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降心火,止血通氣,散腫止渴?!?/div>
通草(附:梗通草)
【藥用】五加科灌木通脫木Tetrapanaxpapyriferus(Hook.)K.Koch的莖髓
【性味與歸經(jīng)】甘、淡,寒。歸肺、胃經(jīng)。
【功效】清熱利水,通乳。
【臨床功效】1.用于小便短赤,濕溫等癥
通草淡滲利水,性寒清熱,功能清熱利水滲濕,可用于濕熱內(nèi)蘊(yùn),小便短赤或淋瀝澀痛之癥,但氣味俱薄,作用緩弱,可配木通、滑石等同用;用治濕溫病癥,可配薏苡仁、蔻仁;竹葉等同用。
2.用于乳汁稀少
本品通乳汁的功效與木通相似,為治乳汁不通火乳汁稀少常用之品,可與豬蹄、穿山甲、川芎、甘草等煎湯服。
【處方用名】通草、方通草、絲通草、穿方通(去皮,曬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錢半,煎服。本品質(zhì)輕,不宜用大量,孕婦禁用。
【附用】梗通草:即豆科植物合盟的莖髓。性味苦、平。歸肺、胃經(jīng)。功效、用量、用法與通草相同。
【方劑舉例】通草湯(《沉氏尊生》):通草、木通、瞿麥、柴胡、桔梗、天花粉、青皮、白芷、連翹、赤芍、甘草。治諸淋。
冬葵子
【藥用】錦葵科草本植物??麻AbutilontheophrastiiMedic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jīng)】甘,寒。歸大腸、小腸經(jīng)。
【功效】清熱利水通淋,通乳,潤腸。
【臨床應(yīng)用】1.用于小便不利,淋瀝澀痛,水腫等癥
本品功能利水通淋,用治小便淋瀝澀痛,常與車前子、海金沙等同用;又能利水通淋,用治水腫,常與茯苓等藥配合同用。
2.用于乳汁稀少
本品具有通乳消腫之通,與木通、通草相似,故治產(chǎn)婦乳汁稀少,乳房脹痛等癥,常與木通、通草同用。
本品還有潤腸的作用,所以也可治療大扁干燥的病癥。
【處方用名】冬葵子(曬干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冬葵子散(《證治準(zhǔn)繩》):冬葵子、木通。治小兒尿難,腹脹悶。
葵子茯苓散(《金匱要略》):冬葵子、茯苓。治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即起頭眩。
車前子(附:車前草)
【藥用】車前科草植物車前PlantagoasiaticaL.或平車前P.depressawilld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jīng)】甘,寒。歸肝、腎、小腸、肺經(jīng)。
【功效】清熱利水通淋,滲濕止瀉,清肝明目,祛痰止咳。
【淋床應(yīng)用】1.用于小便不利,淋瀝澀痛,水腫等癥。
車前子甘寒清熱,質(zhì)沉下行,性專降泄,具有良好的通利小便、滲濕泄熱功效,用于濕熱下注、小便淋瀝澀痛等癥,常與木通、滑石等配伍應(yīng)用。對于水腫、小便不利等癥,也具有顯著功效,為臨床所常用,主要用于實癥;如腎虛水腫,可配熟地、肉桂、附子、牛膝等同用。
2.用于濕熱泄瀉。
車前子能滲利水濕,分清泌濁而止瀉,利小便而實大便,臨床上以治濕熱泄瀉為宜,癥情輕者,可以單味使用,較重者可配茯苓、豬苓、澤瀉、苡仁等同用。
3.用于目赤腫痛或眼目昏花。
車前子清肝熱而明頭目,不論虛實,都可配用,如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者,可與菊花、決明子、青箱子等同用;如肝腎不足所致的眼目昏花、迎風(fēng)流淚,可與熟地、菟絲子等同用。
4.用于咳嗽痰多。
