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家庭教育首席專家
孫云曉做客中國網《霞客》對話節(jié)目
中國網訊(記者 王曉霞 劉昌)“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父母要給孩子做榜樣,以身作則,以身示范,這是最好的教育?!?div style="height:15px;">
Q中國網:教育是由學校、社會和家庭三部分組成的。從您的角度來談一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如何將核心素養(yǎng)具體落地實踐呢?
孫云曉:核心素養(yǎng)實際上是為素質教育提出了更具體、更明確的標準,一個人才素質的結構。顯然,這個任務光靠學校是完不成的,必須是由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比如,你剛才講到的家庭和社會。孩子是不可能只在校園里學習生活,他必須有一個廣闊的世界。他需要有走進社會、親近大自然,在實踐中,在探索中才能夠真正地健康地成長起來。
我認為,青少年長大的過程是由自然人變成社會人的過程,在這個社會化的過程當中有兩個特點是很顯著的。第一,實踐性。他一定是親身體驗、親身經歷。成年人不能代替孩子的成長以及他的體驗。
第二,群體性。他不可能孤立地長大,一定是在與同伴的交往中長大,這是群體性。
國家提倡研學旅行,包括夏令營、冬令營、春游、秋游,各種遠足探險活動,最鮮明的具有這兩個特點,它是實踐的,它是體驗的,它是群體的。這就是它的魅力。
迪士尼的總裁九個暑假都在一個夏令營度過,他認為他的人生智慧、勇氣、能力都是在夏令營里體驗得來的,這就給我們一個很好的說明。社會教育還有包括社會的比如工廠、商店、博物館、各個媒體,都要向青少年開放,給孩子一個實踐的機會。
家庭教育是對孩子影響最長久、最深遠、最重要的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標是教孩子學會做人,培養(yǎng)健康的人格。也就是說,核心素養(yǎng)的本質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讓學生全面協(xié)調的發(fā)展。在家庭教育中,也要堅持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F在我們的家庭有一個誤區(qū),過于看重他的知識、成績、技能,所以說就出現了一個偏差。這個偏差的孩子就很難具有核心素養(yǎng),就很難適應未來,這是必須改變的。
怎么合作呢?學校是主導,學校倡導開展各種研學旅行活動,校外活動,家庭要支持,要理解。家庭自己本身也可以開展很多有助于核心素養(yǎng)養(yǎng)成的活動,比如家庭的旅行,家庭的運動,或者家庭的對外交往,核心素養(yǎng)實際是給我們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課題、方向。
Q中國網:學校教育有知識傳授的一面,也有社會實踐的一面。核心素養(yǎng)其實就體現在學校和社會不斷的融合,在實踐中學習的過程。除了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中核心素養(yǎng)還有其他途徑可以落地嗎?
孫云曉:夏令營不是一種常態(tài)的方式,作為家庭來說,培養(yǎng)孩子包括,怎么樣能夠有孝心,學會做家務,孝敬長輩,怎么樣關心社區(qū),做志愿者,怎么樣養(yǎng)成閱讀,養(yǎng)成寫作,養(yǎng)成禮貌,養(yǎng)成運動,還有責任感等等的良好習慣。
這些都是一種家庭教育特別重要的內容。家庭要把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放在一個核心的位置,這對孩子是真正的一種愛,真正的負責任,目前家庭成為第二課堂,家長成為老師的助教,這種很片面的教育模式,對孩子是不利的。
Q中國網:現在80后、90后的家長越來越多,他們可能漸漸成為這個時代主力的家長。您從事家庭教育多年,能夠感受到這些家長和以前的家長有什么變化嗎?
