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崩前,康熙在病榻上用衰弱的聲音對跪在床前的眾皇子斷斷續(xù)續(xù)地說:“你們都聽著,傳位于四阿哥......”說完便駕崩了。
八阿哥胤禩聽到這個結果,不甘心認輸,跪上前故意問:“皇阿瑪,您說傳位給誰?我們都沒聽清,您再說一遍?!?/strong>
在這關鍵時刻,一個洪亮的童音大聲說:“我聽清了,是傳位于四阿哥!”
看過電視劇《雍正王朝》的人想必對上面這個情節(jié)印象深刻,那個關鍵時刻勇于發(fā)聲的小皇子是康熙最小的兒子,皇二十四子允袐,其時只有6歲。
雍正繼位后對那些也許要挾自己皇位的成年兄弟們各樣防備和鎮(zhèn)壓,但對沒有成年的兄弟仍是對比照料的。允袐是雍正最小的的弟弟,得到雍正的格外關懷,將他接到宮中與自己的兒子們一同撫育、教學。乾隆帝曾說:“諴親王自幼蒙皇考慈祥令在宮中與朕兄弟同學讀書”。
電視劇連續(xù)劇《上書房》即是以少年的弘歷和允袐早年讀書學習同窗至交為布景的。
允袐比弘歷小5歲,在上書房讀書時不甚勤勉,屢次遭雍正訓斥。乾隆曾說“乃王(指允袐)性耽閑適,不知黽勉向學,以副皇考希望之意,屢煩圣心,降旨訓飭,而王仍未悛改,皆朕所親見者?!?/p>
可見允袐很小就由雍正安排,與雍正的兒子們共同讀書。他藉此與雍正、乾隆兩代君王朝夕相處,建立了比較身后的感情。允袐有這么的閱歷,也難怪日后在雍正、乾隆兩朝都受到比較優(yōu)厚的待遇。
據(jù)史料記載,雍正九年,允袐15歲,雍正就命允袐往太廟行禮。
據(jù)《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記載,在雍正十一年正月初九日,雍正給宗人府諭旨“朕幼弟允袐秉心忠厚,賦性和平,素為皇考之所鐘愛。數(shù)年以來在宮中讀書,學識亦漸增長,朕心喜悅,著封親王”。
于是,允袐就被封為了親王,有了親王之尊。
不過,胤袐也有一點挺慘的,就是年紀輕輕,失去父親又失去母親??滴踉?1年去世,胤袐尚是6歲小兒;他的生母在雍正五年也去世,胤袐還是一個11歲的孩子。
乾隆五年(1740年),25歲的胤袐被又乾隆皇帝封為鑲白旗蒙古都統(tǒng),但是沒過幾年,乾隆訓誡八旗子弟不知恪守舊章,與此同時,胤袐就因皇帝食肉未畢即放筷默坐被斥失禮。
但是這一切都沒有什么很大的關系,胤袐這一生過得安樂富足,,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的時候去世,享年58歲,謚“恪”。
胤袐去世后,被葬于現(xiàn)今北京市平谷區(qū)的馬坊鎮(zhèn)打鐵莊村,一個不知名的遠郊村莊,想必這正符合胤袐的性格,遠離爭斗,平靜淡然,默守內(nèi)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