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高泓娟) 有一部分人每日攝入食物并不多,節(jié)食的情況下也不見瘦,甚至還會增重,這是因為這類人代謝率低,能量消耗少,未消耗的能量轉換成脂肪,造成肥胖。
河南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浮吟梅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人體能量需要與消耗是一致的。機體的能量消耗主要由基礎代謝、體力活動、食物的熱效應和生長發(fā)育四方面消耗構成,其中正常人的能量消耗主要用于維持基礎代謝、體力活動、食物的熱效應需要,而孕婦、乳母、嬰幼兒、兒童、青少年,剛病愈的機體還包括生長發(fā)育的能量消耗。
基礎代謝是怎么回事呢?浮吟梅告訴記者,基礎代謝是指維持人體最基本生命活動所必需的能量消耗,是人體在清醒、空腹、安靜而舒適的環(huán)境中,無任何體力活動和緊張的思維活動,全身肌肉松弛,消化系統處于靜止狀態(tài)下的能量消耗,即指人體用于維持體溫、心跳、呼吸、各器官組織和細胞基本功能等最基本的生命活動的能量消耗。
我們還常聽說一個詞叫基礎代謝率,它是指基礎代謝的水平,也就是單位時間內人體基礎代謝所消耗的能量。
哪些因素影響了我們的基礎代謝率呢?浮吟梅介紹說,一是體表面積。相同體質的人,瘦高體形的人體表面積大、基礎代謝率高于矮胖者,人體瘦體組織消耗的熱能占基礎代謝的70%—80%,這些組織包括肌肉、心、腦、肝、腎等,所以,瘦體質量大,肌肉發(fā)達者基礎代謝水平高。
二是年齡及生理狀態(tài)。生長期的嬰兒基礎代謝率高,隨年齡增長基礎代謝率下降,一般成年人低于兒童,老年人低于成年人。孕婦因合成新組織、基礎代謝率增高。
三是性別。女性瘦體質所占比例低于男性,脂肪的比例高于男性,因而同齡女性基礎代謝率低于男性的5%—10%。
四是環(huán)境溫度。寒冷和高溫氣候下的人群基礎代謝率高于溫帶氣候下的人群。
五是應激狀態(tài)。一切應激狀態(tài),如發(fā)熱、創(chuàng)傷、心理應激等均可使基礎代謝率升高。
此外,種族、內分泌、情緒以及過多攝食等都可能影響基礎代謝率。
詳見今日中國食品報第3版
(版權所有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監(jiān)制:劉艷芳 編輯:孟 杰
版式:耿科研 審校:周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