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最煩聽到的話,大概莫過于父母的那句,“你別那么幼稚了”。
長大后,遇到了越來越多的人和事,肩負起越來越多的身份和責任,才懂得人總歸是應該變得越來越成熟的。
有人說,所謂真正的成熟是一個不斷覺得過去的自己是幼稚的過程,那些開口就“想當年”,喜歡為自己過去辯解的人,都是生活越過越糟的人。
是啊,人生最美好的地方往往在于,與過去對比,發(fā)現(xiàn)如今的自己是不斷進益的。
但隨歲月增長的,必定是年齡,卻未必是心境,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應該有這三大標志。
越來越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大概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體驗:
心情不佳時,忍不住對身邊人撒氣,甚至輕易出口傷人;
意見不和時,感覺心里憋著一股氣,老想去駁倒、說服對方;
處事不順時,心情非常焦躁,以至于到面對任何事情都忍不住毛躁起來;
生活中,我們總是有太多瞬間,感覺情緒要爆發(fā)。
這些憤怒、不安、煩悶、失望著實避無可避,然而當它們不受控制的噴薄而出后,不僅沒有想象中的舒服,結(jié)果反而是傷人傷己,最后還有人際關(guān)系的爛攤子要收拾。
有人說,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學會去做該做的事,而不是只做喜歡的事情。控制情緒即是如此。
奧利森·馬登在書里寫到: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無論境況多么糟糕,你應該努力去支配你的環(huán)境,把自己從黑暗中拯救出來。
情緒就是一個人生活的天氣。嬉笑怒罵雖然痛快,然而當一個人很輕易就會被情緒左右,他的生活想必也是時而暴雨傾盆,時而電閃雷鳴,一團糟。
一個成熟的人,不是沒有情緒,而是懂得自己的情緒,不被情緒左右;一個成熟的人,不是不會發(fā)脾氣,而是知道任性解決不了問題。即使憤怒,也不口不擇言;即使失望,也不出口傷人;即使占理,也不窮追不舍;即使激動,也不沖動行事。
人生雖然有諸多不如意,但當你學會轉(zhuǎn)換心態(tài),會看到更多美好的風景。
越來越懂得和自己相處
美國社會學家馬克?鮑爾萊恩有一個經(jīng)典的論斷: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發(fā)生在我們身邊99%的事情,對于我們和別人而言,都是毫無意義的。
這一生中,我們會遇到無數(shù)人無數(shù)事,99%都與我們無關(guān),真正成熟的人,只過那1%的生活。
以前,我們覺得所謂“充實地活著”就是呼朋引伴、三兩成群,一個又一個的局,一場又一場的聚;曾經(jīng),我們覺得所謂“好好地活著”就是獲得別人的認可,符合他人的期待。
但當我們?yōu)榱朔睆偷纳缃欢S诒济?,為了他人的眼光而循?guī)蹈矩,看似認識很多人、做了很多事,越發(fā)察覺到生活的蒼白和空虛。
很多時候我們活得不快樂,是把太多人和事強加進我們的生活中,又太過在意別人對我們的關(guān)注和評價。
楊絳說:“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p>
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是越來越懂得和自己相處的。
不會因為形單影只就慌不擇路,即使一個人也能過得很好;不會浪費太多時間在無謂的社交,明白真正影響你、驅(qū)動你的人往往就那么幾個;懂得自己的生活自己喜歡最重要,不需要可以取悅和討好旁人來填補內(nèi)心的空白。
越來越能接受世事的變化和無常
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常常出現(xiàn)在讀書時寫的那些作文里,在那里面,努力就有回報,有情總會長久,好人終有好報……
但總有一天我們會明白,這個世界遠沒有故事里含情脈脈,也遠比想象中復雜。
而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越來越能接受世事的變化和無常。
不是世故,不是圓滑,是經(jīng)歷了世態(tài)炎涼之后的通透,是飽經(jīng)滄桑之后的洗練。
明白這個世界上不是努力就有回報,投入和回報未必會成正比,有太多無法控制的因素在影響著你的人生道路。但別放棄努力,不努力就一定沒有回報。
明白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的應該,沒有人有義務幫你,人家?guī)湍闶嵌髑?,不幫你是本分。我們要努力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但永遠無法強求別人和我們一樣。
明白感情天長地久只是一種美好的愿景,很多人會陪你一段路,但很少有人能陪你一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未來,沒有誰屬于誰,到了人生的歧路口,該揮手道別也別死不放手。
紅塵滾滾,世間萬物總在不斷變化,這世上沒有什么應該,亦沒有什么永恒,但我們還有自己的成熟,還有內(nèi)心的寧靜。
尼采說,許多人的所謂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棱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夭亡。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直面人生,依然熱愛人生。
當你越來越成熟,也越來越接近內(nèi)心的寧靜,人生的美好這才向你徐徐展開。
本文圖片來源影視劇截圖以及微博網(wǎng)絡等
你們贊我一下,顯得我很受歡迎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