本品又有祛痰止咳之功,以用于肺熱咳嗽較宜,可與杏仁、桔梗、蘇子等化痰止咳藥同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包煎。
【附藥】車前草:即車前的全草。性味功效與車前子相似,且能清熱解毒,故有可用于瘡瘍腫痛。一般用量為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車前子甘寒清熱,性專降泄,故能通利水道、滲濕泄熱,為利小便、治淋通之要藥;小便利則清濁分,大便實則泄得止,故又能滲濕而止瀉;入肝而清熱,目赤腫痛是以治;入肺而祛痰,咳嗽痰多亦可療。
車前子主要用治濕熱下注、肝火肺熱之實癥,但又往往配伍補(bǔ)益之品,以治腎虛水腫及肝腎陰虛、眼目昏花等癥,可見其適應(yīng)病癥較為廣泛,然要在配伍適宜。
【方劑舉例】1.八正散(《和局方劑》):木通、車前子、山梔子、滑石、瞿麥、萹蓄、大黃、炙甘草。治濕熱下注,熱淋,小便不利,淋瀝澀痛。
2.車前散(《證治準(zhǔn)繩》):車前子、淡竹葉、赤茯苓、燈芯、荊芥穗。治諸淋。
3.濟(jì)生腎氣丸(《濟(jì)生方》):車前子、牛膝、熟地、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治腎陽不足,腰膝酸痛,少腹拘急,水腫,小便不利,或治腎虛腰重,腳腫,小便不利等。
木通
【藥用】馬兜鈴科藤本植物東北馬兜鈴AristoloehiamanshuriensisKom.的藤莖。
【性味】苦,寒。歸心、脾、小腸、膀胱經(jīng)。
【功效】清熱利水通淋,清泄心火,通乳,利痹。
【臨床應(yīng)用】1.用于小便不利,淋瀝澀痛,水腫,腳氣等癥
木通寒能清熱,苦能泄降,功能利水通淋,為治濕熱下注、淋瀝澀痛要藥,常與車前子、滑石等同用。且利尿力強(qiáng),對小便不利、水腫、腳氣等癥也常恃為要藥,可配其它利水消腫藥如桑白皮、豬苓等同用。
2.用于心煩不眠,口舌生瘡
木通性味苦寒,能入心經(jīng),且能利通小便,導(dǎo)熱下行而降心火,故可用于心火上炎、心煩尿赤、口舌生瘡等癥,常與生地、竹葉、甘草同用。
3.用于乳汁稀少
木通又能通利血脈而下乳汁,故可用于產(chǎn)后乳汁稀少,常與王不流行、穿山甲等配伍;或與豬蹄同煮服用。
4.用于濕熱痹痛
木通又能通利滲濕,以治濕熱痹痛、關(guān)節(jié)不利之癥,常與薏苡仁、桑枝、忍冬藤等配伍應(yīng)用。
【處方用名】木通、關(guān)木通、潼木通(曬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木通味甚苦而性寒,功能通泄為其要領(lǐng)。既能清熱利水,以治小便不利、濕熱淋痛,又能清心除煩,以治心火上炎,心煩口瘡。其性通利,故又為治痹痛而下乳汁之要藥。
2.車前子、滑石與木通均為清熱利水通淋常用要藥,臨床常配合應(yīng)用。車前子能治泄瀉,又為肺肝二經(jīng)之品,功能祛痰、明目;滑石亦能治泄瀉,且有清解暑熱、清熱收濕作用;木通則善能利痹、下乳,且入心經(jīng),可治心火上炎之癥。
3.木通與通草,雖都是通利降水的藥品,但木通味苦,以利水泄熱見長;通草味淡,以淡滲利濕為勝?!侗静菥V目》載云:「有細(xì)細(xì)孔,兩頭皆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謂木通也,今之通草,乃古之通脫木也?!箍梢姽沤衩Q有所更易,應(yīng)于區(qū)別。
4.據(jù)現(xiàn)代文獻(xiàn)報導(dǎo),有用大量木通(60g)煎湯服用后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者,故在臨床應(yīng)用時不宜大量使用。孕婦慎用。
