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富有靈魂的公總號,點關(guān)注,總會遇到你想要的。
· 本·期 · 導· 讀 ·
藥對是介于中藥學和方劑學之間的一門學科,可以分為藥對配伍、藥對成方和藥對組拆三方面的內(nèi)容。
藥對,口訣一覽
1、磁石、珍珠母
各30g,先煎。定驚安神,適用于心悸、少寐病。
2、旋覆花、代赭石
旋覆花:10g(包煎),代赭石20~30g先煎,降逆滌飲,適用于痰飲嘔吐、咳嗽氣喘、胃酸干嘔等病癥。
3、全蝎、蜈蚣
全蝎6支、蜈蚣3支,息風止痙,適用于各種痙病。研磨吞服,1.5g/一次,病重者加倍。
4、地龍、僵蠶
各10g,抗癲癇、止痛,適用于肝陽挾痰之癲癇、頭痛。小兒按照年齡適當減少。
5、川穹、露蜂房
各10g,主要用于散風止痛,適用于劇烈的偏頭痛、血管神經(jīng)痛。只可治標,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6、全蝎、露蜂房
全蝎1.5~3g煎服,0.5~1g吞服;露蜂房3~10g適用于邪居脈絡(luò),久治不愈之病證。有毒,只適合暫時服用。
7、僵蠶、蟬衣
各3~8g;祛風除濕,適用于風疹癮疹之病證。
8、代赭石、牛膝
30先煎,10~15g;滋補肝腎、降逆下行,適用于肝陽上亢之眩暈、耳鳴。
9、厚樸、枳實
除脹消痞,適用于氣滯濕阻之痞滿,主治便秘。
10、香附、川楝子
各10g;理氣止痛,適用于肝郁氣滯之腕脅疼痛、痛經(jīng),理氣瘀滯。
11、延胡索、川楝子
各10g;主理氣、活血、止痛,適用于氣滯血瘀型脘腹疼痛。
12、柴胡、郁金
10g,15g;主行氣活血,疏肝解郁,主治血瘀脅肋痛、閉經(jīng)、善于疏瀉。
13、檳榔、沉香
10g,3g(煎服后下)、1.5g(研磨沖服),主理氣降逆,適用于氣滯氣逆。藥力峻猛。
1
單方
1、砂仁得枳實則寬中。
2、芍藥得甘草則治腹痛,吳茱萸得良姜則亦止腹痛。
3、當歸得生地則生血,姜汁得京墨則止血,紅花得當歸則治血,歸尾得桃仁則破血逐淤。
4、黃芪得附子則補陽,知母黃柏得當歸則補陰。
5、澤瀉得豬苓則能利水滲瀉,得白術(shù)則能收濕。
6、大黃得芒硝則潤下。
7、木香得檳榔則治后重。
8、紫蘇配黃連得竹茹則能止嘔。
9、蒲黃合五靈脂,名為失笑散,能祛瘀止痛。
10、當歸合川芎,名為佛手散,能行氣活血。
11、高良姜和香附,名為良附丸,能止胃痛。
12、玄胡合金鈴子,名為金鈴子散,能治腹痛。
13、吳茱萸合黃連,名為左金丸,能平肝治酸。
14、肉桂合黃連,名為交泰丸,治心腎不交。
15、女貞子合旱蓮草,名為二至丸,能補腎陰。
16、半夏合硫磺,名為半硫丸,治虛冷便秘。
17、知母和貝母,名為二母散,能清肺熱。
18、破故紙合肉蔻,名為二神丸,止脾腎寒瀉。
19、木香合黃連,名為香連丸,治紅白痢疾。
20、枳實合白術(shù),名為枳術(shù)丸,能健脾消痞。
“
單方雖小,確有大用。
”
版權(quán)聲明:
1、本人只為傳播發(fā)揚中醫(yī)文化知識,開設(shè)轉(zhuǎn)載權(quán)限,如需轉(zhuǎn)載請標明出處,謝謝合作。
2、文末開設(shè)有留言區(qū),歡迎各位同仁踴躍參與討論,支持言論自由,但并不代表本人觀點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