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周讀書
配圖/天下長安 劇照
她,生來尊貴,父親是開國皇帝,兄長更是千古一帝;
她,生于亂世,見過最殘酷的戰(zhàn)場,也迎來了最昌明的太平。
她本可做深閨里最嬌媚的公主,卻統(tǒng)領(lǐng)著千軍萬馬;
她為父兄打下半壁江山,卻遭遇了最無恥的抹黑。
她是初唐威名赫赫的“李娘子”——平陽昭公主。
平陽昭公主的閨名為何,史書里并沒有記載,在民間傳奇話本中,給她取了個名字叫李秀寧。
有人說,平陽公主是古今中外歷史上最逆天的女主設(shè)定。
為什么逆天?
不僅僅因為她出身豪門,更因為她生為女流,卻能單槍匹馬,拉起一支隊伍,與父兄共攘天下。
平陽是李淵的第三個女兒,也是李世民一母同胞的親妹妹。
她出生的時候,李淵還是太原留守,并沒有做皇帝。
那時,隋末農(nóng)民起義如星星之火,隨時燎原,隋朝江山風(fēng)雨飄搖。
作為武將世家之女,平陽并沒有和其他閨閣小姐一樣成日里刺繡插花,她最喜歡的,是學(xué)著她的兄長們在院子里練武。
她性格豪爽,天子聰穎,竟將十八班武藝學(xué)得有模有樣,什么刀槍劍戟,信手拈來。
其母竇氏是個傳統(tǒng)的人,覺得女兒成日里像一個假小子一般舞刀弄劍,實在不成體統(tǒng),于是給她找了門親事,對方是同樣將門虎子、曾為元德太子(隋煬帝長子)伴讀的柴紹。
柴紹少年英才,前途一片光明,兩人成婚后,就搬到了長安城居住。
那個時候,平陽波瀾壯闊的逆天人生還沒有開啟,她收斂了性子,每日相夫教子、恪盡一個平凡妻子的本分。
02
然而,金鱗豈是池中物?
一遇風(fēng)云便化龍。
隋大業(yè)十三年,李淵在太原起兵造反。
起兵前夕,柴紹與平陽才得知消息,作為中國好女婿,柴紹自然義不容辭,頭也不回地加入了轟轟烈烈的李淵起義大軍。
臨行之前,他對妻子說:“你老爹馬上就要掃平亂世,我也要跟隨他的腳步去了,但咱們倆一起去,目標太大了,我若是一個人去了,把你一個女人留在這豺狼虎豹環(huán)伺的長安城,也不像樣,咋辦?”
夫妻倆一商量,平陽說:“你趕緊走吧,我就是一女的,藏哪兒都可以,到時候自有妙計?!?/p>
于是倆人分道揚鑣。
【《舊唐書》:紹謂公主曰:“尊公將掃清多難,紹欲迎接義旗;同去則不可,獨行恐罹后患,為計若何?”公主曰:“君宜速去。我一婦人,臨時易可藏隱,當別自為計矣?!薄?/p>
平陽沒有像其他的婦人那樣翹首以盼,等著夫君與父兄來拯救拯救,而是尋思:“他們都扛起鋤頭干革命了,我該干點啥?”
她得出了結(jié)論:我干啥不跟老爹一樣,拉支隊伍,把眼下的地界打掃打掃占個山頭呢?
女人打天下,這是古往今來從未有人敢想的事情,平陽卻敢做。
平陽的行動力是很強的,她馬上南下,回到鄂縣的李家莊園,變賣產(chǎn)業(yè),賑濟災(zāi)民,在民眾之間建起了很高的聲望。
這個時候,她再揭竿而起,鄉(xiāng)民們無不一呼百應(yīng),很快湊了四五百個人。
有了一支小部隊,就是平陽打天下的第一桶金。
她并不滿足,每天無時無刻都在想著,怎樣把蛋糕做大。
古時男女有別,為了方便行事,平陽脫下了累贅繁復(fù)的綾羅綢緞,換上了束腰馬甲,女扮男裝,自稱李公子。
李公子長得油頭粉面,行事卻雷厲風(fēng)行,眾人都對她萬分敬服。
就在平陽威風(fēng)八面時,李家其他的女眷們,卻被隋朝的官兵逼迫著,一個個成了刀下亡魂。
她們和平陽一樣,李淵起事太急,李家的男兒們都上了戰(zhàn)場,卻來不及將李家族親的女眷們?nèi)慷嫁D(zhuǎn)移到安全地帶。
隋朝的反撲來得那樣猛烈,竟將她們?nèi)慷技懒说丁?/p>
李建成的妻子兒女、李淵的眾多子侄,都沒能逃出來,連李家的祖墳都讓隋軍給刨了。
平陽有些后怕,若是當初,自己也傻傻在長安城待著,等父兄攻破城門時,哪里還有她的命在?
