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骨盆解剖及功能訓練圖解
骨盆前傾是指骨盆向前旋轉,最終兩側髂前上棘在恥骨聯(lián)合的前方。
1、骨盆前傾很多人都有,一般不超過10度沒有問題。
2、骨盆后傾的人也不少,要確定自己是前傾還是后傾。
3、腰痛與骨盆前傾密切相連:骨盆前傾——腰椎前凸增加——受力向后集中——腰肌勞損——腰間盤突出。
塌腰、“假翹臀”、腹部前頂。
腰椎曲度增加,腰椎受力增加。
- 一般還伴隨胸椎曲度代償性增加,出現(xiàn)弓背。
準確評估骨盆前傾
動作要領:雙手放在髖部前側,有凸起頂?shù)秸菩牡奈恢镁褪趋那吧霞?。兩側髂前上棘與恥骨聯(lián)合的連線組成一個三角形平面。正常情況下平面基本與地面垂直,如果髂前上棘在恥骨聯(lián)合前方則為骨盆前傾,髂前上棘在恥骨聯(lián)合后方則為骨盆后傾。骨盆前傾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久坐導致髂腰肌緊張短縮,臀肌拉長無力。
- 長期穿高跟鞋,重心前移,腰曲增加,小腿后側、大腿前側緊張。
肥胖,尤其是有啤酒肚。
骨盆前傾的危害
影響美觀。
造成腰痛:骨盆前傾——腰椎前凸增加——受力向后集中——腰肌勞損——腰間盤突出。
進一步影響脊柱:腰椎曲度增加——腰椎穩(wěn)定性下降——胸椎曲度增加靈活性下降——頸椎曲度減小頸椎曲度變直——椎間間隙減小。
如何一步一步糾正骨盆前傾
詳細內容請觀看12節(jié)體態(tài)糾正課
動作要領:弓步下蹲,右腿在后,,前腿大腿與小腿保持90°,注意膝蓋不超過腳尖。右側拳頭放在右側腹股溝正后側。拳頭緩慢向前施力,重心前移,下壓髖部,之后向右側側屈,向左側輕微旋轉軀干,使拉伸更充分。保持10s換方向,重復3次。詳細內容請觀看12節(jié)體態(tài)糾正課
操作要領:患者仰臥位,對患者髂前上棘稍向內側一點的位置進行上下按揉(順著肌纖維),也可以進行左右按揉,松解3分鐘左右。詳細內容請觀看12節(jié)體態(tài)糾正課
操作要領:俯臥位,以拉伸左側為例,左側腿屈膝,置于治療師膝上,然后向前下壓患者小腿,保持30秒。動作要領:取坐位,背部挺直,左腳放在右腿上,左膝放在桌面下,保持左膝固定不上抬,將左手放在右肩上。上半身小心向右傾斜,拉伸5-10s,繼續(xù)向右拉伸,直到感覺輕微刺痛感,放松5-10s。左膝與桌面對抗,保持5-10s,此時可試著抬起上半身約1cm,放松5-10s,繼續(xù)拉伸直到新的終止點。注意平衡性不佳、腹股溝或膝蓋疼痛者不要做此動作。詳細內容請觀看12節(jié)體態(tài)糾正課
動作要領:仰臥位,治療師一手固定住患者雙腳,協(xié)助抬起雙腿,慢慢向后拉。在拉的同時,使患者的脊柱處于屈曲狀態(tài),感受脊柱的拉伸感。注意動作需緩慢,幅度需適宜,避免對腰椎造成損傷。了解詳情3D解剖與三維精準拉伸
動作要領:以拉伸左側為例,雙手扶墻,右側腿屈膝在前,左側腿伸直在后。向前推墻,感受小腿后側肌肉有拉伸感。保持10-20秒,重復2次。動作要領:以左側腿為例,雙手扶墻,右側腿屈膝在前,左側腿在后,左側腿膝關節(jié)微屈,呈弓步站立,腳尖朝前,向前推墻,感受小腿后側肌肉有拉伸感。保持10-20秒,重復2次。詳細內容請觀看12節(jié)體態(tài)糾正課
動作要領:仰臥屈髖屈膝,足跟先發(fā)力,骨盆旋轉完成骨盆后傾動作,然后緩慢抬起髖部到最大,感覺臀部在發(fā)力。保持6秒,緩慢回歸。詳細內容請觀看12節(jié)體態(tài)糾正課
動作要領:站立位,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左腳稍微外旋,對準11點方向,右腳對準1點方向。緩慢下蹲至90度之下,注意膝蓋方向與腳尖保持一致。動作要領:從頭到腳注意保持在一直線上,不要頭部后仰、塌腰和弓背,注意力要集中在腰腹部。直到支撐不住為止。
動作要領:仰臥位,雙腿屈曲,雙手放于耳旁或胸前,頭部保持正直,然后深吸氣。卷腹時呼氣,下背用力貼緊地面,擠壓腹肌。動作要領:仰臥位,全身放松狀態(tài)下屈髖屈膝,雙手置于骨盆兩側,完成卷骨盆后傾動作。動作要領:呈跪姿中立位,雙手置于骨盆兩側,完成卷骨盆后傾動作。動作要領:站立位,雙手置于骨盆兩側,完成卷骨盆后傾動作詳細內容請觀看12節(jié)體態(tài)糾正課
操作要領:側臥,左側腿在上。下側腿向前伸直,上側腿屈膝,一側手定位患者骶骨,另一側手定位髂前上棘,緩慢將骨盆向后旋轉,到最大位置之后囑患者抵抗。保持3-5秒,繼續(xù)施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