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文化源遠流長,
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歷來受到大家的高度關(guān)注。
近日,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
對2018年公安機關(guān)登記的
全國姓氏和新生兒姓名
用字情況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
一起來看吧!
↓↓↓
哪五個姓氏人口數(shù)量最多?
在用姓氏6150個,“百家姓”占人口總量85%
1
據(jù)統(tǒng)計,目前全國在用姓氏共計6150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百家姓”,占全國戶籍人口總量的近85%。
“王”“李”“張”“劉”“陳”占據(jù)頭五把“交椅”
2
據(jù)統(tǒng)計,全國共有23個姓氏戶籍人口數(shù)量超過一千萬。王姓、李姓戶籍人口數(shù)量均超過1億。
王、李、張、劉、陳5個姓氏戶籍人口數(shù)量占據(jù)頭五把“交椅”。“王”姓戶籍人口數(shù)量僅比“李”姓多61萬人,“王”姓和“李”姓第一大姓之爭仍將延續(xù)。
排名第101位的“賴”姓與排名第100位的“湯”姓僅差4.3萬人,未來躋身“百家姓”大有希望。
寶寶還沒起名?
供參考
超過110萬人同時使用父姓和母姓
1
最近30年,在姓名中同時使用父姓和母姓的人數(shù)快速增長。1990年底,這一數(shù)據(jù)為11.8萬。2018年底,這一數(shù)據(jù)為110萬。
同時使用父姓和母姓時,姓氏組合主要集中為常見的“張、王、李、楊、劉、陳、周”姓等,人數(shù)排名前20的主要有“張楊”“李楊”“劉楊”“王楊”“張李”等。
新生兒名字使用最多的50個字
2
姓名用字,往往承載著父母對子女的美好期望,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2018年,公安機關(guān)登記的新生兒名字中,使用頻率最高的50個字為“梓”“宇”“子”“涵”“澤”“雨”“佳”“浩”“欣”“軒”等。
新生兒使用最多的20個名字
3
2018年進行戶籍登記的新生兒姓名,使用頻率最高的20個名字由高到低依次為:“梓涵”“一諾”“浩宇”“欣怡”“浩然”“詩涵”“宇軒”“依諾”“子涵”“欣妍”“雨桐”“宇航”“梓萱”“宇澤”“可馨”“佳怡”“子萱”“梓豪”“子墨”“子軒”。
2018年新生兒姓名用字數(shù)量中,
三個字的姓名占據(jù)主流,
比重達到92.9%;
其次為兩個字的姓名,占比為4.6%;
四個字的姓名占比為1.7%。
山西是中華姓氏的主要發(fā)源地之一。
因為地處黃河流域,
人文開發(fā)比較早,
炎帝、黃帝、堯、舜、禹等
都曾經(jīng)在這里活動過,
所以流傳下來的姓氏就比較多。
王姓為中國五大姓之一,起源歷史悠久,且支脈繁多,大部分都是王族的后代。
其中有一個說法,即出自姬姓,始祖為王子喬。東周時期,周靈王的太子姬晉,字子喬,因值諫而被廢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職,時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稱為“王家”,這支族人遂以王為氏。到了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相互兼并,王氏就分成了兩大派,一部分留在太原,成為太原王氏,另一部分遷居山東,是為瑯琊王氏。后來,從太原王氏中又分出一些派系,到了河南叫做三槐王,到了福建則稱為開閩王,它的分支遍布全國各地。
起源于山西的姓氏中影響比較大的還有楊氏,最早源于春秋時期的楊國(今山西省洪洞縣),可以叫做洪洞楊氏。為隋朝、南吳的國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shù)民族改姓等。楊伯僑為得姓始祖。
太原郝氏,也是很古老的一個姓氏。出自子姓,其始祖為帝乙。殷商時期,帝乙將他的小兒子子期封于太原郝鄉(xiāng)(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孫也以地為氏,稱為郝氏。
趙姓起源于山西洪洞縣,確切來說,是起源于趙城縣,因為現(xiàn)在的洪洞縣是由過去的洪洞縣和趙城縣合并而成的。
趙姓始祖叫造父,他本是周穆王的車夫,因為周穆王馴出了八匹千里馬,帶著他巡游天下,立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趙城(今山西洪洞)賜給他。后人以其封地為氏,稱趙氏。
下面這些5億人都在看
免費領(lǐng)門票啦!這么簡單就可以中獎?對!趕緊......
參考:中國警察網(wǎng)(ID:zgjcwcpd)、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山西晚報、百度百科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若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責(zé)編:薯小素
監(jiān)制:薯小菲 薯大斌
普普通通的人家
性格迥異的兄弟姐妹
三十年歲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