【方劑舉例】1.木通散(《證治準(zhǔn)繩》):木通、豬苓、赤苓、桑白皮、紫蘇、檳榔。治濕腳氣,遍身浮腫,喘促煩悶,小便不利。
2.導(dǎo)赤散(《小兒藥證直訣》):木通、生地、甘草梢、竹葉。治心經(jīng)有熱,口舌生瘡,小便短赤等。
滑石
【藥用】?酸鹽類礦物滑石族滑石的礦石
【性味與歸經(jīng)】甘、淡,寒。歸胃、膀胱經(jīng)。
【功效】清熱利水通淋,清解暑熱。
【臨床應(yīng)用】1.用于小便不利,淋瀝澀痛及濕熱泄瀉等癥
滑石性寒滑利,寒能清熱,滑能利竅,為清熱利水通淋常用之品,臨床用于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等癥,可配車前子、木通等品;用于濕熱引起的水瀉,可配合茯苓、薏苡仁、車前子等同用。
2.用于暑熱煩渴,濕熱胸悶等癥
滑石又能清暑、滲濕泄熱,對暑熱病癥可配合生甘草、鮮藿香、鮮佩蘭等同用;治濕溫胸悶、小便短赤,可配合生苡仁、通草,竹葉等同用。
此外,本品外用還能清熱收濕,用治濕疹、痱子等,可配石膏、爐甘石,枯礬等同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飛滑石須包煎。外用適量。
【按語】1.滑石甘淡性寒,質(zhì)重而滑,淡能滲,寒能清,重能降,滑能利,故為清熱滑降、利水通淋之要藥。以其清熱利水,而有解暑之效,研末外用,還能收濕斂瘡。
2.本品性屬寒滑,凡脾胃虛弱、熱病傷津及滑精等癥,應(yīng)慎用。
【方既舉例】六一散(《傷寒標(biāo)本》):滑石、甘草治小便赤澀以及感受暑熱,身熱心煩及口渴,或有腹瀉。
金錢草(附:連錢草)
【藥用】報春花科草本植物過路黃LysimachiachristinalHance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jīng)】甘、淡,寒。歸肝、膽、腎、膀胱等經(jīng)。
【功效】清熱利水通淋,除濕退黃,解毒。
【臨床應(yīng)用】1.用于熱淋、石淋。
金錢草甘淡利尿,通淋排石,性寒清熱,為清熱利尿通淋要藥,常用于熱淋,尤善治療石淋病癥,可單味濃煎代茶飲服,或與海金沙、雞內(nèi)金等同用。
2.用于濕熱黃膽,肝膽結(jié)石。
本品又能清熱利濕,利疸退黃,用于濕熱黃疸,可與茵陳、梔子同用?,F(xiàn)代治療膽石癥配伍茵陳、黃芩、木香等同用。
3.用于瘡瘍腫痛,蛇蟲咬傷、燙傷等癥。
本品能清熱解毒而消腫止痛,用于疔瘡腫毒、蛇蟲咬傷及燙傷等癥,可用鮮金錢草搗汁飲服,以渣外敷局部。
【處方用名】金錢草、過路黃(生用或鮮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鮮者加倍,煎服或洗凈搗汁飲服。
【附藥】連錢草:即唇形科草本植物活血單的全草。功效、主治與用量、用法與金錢草相同。
【按語】1.金錢草性味甘淡而涼,功能清熱而通淋,尤善化堅排石,且能退除黃疸,消腫可治瘡瘍腫痛,解毒能愈毒蛇咬傷。
2.金錢草品種較多,全國各地所用頗不一致,一般認(rèn)為以報春花科過路黃(一稱大金錢草,即上海藥店所備之對座草)作用較好,而上海地區(qū)多用連錢草,亦具一定療效。
【方劑舉例】三金湯(上海中醫(yī)學(xué)院附屬醫(yī)院曙光醫(yī)院方):金錢草、海金沙、生雞內(nèi)金、石葦、瞿麥、冬葵子。治泌尿系結(jié)石。
海金沙
【藥用】海金沙科蕨類植物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Thumb)SW的程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jīng)】甘,寒。歸小腸、膀胱經(jīng)。
【功效】清惹利水通淋。
【臨床應(yīng)用】用于石淋、熱淋、膏淋。
