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知識
1.康復醫(yī)學的定義:是具有獨立的理論基礎、功能評定方法、治療技術和規(guī)范的醫(yī)學應用學科,旨在加速人體病后的恢復進程,預防和(或)減輕其后遺功能障礙程度
2.康復基本內涵:(1)綜合措施。(2)以功能障礙為核心。(3)強調功能訓練、再訓練。(4)以提高生活質量、回歸社會為最終目標
3四大醫(yī)學之間的關系: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康復醫(yī)學、臨床醫(yī)學、預防醫(yī)學、保健醫(yī)學作為現(xiàn)代化醫(yī)學的基本功能。
4.世界衛(wèi)生組織:1980年制定了“國際殘疾分類”方案。1981年發(fā)表了“殘疾的預防與康復”。1994年國際勞工組織、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表了聯(lián)合意見書:《社區(qū)康復(CBR)——殘疾人參與、殘疾人受益》。2001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又修訂通過了“國際功能、殘疾、健康分類(ICF)”
5.國際上康復??漆t(yī)師資格認證需要本科畢業(yè)后經過4~6年臨床培訓,且培訓合格并通過考試方可
12肢體殘疾分級一級的是四肢癱瘓,三級的是雙小腿截肢。
13.殘疾的三級預防:
一級預防:指預防可能導致殘疾的各種損傷或疾病,避免發(fā)生原發(fā)性殘疾的過程。
二級預防:指疾病或損傷發(fā)生之后,采取積極主動的措施防止發(fā)生并發(fā)癥及功能障礙或繼發(fā)性殘疾的過程。三級預防:指殘疾已經發(fā)生,采取各種積極的措施防止殘疾惡化的過程
14中國助殘日在每年五月第三個星期日。國際殘疾人日在每年12月3日
15.軸:(1)矢狀軸:前后方向與地面平行。(2)冠狀軸:左右方向與地面平行。(3)垂直軸:上下方向與地面垂直
16.面:(1)橫斷面:水平面,與地面平。(2)矢狀面:與橫斷面垂直。(3)冠狀面:左右向,橫斷面垂直。記憶:橫斷分上下;矢狀分左右;冠狀分前后。
17肋骨線:通過兩側第10肋最低點的橫線
18耳區(qū):包括耳廓、外耳道、乳突等。分左右側
19.眼:包括上下瞼、內眥部、淚囊部。分左右側。
20.鼻竇:額竇位于兩眉之間:篩竇位于兩內眥之間:蝶寞位于兩下眼眶與外耳道連線的后1/3處;上頜竇位于兩眼眶下1.5cm
21.水療的分類
溫度分類:
①冷水浴:水溫低于26℃。
②涼水溶:水溫26~33°C
③不感溫水浴:水溫34~36℃。
④溫水浴:水溫37~38℃。
⑤熱水浴:水溫39℃以上
22水療的優(yōu)點是治療中患者可自由活動
23.電介質在電學上呈中性:電介質分子中有一對正負電荷。電介質分子內正負電荷重合時正負電性抵消,為無極分子。在電場中電介質分子內正負電荷不重合,分子一端呈正電性,另一端呈負電性,為有極分子,或稱偶極子。
24.介質(如石英、水等)與空氣聲阻相差很大,能量大多被反射,反射幾乎100%
25在單位時間內聲波在介質中傳播的距離稱為聲波傳播速度,簡稱聲速或波速,通常是以米/秒(m/s)為單位。超聲波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與超聲波的頻率無關,與介質的彈性、密度、溫度和壓力等因素有關
26三叉神經:三叉神經半月節(jié),出口居眉弓外緣至外耳道連線后1/3處。分上、中下三支,分別走向眼、鼻、頦部。
