分享出來,供大家提前“預習”。
(時間有些久了,文中部分內(nèi)容是胖爸爸的解讀)
真誠鳴謝為安安系上人生第一顆扣子的各位老師。
為便于大家更好的了解小學生活,文末我給大家精選了幾篇之前寫過的文章。
01
幼兒園與小學有哪些不同
老師分享了五個方面的內(nèi)容,語言不華麗,也不高深,但是,細細品下來,確實是這么回事。
學習與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
幼兒園,生活是主旋律,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玩得好不好,心情好不好,是家長最為關心的問題;學習的情況,只有到了大班才會納入家長的視野,但是通常也會把著力點放在課外。
上學后,學習是主旋律,學習好不好是第一位的,也是最讓家長焦慮的。但是,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因為生活環(huán)境會對學習產(chǎn)生重要影響,比如生活習慣,生活細節(jié),課外時間管理等。
教師角色的轉(zhuǎn)變
幼兒園,教師更多地承擔保育的角色,即使會講授一些語數(shù)英的學科知識,但是,更側(cè)重于啟蒙,而不是教學,特別是很多公立園,是嚴格按照學前綱要來安排教學的。
上學后,教師就開始進入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經(jīng)典角色,不但要教授學科知識,還會透過學科知識,講授人生道理,拓展思維方式,培育文化修養(yǎng)等;孩子們不但有班主任,語數(shù)外音體美都有專門的課任老師,通常還會有承擔管理職能的德育老師等等。
同伴關系的改變
幼兒園,還不能叫同學,只能叫玩伴,誰和誰玩兒得比較好,更多的出于天性。
上學后,社交關系升級,每個人心智逐漸發(fā)育成熟,性格脾氣各自顯露,“人緣”開始慢慢形成。同學開始分為不同的類別,如何與多元性格的同齡人相處,是孩子需要面臨的重要課題。
行為規(guī)范的新要求
幼兒園,即使有行為規(guī)范,剛性也沒那么強,約束力沒那么大,比如,遲到,早退,請假等都相對隨意。
上學后,行為規(guī)范很多,內(nèi)容很具體,執(zhí)行也很嚴格。
對孩子學習期望的變化
簡單來說,幼兒園時,家長和孩子都沒有特別強烈的學習期望;上學后,家長的學習期望很強烈也很具體,孩子也將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學習目標。
02
新生入學家長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注孩子第一個月的情緒
與幼兒園首次親子分離相比,上學這件事的心理沖擊程度沒那么大,孩子們的情緒波動也不會特別劇烈,大多數(shù)孩子都能平穩(wěn)過渡,反倒是家長們會比幼兒園時期更緊張一些(有欲則慌)。
但是,也會有部分孩子出現(xiàn)厭學的情緒。用厭學好像重了一些,但是,會有個別孩子不清楚為什么要上學,出現(xiàn)懶散懈怠的情形。
胖爸爸提示,關注要適度,有的家長像偵探一樣打探孩子在學校的日常,甚至恨不得老師現(xiàn)場直播,這也屬于自我加戲了。
適度程度,以孩子的反映為判斷標準,被嫌棄了,就閉嘴吧。
﹡關注孩子第一個星期的學習
主要目的是引導孩子在思想上引起對學習的重視,可以邀請孩子分享在學校的趣事(但是不建議追問);關注孩子學具準備、課前預習、課堂聽講(事后驗證)、課后作業(yè)完成等情況,注重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一周對課后時間安排,寫作業(yè)和檢查作業(yè)等,要立好規(guī)矩。
﹡注意對孩子的評價
不要和“別人家的孩子”比;鼓勵為主,但是也要溫柔的立好規(guī)矩;融入學校生活需要時間,允許孩子起步階段不完美。
03
關注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
這個方面,教師說的比較細,也比較容易理解,我就列個標題。
學習方面
﹡培養(yǎng)孩子愛惜學習用具的好習慣
有的孩子會一直丟鉛筆丟到3年級
﹡培養(yǎng)孩子自己收拾書包的好習慣
知道明天上什么課需要準備什么學具
