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末三國這一歷史階段,荊州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東漢末年,劉表被任命為鎮(zhèn)南將軍、荊州牧、假節(jié),封成武侯。在荊州期間,劉表恩威并著,招誘有方,促使荊州地區(qū)成為人才集中之地,比如諸葛亮就來到該地區(qū)隱居。在東漢末年,劉表之所以能抗衡曹操、孫堅等諸侯,離不開眾多猛將的支持。其中,就魏延、黃忠、霍峻、李嚴(yán)、甘寧、文聘、蔡瑁、黃祖這八位將領(lǐng),就是劉表麾下的八大猛將。對于這八大猛,有一半跟隨了劉備,分別是魏延、黃忠、霍峻、李嚴(yán),也即劉表的手下,為什么大部分選擇投靠劉備呢?
首先,對于劉表手下的八大猛將,黃祖早在和東吳的交手中就戰(zhàn)死沙場了。在劉表去世后,剩下7位將領(lǐng)中的四人跟隨了劉備,分別是魏延、黃忠、霍峻、李嚴(yán),而文聘、蔡瑁投靠了曹操,只有甘寧一人投奔了孫權(quán)。對于劉表手下的猛將,之所以大部分跟隨了劉備,原因是多個方面的。一方面,就孫權(quán)所在的東吳,和荊州劉表曾長期交手,比如孫權(quán)的父親孫堅就是在攻打荊州時被殺的。為了替孫堅報仇,東吳自然多次對荊州興兵,并且殺死了劉表手下的猛將黃祖。在此基礎(chǔ)上,劉表去世后,他的手下自然不愿意投奔東吳了。
二
至于北方的曹操,雖然實力強大,不過,對于荊州來說,曹操是入侵的一方。而且,在曹操進攻荊州的時候,劉表之子劉琦更是積極抵抗。當(dāng)然,對于魏延、黃忠、霍峻、李嚴(yán)等人,之所以沒有選擇投靠曹操,很可能是因為曹操的手下本來就是猛將如云了,如果跟隨曹操的話,很可能沒有施展自己才華的舞臺。與此相對應(yīng)的是,正是用人之際的劉備,則能給他們提供一個一展身手的機會。在此基礎(chǔ)上,不僅魏延、黃忠、霍峻、李嚴(yán)等猛將投靠了劉備,對于身處荊州的諸葛亮、龐統(tǒng),更是對劉備誓死追隨。
公元201年,劉備自袁紹處來投奔荊州,劉表厚相結(jié)待,卻沒有重用劉備,只安排他駐扎新野。公元208年,荊州牧劉表病逝。由此,對于劉備來說,在荊州呆了7年左右的時間。正是這長達(dá)7年的時間,幫助劉備在荊州人才的爭奪上搶占先機。就魏延來說,在劉備來到荊州的時候,就投靠了劉備,劉備對魏延非常信任和重視。正是因為劉備的知遇之恩,魏延到死都沒有背叛蜀漢。李嚴(yán)年輕時為郡中專職吏員,荊州牧劉表讓他到郡中各縣任職,后來也跟隨了劉備。
最后,至于黃忠、霍峻,也是一開始為劉表手下的將領(lǐng),后來跟隨了劉備。對于這些劉表手下的猛將,之所以選擇跟隨劉備,很可能是早就受到了劉備的招募,或者是劉備在荊州的仁義之舉,獲得了這些人的好感,促使他們選擇投奔劉備。除了這些猛將,劉備在荊州期間還招募了諸葛亮、龐統(tǒng)這兩大謀士,并且將蔣琬、費祎等荊州地區(qū)的人才帶到了蜀漢??偟膩碚f,相對于曹操、孫權(quán),劉備不僅和劉表都是漢室后裔,而且因為長期呆在荊州,得以搶先招募到荊州的文臣武將。在此基礎(chǔ)上,對于劉備之后建立的蜀漢,諸葛亮、蔣琬、費祎、李嚴(yán)等來自荊州的人才更是成為蜀漢的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