27.面神經;膝狀神經位于外耳道孔。面神經干自外耳道經乳突向前至耳垂前方。分上中、下三支,分別走向額、上頜及頦部
28枕大神經(出口處):兩耳根上部經枕后連線、距中線2cm(相當于玉枕穴)
29.枕小神經(出口處):兩耳垂后部經枕后連線、斜方肌的外緣或距中線4cm處
30.氣管及支氣管:前:喉結以下至第3肋間:后:C4—5至T5。
31.肺部:前:上界自鎖骨上窩,下界鎖骨中線第6肋間,腋中線第8肋間:后:上界C7,下界肩胛線第10肋間,平T11
32心臟:上界:左第2肋間:下界:左第6肋間;左界:左鎖骨中線以內:右界:右鎖骨中線以內
33超聲波在不同介質中吸收程度的規(guī)律是:氣體>液體>固體。
34.超聲聲頭空載的主要危害為聲頭內晶片過熱破壞。
35.超聲波是一種機械振動波,是超出人耳聽覺界限的聲波。人耳能聽到的聲音頻率為16Hz~20kHz,頻率高于20kHz的聲波為超聲波。超聲波發(fā)生的原理是由于聲頭晶體的后電效應。
36超聲波在其中傳播速度最快的是骨骼。超聲波在其中傳播速度最慢的是空氣。
37變化的電場及與其密切聯(lián)系的磁場稱為電磁場。
38.頸椎小關節(jié)的結構與腰椎有所不同,有利于旋轉運動。
39軸性旋轉發(fā)生在頸1~頸2關節(jié),其旋轉范圍達47%,相當于整個頸椎旋轉度的40%
40膽汁中與消化有關的是膽鹽
41.膝關節(jié)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是最大最復雜的關節(jié),也是損傷機會較多的關節(jié)。
42.外展髖關節(jié)的肌肉是臀中肌和臀小肌。
43.寰樞關節(jié)屬于車軸關節(jié)
4關節(jié)的運動模式包括屈、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內翻、外翻、背屈、距屈環(huán)轉等,可歸納為4種基本形式:滑動運動、角度運動、旋轉運動和環(huán)轉運動
45.屈曲運動是關節(jié)繞額狀軸運動,致相關關節(jié)兩骨彼此接近
46.肩關節(jié):①屈:重要的肌肉有喙肱肌、三角肌前部纖維、胸大肌鎖骨部和肱二頭肌短頭;②伸:主要的肌肉有背闊肌、三角肌后部纖維和肱三頭肌長頭③內收:主要肌肉有胸大肌、背闊肌和肩胛下肌:④外展:主要的肌肉有三角肌(中部纖維)和上肌:⑤旋內:有背闊肌、胸大肌、肩胛下肌和三角肌前部纖維:⑥旋外:有岡下肌和小圓肌
47.肝臟上界:與膈同高,右與第5肋平齊;下界:右季肋區(qū)下緣:肋弓緣以上,腹上區(qū)則可凸劍突3cm
48.脾臟:左季肋區(qū)
49.人體皮膚的C類感受神經元的適宜刺激為強烈機械刺激、熱、致痛性化學物質和機械牽拉。
50.神經元之間除了經典突觸聯(lián)系外還存在電突觸,其結構基礎是縫隙連接。
51.神經組織內神經膠質細胞與神經元數(shù)的比值為:(50~100):1。
52神經元所需蛋白質的主要合成部位是胞體
53前列腺位于膀胱與尿生殖膈之間,前列腺前方為恥骨聯(lián)合,后方為直腸壺腹,底與精囊腺、輸精管壺腹相接觸,肛門指檢時可以摸到,可做前列腺按摩,
54.穿過前列腺開白于尿道前列腺部的是射精管,位于腹股溝管內的柔軟的圓索狀結構是精索。
55.參與排便的結構有:直腸、肛門括約肌、乙狀結腸、降結腸。
56.參與排便反射的神經有:盆神經、腹下神經、陰部神經突觸的定義:突觸是實現(xiàn)這種神經元間或神經元與效應器間信息傳遞的功能性接觸部位,這類信息傳遞需要動作電位來傳導。
58.功能性電刺激療法的定義:用電流刺激己喪失功能或功能不正常的器官或肢體,以其產生的即時效應來代替或矯正器官或肢體已喪失功能的治療方法稱為功能性電刺激療法(FES)。