孫云曉:我們在研究發(fā)現:80后家長往往更有現代意識,比如對孩子更多的尊重和理解,注重他們的素質培養(yǎng),給他們更寬松的環(huán)境,我覺得,這可以看出來中國一代父母的覺醒,在年輕父母身上體現得非常明顯。
有些家長常年帶著孩子出去,家庭式地研學旅行,走南闖北;有的堅持給孩子配合著運動,跑步、打球,健身等運動;有的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親子共讀做得很好;還有的支持孩子的科技制作,各種探索。我認為這些都跟高考、中考沒有直接關系,但是很多家庭在做,我覺得從這兒看到了希望。
孫云曉接受中國網教育頻道新媒體主編專訪
Q中國網:中國家長在不斷覺醒,這也是一個非常利好的現象。其實大部分家長對孩子還是比較關注的,其中有一個問題,包括在研學旅行的過程中,他們可能會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您覺得這部分家長應該做什么樣的準備?
孫云曉:當我們的孩子們去研學旅行,參加各種戶外活動的時候,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安全問題,最大的束縛就是安全問題,最困難的問題也是這個問題。這個已經束縛了中國的教育界多年。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有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第一,國家得有法律的支持,對法律責任給予清晰的規(guī)定。我說的具體點,教育部曾經出臺過《學生意外傷害處理辦法》,我認為就應該把它上升為法律、立法,或者應該修訂、完善立法,《關于學生意外傷害處理辦法》,很需要這么一個法律的規(guī)定,而不是部門的規(guī)定,這是第一,法律規(guī)定。
第二,要建立保險制度。國家要為每一個未成年人提供意外傷害保險。家庭也要為孩子上保險,雙保險。在國外,像日本,很多國家就是這么做的。賠償的時候有充足的資金,有足夠的準備。
第三,要進行安全的訓練。為什么美國、日本、歐洲一到了寒暑假就有大量的夏令營、冬令營,他們也有安全問題,他們對安全高度重視,有很多周密的措施,可以把事故降到最低點。
第四,不管你怎么準備,危險總是有概率的,總會可能發(fā)生在某方面。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家長給予理解,給予配合。比如該賠償賠償,該查清責任查清責任,但是不要將它給過度的反映,過度的要求。為什么呢?因為你要從青少年長遠的利益、整體的發(fā)展來考慮。
比如我去參加日本的夏令營,也跟日本的父母討論這個問題。他們就認為有的孩子在山上從參加夏令營,發(fā)洪水,有的孩子已經意外死亡了,日本的一個母親說,這是意外傷害,不應該由哪個學校承擔責任。我在中國和日本參加夏令營,我覺得中日夏令營
最大的差別在于國民共識和法律保障機制的不同。
Q中國網:您說的這四點都非常重要,教育不僅是感性的,它要有理性的措施作為保障。您提到了要有一個適當的訓練,比如孩子去登山出現問題了,可能大家很愕然,覺得我們不應該放孩子出去了。恰恰相反,我們應該多讓孩子出去,他有這種安全常識了,安全事故的概率就會漸漸減少。
孫云曉:是這樣的,越不活動,學生應對各種不測風云的能力越差,越容易受到傷害,學校也越沒有經驗。我覺得在這點上,應該借鑒日本的做法。我去參加過日本的夏令營,他們把安全工作做到驚人的細致,從頭到腳所有準備都要進行確認,每個環(huán)節(jié)考慮得都很細。比如夏令營在這兒做,汽車一定是安全車輛,不能超載,必須得有執(zhí)照,15公里之內要有醫(yī)院、消防隊,都能有聯(lián)系,甚至飲食要進行化驗,都采取了很多措施,大大地降低了安全事故。
Q中國網:安全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或者某一個部門的責任,全社會的通力合作才能保證學生的安全事故降到最低。您剛才提到了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比如我們做一些活動,傳播孝道,或其他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但是我個人覺得,這可能是一個外顯的形式,如果真的深入到內核,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孫云曉: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父母要給孩子做榜樣,以身作則,以身示范,這是最好的教育。不讓孩子做的事情,我們大人不要做,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大人首先要做,這就是我們最好的方法。我認為好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可能是21世紀最重要的教育理念。
Q中國網:您從學校之外的角度給我們帶來了深入思考,核心素養(yǎng)可能大多關注到學校教育,學校應該怎樣做,校長、老師應該怎樣做,其實我們應該呼吁廣大的家長,家庭教育怎么配合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怎么配合學校教育,形成通力合作,這樣我們的教育可能會更加良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