03
依靠自身卓越的政治才能,平陽帶領(lǐng)著自己的小隊伍,四處聯(lián)絡(luò)義軍,收編了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義軍,勢力大增,與父親李淵的起義軍形成呼應(yīng)之勢。
她收編了不少雜牌軍,雖是烏合之眾,倒也依靠她的治軍有方,成了一支指哪打哪的生力軍。
平陽聲名鵲起,引起了隋煬帝的注意,不斷發(fā)兵攻打。
平陽充分發(fā)揮游擊戰(zhàn)術(shù),一次次化解危機,她的隊伍也越打人越多,竟發(fā)展成了數(shù)萬人的浩蕩大軍。
羽翼豐滿后,平陽終于脫下戰(zhàn)時袍,換上舊日紅裝,向眾人表明了自己的女兒身份,并且告知諸人:我乃唐國公李淵女,你們可愿隨我一起效忠李家?
眾將士皆歡呼,“李公子”原來竟是“李娘子”,卻與男人一樣沖鋒陷陣,當真是巾幗不讓須眉!
由于平陽的軍隊紀律嚴明,每到一處皆開倉放糧,很受老百姓的愛戴。
老百姓稱她李娘子,把她的隊伍叫做娘子軍。
娘子軍威名遠揚,人們千里投奔,一時之間,平陽的名號倒比李建成與李世民的名頭叫得還響。
平陽公主在軍事上的直覺與見地,堪稱天才,隋朝大將屈突通奉命鎮(zhèn)壓起義時,曾多次與娘子軍對上,在她手下連吃幾場大敗仗,最終被迫降唐,轉(zhuǎn)過頭來為李家開疆拓土,成為凌煙閣上的二十四功臣之一。
公元617年9月,李淵主力渡過黃河進入關(guān)中,這時他很高興地看到他的三女兒已經(jīng)為他在關(guān)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盤。
都說女兒是爹媽的貼心小棉襖,平陽卻為李淵的地盤蓋上了一床大厚被,不但大大擴展了疆土,還直接送上七萬戰(zhàn)斗力爆表的精銳部隊!
我要是李淵,當場就能感動地哭出來。
李淵還沒哭,柴紹已經(jīng)哭了。
他們這一對亂世夫妻,分別數(shù)年,終于又相見,而且還都成了威震一方的大將。
平定關(guān)中以后,平陽獲封公主,由于其卓越的軍事領(lǐng)導(dǎo)能力,地位遠在其余公主、甚至皇子之上。
04
在李淵稱帝以后,中原并未完全平定,平陽也沒有卸甲歸家,而是奉命去鎮(zhèn)守山西。
山西太原的李家的老窩,更是龍興之地,無論在地理位置、戰(zhàn)略方位和政治意義上都至關(guān)重要,平陽鎮(zhèn)守于此,可見李淵對她的依仗信賴。
她駐守的地方位于今天山西省平定縣東北的綿山上是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葦澤關(guān)。
平陽率領(lǐng)她的娘子軍駐守于此,后人便將它稱為“娘子關(guān)”,便是如今大名鼎鼎的萬里長城第九關(guān)。
明朝的王世貞曾作詩云:
“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關(guān)前高義旗。
今日關(guān)頭成獨笑,可無巾幗贈男兒?!?/p>
平陽駐守娘子關(guān),憑借天險,一次次擊敗了來犯之敵。
漢東王劉黑闥率領(lǐng)大軍進攻時,敵我兵力懸殊,平陽大唱空城計,命人將田里的麥子收了,用新米熬制了無數(shù)米湯,又趁著夜色全部倒進了護城河。
將士們都以為公主瘋了,放著糧食不吃,反倒這樣作踐。
而劉黑闥見了,卻以為是馬尿,他派人來探,卻見娘子關(guān)前城樓上,旌旗飄飄,喊聲雷動,戰(zhàn)鼓喧天,顯然是援兵已到。
光“馬尿”就能將護城河水染得變了色,那城中該埋伏著多少兵馬?