59.引起組織興奮,即產生動作電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強度稱為閾強度或閾刺激。比閾強度弱的刺激,稱為闕下刺激。閾下刺激只能使細胞發(fā)生低于閾電位值的去極化,不能引起興奮或動作電位
60.閾電位是膜內負電位必須去極化至能在整段膜引發(fā)一次動作電位的臨界值。
61.主動脈弓的凸側,自右向左發(fā)出的動脈是頭臂干、左側頸總動脈、左側鎖骨下動脈。
62主要的用力呼氣肌是腹肌。
63.痙攣型腦癱呈剪式肢位患者可選擇的矯形器為:髖內收、外展矯形器。
64.腦干組成:包括中腦、腦橋和延髓。
65.原小腦負責站位平衡,其損傷臨床表現(xiàn)平衡失調,站立時身體搖擺不穩(wěn)
66.大腦皮質和腦干是排尿反射的高位中樞。
67.心室肌的后負荷是指大動脈血壓。
68胰:上腹區(qū),中心點在兩肋弓最下緣
69.胃:上腹區(qū),左季肋區(qū),臍區(qū),中心點在鎖骨中線與肋弓交點
70.十二指腸球部:兩肋弓最下緣連線中點右3cm
71背部標志:
C2乳突
C4-5喉結水平
C6環(huán)狀軟骨同一平面
C7最隆起棘突
T3兩肩胛岡內線
T7肩胛下角連線
T8胸骨體劍突關節(jié)
L2-3下肋緣同一平面
L4髂骨脊同一平面
72.脊神經共31對,包括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尾神經1對,
73.肱二頭肌在使前臂做旋后運動時;常件有肢三頭肌收縮。此時,肱三頭肌被稱為協(xié)同肌
74.腕伸展矯形器適用于橈神經損傷
75.C5~T1脊神經組成的是橈神經,C6~T1脊神經組成的是正中神經,C8~T1脊神經組成的是尺神經
76.橈神經支配上臂、前臂背側以及手背外側兩個半手指的皮膚感覺。
77.支配肱橈肌的是C7脊神經,支配鎖骨下肌的是C5脊神經,支配頭前直肌、頭側直肌的是C1~3脊神經,支配頭斜角肌和胸鎖乳突肌的是C4脊神經。
78.支配膈肌的是C4神經,支配肱二頭肌的是C5神經,支配三角肌的是C5神經,支配頭運動肌的是C1~C3神經,支配斜方肌的是C3~C4神經。
79第7頸椎棘突是在低頭時項部最隆起之棘突。常作椎體計數(shù)的體表標志
80.頸髓脊神經有8對。第3~7頸髓節(jié)段的體表定位為同序頸椎棘突數(shù)加1。
81.頸托有減輕頸椎承重,限制頸椎活動,保持頸椎的良好曲線,減輕疼痛的作用。
82.頸膨大的上界的棘突屬于C2椎體
83A纖維是傳導速度最快的神經纖維。
84.頸內動脈供應腦的分支包括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脈絡叢前動脈和后交通動脈
85.腎位于脊柱兩側,緊貼腹后壁。左腎比右腎高1/2~1個椎體,即左腎上端平第11胸椎,下端平第2腰椎:右腎上端平第12胸椎,下端平第3腰椎。
86.腎上腺皮質激素分為三類:即鹽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和性激素。
87屬于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是醛固酮
88腰膨大:最寬處多在胸11~12椎間盤至腰1椎體下1/3
89椎骨棘突水平為其相應脊髓節(jié)段體表定位的是在第1、第2頸椎棘突水平
90屬于不規(guī)則骨的是髖骨
91喉部最狹窄的部位是喉中間腔,喉前庭是喉最寬大部分。
92人體骨骼按其形態(tài)特點可分為5類:長骨、短骨、扁骨、不規(guī)則骨、混合骨。
93.與骨代謝關系最密切的電解質是鈣。