本品甘淡而寒,其性下降,功專通利水道,善瀉濕熱,為治淋癥之常用藥。用于熱淋、石淋、膏淋等癥,常與金前草、澤瀉、滑石、石葦?shù)人幣湮閼?yīng)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包煎。
【方劑舉例】海金沙散(《證治準(zhǔn)繩》):海金沙、石葦、滑石、豬苓、澤瀉、赤苓、肉桂、白朮、芍藥、甘草。治諸淋。
石葦
【藥用】水龍骨科草本植物廬山石葦Pyrrosiasheareri(BAK)Ching,石葦P.lingua(Thumb.)farwell或有柄石葦P.petiolosa(Christ)Ching的葉。
【性味與歸經(jīng)】苦,甘,微寒。歸肺,膀胱經(jīng)。
【功效】清熱利水通淋,清肺化痰。
【淋床應(yīng)用】1.用于熱淋,石淋,血淋等癥。
石葦有清熱利水通淋的作用,為治療熱淋、石淋所常用,可與滑石、海金沙、茅根等同用;因其又能止血,故治血淋亦有效驗,可與蒲黃同用。
2.用于肺熱咳嗽痰多。
石葦能清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熱咳嗽痰多,單用有效。亦可與清肺化痰之品配伍,目前還用于急、慢性支氣管炎。
【處方用名】石葦石韋(洗凈,曬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石葦散(《證治準(zhǔn)繩》):石葦、瞿麥、車前、木通、冬葵子、赤苓桑皮、滑石、甘草。治癃閉淋瀝。
萹蓄
萹蓄
【藥用】蓼科草本植物萹蓄PolygonumaviculareL.的地上部份。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歸膀胱經(jīng)。
【功效】清熱利水通淋,殺蟲止癢。
【臨床應(yīng)用】1.用于熱淋
本品苦行下降,能清利膀胱濕熱而利水通淋,故適用于濕熱下注、熱淋澀痛等癥,可與瞿麥、滑石、木通、車前子、梔子、甘草等同用。
2.用于皮膚濕疹,陰癢之蛔蟲病
本品又有殺蟲止癢作用,用于皮膚濕疹、陰癢等癥,以本品煎湯外洗。治膽道蛔蟲癥,可用萹蓄和醋,加水煎服。
【處方用名】萹蓄萹蓄草(洗凈,曬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大劑量三錢至五錢,煎服。外用適量
瞿麥
【藥用】石竹科草本植物瞿麥DianthussuperbusL.或石竹D.ChinensisL.的地上部份。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歸心、小腸經(jīng)。
【功效】利水通淋。
【臨床應(yīng)用】用于熱淋
本品味苦性寒,為沉降疏泄之品,利小便而導(dǎo)熱下行,故可用于小便淋瀝澀痛等癥,常與滑石、車前子、萹蓄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有活血通經(jīng)的作用,可用于瘀滯經(jīng)閉。
【處方用名】瞿麥瞿麥穗(洗凈,曬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瞿麥湯(《證證準(zhǔn)繩》):瞿麥、木通、滑石、竹葉、黃芩、冬瓜子冬葵子。治小便淋瀝澀痛。
【文獻(xiàn)摘錄】《本草經(jīng)疏》:「陰寒而降,能通利下竅而行小便,故主關(guān)格諸癃結(jié)小便不通因于小熱甚者?!?/div>
《本草正》:「性滑利,能通小便,降陰火,除五淋,利血脈。兼涼藥亦消眼目腫痛;兼血藥則能通經(jīng)破血下胎。凡下焦?jié)駸崽弁粗T病,皆可用之?!?/div>
《本草正義》:「其性陰寒,泄降利水,除導(dǎo)濕退熱外,無他用?!?/div>
萆薢