﹡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書寫習慣
書寫問題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態(tài)度問題。
生活方面
﹡幫孩子建立適應學校生活的作息時間
胖爸爸上次說過,這個在幼升小就要開始培養(yǎng)了
﹡讓孩子在家里吃好早餐。
在家里吃早餐,是幼兒園和小學的重要區(qū)別,所以,早睡早起很重要,否則餓著肚子上課,不利于身體,更不利于學習
﹡有意識地訓練孩子主動喝水、上廁所。
建議家長關注“二便”,不愿意上廁所是共性問題
﹡不要穿太多的衣服。
逐步過渡到自己“知冷知熱”,自覺穿脫衣服。
﹡在家里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理能力。
這個就太多了,除了少部分超級學霸,多數(shù)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其實學習也不太好。
04
開學前的準備
學習用具的準備
書包:簡潔輕便,大小合適。
筆袋:實用簡潔,建議用布筆袋。
不建議太花哨,會分散上課的注意力。
鉛筆:H的最合適。最少帶5支;每個鉛筆都要準備筆帽。一盒彩鉛。
直尺:選扁平的,有刻度的透明直尺,不要有圖案。道理同筆袋。
橡皮:簡單的繪圖橡皮。
文件袋:3個
不知道其他學校是怎樣的,安安的老師要求他們把學習資料按照科目分類入袋,這個做法我覺得很好。
其他:
所有課本和練習冊,包塑料皮(一定要質(zhì)量好的,厚一點的),在標簽上寫好孩子的班級、姓名、貼在右下角。
讓學生認識自己的每一本書,學會按課表做好課前準備。
學習用具都要貼上標簽寫名字。
日常用品的準備
1.帶好水瓶,盡量不帶易灑的瓶子,不能帶甜水。
2.帶好足夠紙巾。
3.在學校吃午飯的同學帶小飯盒。
4.每天佩戴小黃帽, 小黃帽上寫好班級姓名,每周的星期一統(tǒng)一穿校服。
5.體育課穿運動鞋和方便活動的服裝。
05
家校配合
遵守考勤制度 ,遵守學校紀律,嚴格門衛(wèi)制度。其中,考勤制度和紀律,每個學校都有個性化的規(guī)定,就不再詳細說了。
我想跟大家重點分享第三點:嚴格門衛(wèi)制度。
從一年級到現(xiàn)在,安安學校的老師,反復要求家長,不要給孩子“擦屁股”。
比如,孩子忘帶小黃帽和紅領巾,忘帶飯盒和水杯,以及忘帶課本和作業(yè),都不建議家長再給送一次,目的是讓孩子在“試錯”和“受罰”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我成長。
但是,說實話,這種現(xiàn)象直到3年級才開始減少,5、6年級也不會徹底絕跡。
安安總體上表現(xiàn)還不錯,但是這學期初,有天我送她上學,忘記把美術袋交接給她,之后我走到門衛(wèi)室,最終還是決定回來了。
其實這件事對孩子成長特別重要,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
像收拾書包這些瑣事,如果孩子自己不上心,靠大人是很累很煩的,強烈建議大家從一開始,就在這些小事上狠下心來。
就像老師說的,這些事其實在學校也有解決方案,既要培養(yǎng)孩子的應變能力,更要培養(yǎng)自理能力。
學習自理能力,是小豆包最需要也是最值得培養(yǎng)的能力。
胖爸有話說:
搞了第一次團購之后,后臺來了一堆“要賬的”:說好的火花思維團購呢?說好的英語啟蒙課呢?說好的在線英語班呢?
給各位跪了匯報一下。
關于課程的團購,因為和免費試聽課推廣,性質(zhì)不太一樣,所以胖爸爸非常慎重,有些細節(jié)安媽都犟不過我,所以......進展的很慢。
但是,這幾個項目確實也跟了很長一段時間了,今天我可以說,大致都有了結果。
有的我已經(jīng)想好要推薦給大家團購了,剩下的就是談一些細節(jié),想辦法給大家爭取更多的優(yōu)惠;
有的涉及到產(chǎn)品自身的細節(jié),我還需要研究的更清楚,才能跟大家報告;
有的在反復研究之后,我可能要給大家一個客觀但是比較復雜的結論。
無論如何,六一之前我也會力爭給大家至少敲定一個(會是您最希望的么)。
話說大過節(jié)的,海淀胖大大,不團玩具,反而團課,孩子們會怎么想我?
沒辦法,海淀家長的基因就是這樣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