94導體與絕緣體分為四類:
①優(yōu)導體:血液、淋巴液、腦脊液、膽汁貫液等含水多的液體。
②良導體:肌肉、肝、腎、腦、神經等。
③不良導體:干皮膚、結締組織、脂肪、骨等。
④絕緣體:干頭發(fā)、指甲,牙齒
96.軟骨的營養(yǎng)供應來自壓力去除時形成負壓將營養(yǎng)物質吸
97骨盆是由左右髖骨和骶骨、尾骨以及其間的骨連結構成
98.軟組織一般指的是骨與軟骨以外的組織
99.軟組織輕度扭傷患者開始局部有關肌肉靜力性收縮練習的時間是次日。
118.關節(jié)分類;
單軸關節(jié):屈戎關節(jié)、車軸關節(jié)。
雙軸關節(jié):橢圓關節(jié)、鞍狀關節(jié)
多軸關節(jié):球窩關節(jié)、平面關節(jié)。
其他分類:根據構成骨的個數(shù)分單關節(jié)、復關節(jié)聯(lián)合關節(jié)
119.肘關節(jié):①屈:肱肌、肱二頭肌和肱橈肌:②伸:肱三頭肌。
120.髖關節(jié):
屈:髂腰肌、股直肌、縫匠肌、恥骨肌、闊筋膜張肌;
伸:臀大肌、股二頭肌(長頭)、半腱肌、半膜肌,骼股韌帶限制過度后伸;
內收:股薄肌、長收肌、恥骨肌、短收肌、大收肌、臀大肌下部;
外展:臀中肌、臂小肌、梨狀肌、闊筋膜張肌及髂脛束:
旋內:臀中、小肌前部、大收肌坐骨部、半膜半腱肌:
旋外:臀肌后部梨狀肌,閉孔內肌、閉孔外肌、股方肌、縫匠肌
121膝關節(jié)
屈:股二頭肌、半膜肌、半腱肌,腓腸肌、胭肌、伸:股四頭肌
旋轉:屈膝位。
旋內:半膜肌、半腱肌、縫匠肌、股薄肌、腘肌;旋外:股二頭肌
122動作電位特點:全或無現(xiàn)象、不衰減傳導、Na內流
123.正常兒童粗大運動發(fā)育到6個月時,才出現(xiàn)的運動是雙手向前撐住獨坐,發(fā)育到8~9個月時,才出現(xiàn)的運動是爬
124肺活量(vC):最大吸氣后呼出的最大氣量。肺活量=潮氣量+補吸氣量+補呼氣
125.極化:靜息時,膜兩側的內負外正狀態(tài):
超極化:膜內電位向負值變大的方向變化:
去極化:膜內電位向負值減小的方向變化:
復極化:由去極化或超極化向RP值恢復:
反極化:膜內為正,膜外為負的狀態(tài)。
126.小兒腦的大小及重量開始接近成年人的年齡為5歲
127在胎兒期,最早發(fā)有的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
128.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性性的反映是感覺與知覺。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產生的態(tài)度體驗是情感與情緒。
129殘氣量:最大呼氣末尚存留于肺中不能再呼出的氣量。正常成年人約為1000~
1500m1。肺總量=肺活量+殘氣量
130.功能殘氣量:平靜呼吸氣末尚存留于肺內的氣量。功能殘氣量=殘氣量+補呼氣量。
131人體杠桿的正確分類為:平衡杠桿、速度杠桿、省力杠桿
132軀體運動區(qū):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葉前部
133.軀體感覺區(qū):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葉的后部
134.語言區(qū):運動性語言中樞在額下回后部:書寫語言中樞在額中回后部:聽覺性語言中樞在顳上回后部;視覺性語言中樞在角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