【藥用】薯蕷科草本植物背薯蕷DioscoreahypoglaucaPalib或綿萆薢D.septemlobaThumb.的干燥根莖。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平。歸肝、胃、膀胱經(jīng)。
【功效】利濕通淋,祛除風(fēng)濕。
【臨床應(yīng)用】1.用于膏淋,白帶等癥。
萆薢能利水濕而分清泌濁,為治療下焦?jié)駶嵊魷赂嗔?、小便混濁的要藥,常與石菖蒲、益智仁、烏梅等同用;用于婦女白帶屬于濕勝者,可與茯苓、白朮等配伍。
2.用于風(fēng)濕痹痛,腰膝酸痛等癥。
萆薢能祛風(fēng)濕而舒筋通絡(luò),故可用于風(fēng)濕痹痛等癥,如寒濕痹痛,可與附子、桂枝等藥配伍;濕熱痹痛,可與桑枝、秦艽、生苡仁等配伍。
【處方用名】1.萆薢、川萆薢、綿萆薢(生用,長于祛風(fēng)濕)
2.粉萆薢(生用,長于利濕濁)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方劑舉例】萆薢分清飲(《丹溪心法》):萆薢、益智仁、石菖蒲、烏藥。治小便時下白,凝而如油,澄下如膏。
【文獻(xiàn)摘錄】《本草綱目》:「萆薢之功,長于袪風(fēng)濕,所以能治緩弱頑痹、遺濁、惡瘡諸病之屬風(fēng)濕者?!?/div>
《藥品化義》:「性味淡薄,長于滲濕,帶苦亦能降下,主治風(fēng)寒濕痹,男子白濁,莖中作痛,女人白帶?!?/div>
赤小豆
【藥用】豆科本草植物赤小豆PhaseoluscalcartusRoxb.或赤豆P.angularis Wight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jīng)】甘、酸,平。歸心、小腸經(jīng)。
【功效】利水消腫,利濕退黃,消腫排膿。
【臨床應(yīng)用】1.用于水腫,腳氣等癥。
赤小豆性善于下行,通利水道,使水濕下泄而消腫,故適用于水腫脹滿、腳氣浮腫等癥??蓡挝都宸?,或與豬苓、澤瀉、茯苓皮等藥配伍同用。
2.用于濕熱黃疸。
赤小豆能清熱利濕退黃,用于濕熱黃疸輕癥,可與麻黃、連翹、桑白皮等同用。
3.用于瘡瘍腫痛。
本品能消腫排膿,故可用于于瘡瘍腫毒之癥,可配赤芍、連翹等煎汁內(nèi)服,亦可配芙蓉葉、陳小粉,研末外敷。
【處方用名】赤小豆、野赤豆、杜赤豆、飯赤豆(洗凈,曬干,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傷寒論》):麻黃、連翹、赤小豆、生梓白皮、杏仁、生姜、大棗。治濕熱黃疸輕癥,身發(fā)黃,發(fā)熱無汗。
【文獻(xiàn)摘錄】《名醫(yī)別錄》:「主寒熱,熱中,消渴,止瀉,利小便,吐逆,卒澼,下脹滿?!?/div>
《藥性論》:「消熱毒癰腫,散惡血不盡、煩滿。治水腫,皮肌脹滿;搗薄涂癰腫上;主小兒急黃,爛瘡,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與雞子白調(diào)涂熱毒瘡腫;通氣,健脾胃?!?/div>
《本草經(jīng)疏》:「凡水腫、脹滿、泄瀉,皆濕氣傷脾所致,小豆健脾燥濕,故主下水腫脹滿,止瀉,利小便也?!?/div>
玉米須
【藥用】禾本科草本植物玉蜀黍ZeamaysL.的花柱和花頭。
【性味與歸經(jīng)】甘、淡,平。歸膀胱、肝、膽經(jīng)。
【功效】利水消腫。
【臨床應(yīng)用】用于水腫、小便不利、濕熱黃膽等癥。
本品甘淡而平,功能利水滲濕消腫,用于水腫、小便不利,可配合冬瓜皮、赤小豆等同用;本品又能使肝膽濕熱從小便出,以利疸退黃,用治濕熱黃膽?zhàn)悖膳湟痍悺⑵降啬镜韧谩?/div>
此外,本品近年來在臨床應(yīng)用上有所發(fā)展,常用于糖尿病、高血壓、肝炎、膽道結(jié)石、鼻炎及哮喘等病癥。