劉黑闥嚇得屁滾尿流,連忙撤退。
當他們反應(yīng)過來這只是一出疑兵計時,太原的援軍已到,悔之晚矣。
平陽的事跡與生平在長安之戰(zhàn)后不再見于史籍,只在《舊唐書》里有一句非常簡單的交代:
【(武德)六年,薨?!?/p>
一個“薨”字,交代了這位初唐第一公主的結(jié)局,將她烽火狼煙的一生都埋葬在了娘子關(guān)前的漠漠黃沙之中。
算一算她的生卒年份,這時候,她應(yīng)該只有二十幾歲,是英年早逝。
她為何而死?是病死、戰(zhàn)死、還是猝死?
沒有人知道。
史書里,不肯吝惜一行字來講明緣由,倒是極為鄭重地描繪了她的葬禮。
【及將葬,詔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輅、麾幢、班劍四十人、虎賁甲卒。太常奏議,以禮,婦人無鼓吹。
高祖曰:“鼓吹,軍樂也。往者公主于司竹舉兵以應(yīng)義旗,親執(zhí)金鼓,有克定之勛。周之文母,列于十亂;公主功參佐命,非常婦人之所匹也。何得無鼓吹!”
遂特加之,以旌殊績;仍令所司按謚法“明德有功曰昭”,謚公主為昭?!?/p>
平陽公主的謚號為“昭”,歷史上,擁有謚號的公主并不多,等得到如此之高的贊許的,更是絕無僅有。
她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被以軍禮下葬的公主,萬丈榮光。
有大臣質(zhì)疑這樣不合禮法,被李淵直接懟了:
“古往今來,有哪個女人像她那樣?又有哪個女人可與她比肩?她的葬禮豈能沒有鼓樂?”
05
《新唐書》中寫李娘子,“乃申法誓眾,禁剽奪,遠近咸附,勒兵七萬,威振關(guān)中?!?/p>
李淵也贊譽自己的這位女兒“公主功參佐命,非常婦人之所匹也?!?/p>
但就是這樣一位橫掃千軍、巾幗不讓須眉的傳奇公主,卻在她死后,遭到了極為惡臭的誣蔑與詆毀。
故事發(fā)生在李淵起兵之前,平陽尚且還是豆蔻年華的少女,一日出門貪玩,徹夜未歸。
當時,農(nóng)民起義早就遍地,外頭的世界亂糟糟的可怕得很,平陽一介纖纖女流,莫非是被流民給擄走了?
家人找了幾個月也無果,卻在之后的某一天,找到了女兒的蹤跡。
平陽帶著一個戲班子回來了,對家人說那戲班的班主是她的救命恩人。
據(jù)傳,在平陽失蹤的那段時間里,她是被流民裹挾著出了城,遭遇匪徒,被賣進了長安城的妓院,淪為娼妓。
她在妓院里受盡折磨,直到被同樣的青樓里賣藝的戲班子班主救出,一路逃回太原。
長安到太原相隔迢迢,平陽喬裝成班主的女兒,一路上走江湖賣藝,學(xué)了一身耍刀槍的本領(lǐng),還學(xué)會了走江湖拉人脈的本事,對她后來組建起義軍有很大幫助。
民間傳說里,還繪聲繪色地講到李唐皇室為了自己的聲譽,把“三公主淪為娼妓、帶戲班認親”的故事從舊唐書中抹去了。
這自然是無稽之談,且不論堂堂國公之女是否會被流民綁架,只說長安跟太原隔了六七百公里,哪個人販子會將人賣這么遠?
這樣一位奇女子、女英雄,卻被市井小人寫進無聊傳記,當作了坊間笑談,令人怒發(fā)沖冠。
身為女子,在古代,便有這樣多為難處。
你能指揮千軍萬馬又如何?你打下了初唐的小半壁江山又如何?你受黎民百姓敬仰又如何?
人們只關(guān)心她的父兄是誰、只關(guān)心她是否有過不堪往事,而不愿去了解一位巾幗公主身上的榮光與血淚。
唐朝是女強人的時代,有賢后垂范百世,有女皇指點江山,有楊貴妃起舞,有魚玄機賦詩。
大唐盛世,千古風(fēng)流,注定有榮耀萬丈,彪炳史冊。
可在我心中,開啟這壯麗詩篇的第一個奇女子,便是這位平陽昭公主李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