【處方用名】玉米須(曬干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
【方劑舉例】膽道一號方(上海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方):金錢草、茵陳、姜黃、雞內(nèi)金、玉米須、枳實、廣玉金。治膽道結(jié)石、膽道術(shù)后綜合癥。
葫蘆殼
【藥用】葫蘆科草本植物瓢瓜Lagenariasiceraria(Molina)stanoll.的成熟果皮。
【性味與歸經(jīng)】甘,平。歸心、小腸經(jīng)。
【功效】利水消腫
【臨床應(yīng)用】用于水腫腹水、腳氣腫痛等癥。
本品功能滲濕利水,善能消除水腫,故適用于面目浮腫、大腹水腫等癥,常與豬苓、茯苓、澤瀉等藥同用。還可以治療晚期血吸蟲病形成腹水的病癥。
【處方用名】葫蘆殼、陳葫蘆(洗凈,曬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
冬瓜皮(附:冬瓜子)
【藥用】葫蘆科草本植物冬瓜Benincasahispida(Thumb.)Cogn.的外層果皮。
【性味與歸經(jīng)】甘,微寒。歸脾、胃、大腸、小腸經(jīng)。
【功效】利水消腫
【臨床應(yīng)用】用于水腫、小便不利等癥
本品主要作用于水腫,有通利小便、排出水濕以消除腫脹之功,一般用作利水輔助之品,常配合茯苓皮、澤瀉、豬苓等藥同用。
【處方用名】冬瓜皮(洗凈,曬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
【附藥】冬瓜子:即冬瓜的種子。性味甘,寒。功能清肺、化痰、排膿。適用于肺熱咳嗽、肺癰、腸癰等病癥。一般用量三錢至一兩,煎服。
澤漆
【藥用】大戟科草本植物澤漆EuphorbiahelioscopiaL.的地上部份。
【性味與歸經(jīng)】辛、苦,微寒;有毒。歸肺、小腸、大腸經(jīng)。
【功效】利水消腫,化痰散結(jié)。
【臨床應(yīng)用】1.用于水腫,腹水等癥。
本品苦寒下降,具有較強(qiáng)的利水退腫功效,適用于大腹水腫、面目四肢浮腫,單用有效,也可與白朮、茯苓等藥配合同用。
2.用于瘰歷結(jié)核、肺熱咳嗽、痰飲喘咳等癥。
澤漆又有化痰散結(jié)的做用。治療瘰歷結(jié)核,熬膏內(nèi)服,如已潰破,行成瘺管,可用鮮草煎膏浸紗布塞入創(chuàng)口。用于肺熱咳嗽,咯痰黃稠及痰飲喘咳等癥,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可單用或配合魚腥草、矮地茶、黃芩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殺蟲,用于癬瘡,可用本品搗汁涂患處。
【處方用名】澤漆(洗凈,曬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澤漆湯(《證治準(zhǔn)繩》):澤漆、桑白皮、郁李仁、陳皮、白朮、杏仁、人參。治痢后腫滿,氣急喘嗽,小便如血。
Ⅱ號抗癆煎劑(《全國中草藥新醫(yī)療法展覽會技術(shù)資料選編》):澤漆、百部、蒲公英、甘草。治肺結(jié)核。
螻蛄
【藥用】螻蛄科昆蟲螻蛄GryllotalpaafricanaPalisotetBeaurois或華北螻蛄GunispinaSaussure的成蟲全體。
【性味與歸經(jīng)】咸,寒。有小毒。歸膀胱、大腸、小腸經(jīng)。
【功效】利水消腫。
【臨床應(yīng)用】用于水腫、腹水、小便不利等癥。
本品有較強(qiáng)的利水消腫作用,故適用于大腹水腫、小便不利等實癥,可與大戟、芫花等配伍。如用治尿閉,可用螻蛄焙焦,趁熱研碎,用黃酒或開水調(diào)服。
【處方用名】螻蛄(曬干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至五只,煎服。研末服,每次一至二只。體虛者不宜用。
【方劑舉例】半邊散(《普濟(jì)方》):土狗(即螻蛄)、大戟、芫花、甘遂、大黃。治水病。
茵陳蒿(附:鈴茵陳)
【藥用】菊科草本植物濱蒿ArtemisiascopariaWaldst.etkit.或茵陳蒿A.CapillarisThumb的幼苗。
【性味與歸經(jīng)】苦,微寒。歸脾、胃、肝、膽經(jīng)。
【功效】清熱利濕,退黃疸。
【臨床應(yīng)用】用于濕熱黃疸
茵陳苦泄下降,功專清利濕熱,為治黃疸之要藥,主要用于濕熱熏蒸而發(fā)生黃疸的病癥,可單用一味,大劑量煎湯內(nèi)服;亦可配合大黃、梔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顯著者,又可與澤瀉、豬苓等配伍。本品退黃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濕熱黃疸之外,對于因受寒濕或素體陽虛發(fā)生的陰黃病癥,也可應(yīng)用。但須配合溫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藥同用,以奏除陰寒而退黃疸的作用。
【處方用名】茵陳蒿、茵陳、綿茵陳、西茵陳(洗凈,曬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
【附藥】鈴茵陳:即玄參科草本植物姻行草之全草。功用與茵陳蒿相似,但在北方許多地區(qū)將此品作為"劉寄奴"使用。
【按語】1.茵陳蒿苦寒清熱利濕,功專治療黃疸,力佳效宏,且隨佐使之寒熱,而能理黃癥之陰陽,故為臨床所常用。雖入利水之類,略有滲濕之功,然通利小便作用,并不顯著?,F(xiàn)據(jù)藥理研究,本品有利疸作用,能增加膽汁分泌,并有解熱作用,足以證明數(shù)千年來的臨床實驗經(jīng)驗,確屬寶貴。
2.古人認(rèn)為黃膽的形成,是由于脾胃濕熱蘊(yùn)積所致,故以其為脾胃經(jīng)藥;然濕熱必熏蒸肝膽,致膽之外溢而現(xiàn)黃疸,故近人又認(rèn)為,本品歸經(jīng)與肝膽攸關(guān),此乃認(rèn)識之發(fā)展,且與實際相符合,所當(dāng)于與以公認(rèn)者。
3.茵陳雖為退黃要藥,近人又用治急性無黃疸性肝炎,凡屬濕熱所致,亦能奏效,則又不必拘之于退黃矣。
【方劑舉例】1.茵陳蒿湯(《傷寒論》):茵陳、梔子、大黃。治傷寒八、九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
2.茵陳四逆湯(《玉機(jī)微義》):茵陳、附子、干姜、灸甘草。治寒濕陰黃,手足逆冷,脈沉微細(xì)等。
3.膽郁通(《全國中草藥新醫(yī)療法展覽會技術(shù)資料選編》):茵陳、郁金、甘草。治小兒急性傳染性肝炎。
【文獻(xiàn)摘錄】《本草經(jīng)疏》:「茵陳,其主風(fēng)濕寒熱,邪氣熱結(jié),黃疸,通身發(fā)黃,小便不利及頭熱,皆濕熱在陽明、太陰所生病也??嗪茉餄癯裏幔瑵駸崛?,則諸癥自退矣。除濕散熱結(jié)之要藥也?!?/div>
《本草鉤述元》:「發(fā)陳致新,與他味之逐濕熱者殊,而滲利為功者,尤難相匹?!?/div>
《本草圖解》:「發(fā)黃有陰陽兩種,茵陳同梔子、黃柏以治陽黃,同附子、干姜以治陰黃??傊?,茵陳為君,隨佐使之寒熱而理黃證之陰陽也?!?/div>
地耳草
【藥用】藤黃科草本植物地耳草HypericumiaponicumThumb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jīng)】甘、苦,涼。歸肝、膽經(jīng)。
【功效】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臨床應(yīng)用】1.用于濕熱黃疸
本品能入肝膽,功能清熱利濕,用治濕熱黃疸,具有良好療效,可配合茵陳、金錢草等同用。
2.用于瘡瘍腫痛,毒蛇咬傷等癥
本品有清熱解毒作用,治療瘡癤腫毒或毒蛇咬傷,可用鮮草煎服,另用鮮草適量,洗凈,搗爛外敷。
3.用于跌仆傷痛
本品又能活血消腫,用治跌仆損傷,除煎湯內(nèi)服外,還可用鮮草適量,搗爛外敷。
【處方用名】地耳草田基黃(洗凈,曬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肝三方(上海中醫(yī)學(xué)院附屬岳陽醫(yī)院):田基黃、崗稔根、灸鱉甲、丹參治肝炎,谷丙轉(zhuǎn)氨媒正常,而其它項目不良者。
垂盆草
【藥用】景天科草本植物垂盆草SedumsarmentoswrBge.的新鮮或干燥全草。
【性味與歸經(jīng)】甘、淡、微酸,涼。歸肝、膽、小腸經(jīng)。
【功效】利濕退黃,清熱解毒。
【臨床應(yīng)用】1.用于濕熱黃膽
本品能入肝膽,具有清熱利濕作用,可用治濕熱黃膽之癥。近年來,臨床上單用本品治療肝炎(包括急性黃膽性肝炎、急性無黃膽性肝炎、以及綿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活動期),對降低血清轉(zhuǎn)氨媒有一定的作用,且可使患者的口苦、胃口不好、小便黃赤等濕熱癥狀減輕或是消除。
2.用于瘡瘍腫痛,毒蛇咬傷等癥
垂盆草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功效,用于癰腫初起,除煎湯內(nèi)服外,同時用鮮草洗凈搗爛外敷,可消癰退腫。垂盆草有善解蛇毒,為民間治療毒蛇咬傷的常用藥品,可單用鮮草洗凈導(dǎo)爛絞汁內(nèi)服;也可配合半枝蓮、野菊花、鬼針草、車前草、生大黃等藥煎湯內(nèi)服,并可用治水火燙傷之癥。
【處方用名】垂盆草(洗凈,曬干,切碎用)、鮮垂盆草(鮮者,作用較好)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鮮草一兩至二兩,大劑量可用四兩至八兩,煎服或洗凈絞汁服。外用適量。
【按語】垂盆草原為民間治瘡癰及毒蛇咬傷的常用草藥,但因一般中藥店不備,故過去在臨床上殊少應(yīng)用。近年來發(fā)現(xiàn)本品可用治傳染性肝炎,對降低轉(zhuǎn)氨有良好的近期療效;跟據(jù)臨床觀察,有些病員在停藥后又有轉(zhuǎn)氨媒升高的現(xiàn)象,為了提高療效,有待進(jìn)一步研究。
其它具有利水滲濕作用的藥物
1.利水滲濕:平地木(化痰止咳平喘藥)、地龍(平肝息風(fēng)藥)、檳榔(驅(qū)蟲藥)、茅根(止血藥)、白朮(補(bǔ)虛藥)
2.清熱利水:鴨拓草、竹葉、西瓜皮(清熱藥)
3.利濕退黃:梔子(清熱藥)、虎杖(祛風(fēng)濕藥)
4.利水消腫藥:麻黃、香薷、浮萍(解表藥)、半枝蓮、半邊蓮(清熱藥)、郁李仁(瀉下藥)、防己、五加皮、接骨木(祛風(fēng)濕藥)、路路通、大腹皮(理氣藥)、澤蘭、馬邊草、益母草(活血祛瘀藥)、葶藶子、桑白皮(化痰止咳平喘藥)、黃耆(補(bǔ)虛藥)。
5.利水通淋:白花蛇舌草、白薇(清熱藥)、牛膝(活血祛瘀藥)、琥珀(安神藥)、苧麻根(止血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微信登錄中...
請勿關(guān)閉此頁面
先別劃走!
送你5元優(yōu)惠券,購買VIP限時立減!
優(yōu)惠券還有10:00過期
馬上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