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從字面意思看應(yīng)該是紫色的砂土,可它的顏色卻不一定全是紫色,紫砂最早的時候被叫做五色土,就是因?yàn)樽仙霸V泥,顏色各異,燒成的色澤表現(xiàn)更是豐富多彩。
紫砂泥單一原礦就有紫泥、紅泥、綠泥,稀有的黑泥和白泥,另外還有拼配的泥料,在不同的窯溫?zé)葡拢词故峭N泥料,其燒成的表現(xiàn)也會不一樣,那么,怎樣通過看紫砂壺的顏色,判斷它的原礦泥成分呢?
紫泥,為較常見之典型紫砂泥;良者寡,而劣者多,呈紫棕色,玩家慣呼“黑紫泥”,泡茶好喝,評價好,是最廣泛市場接受的泥料之一。燒成后常見的有紫色、紫棕色或深紫色等,這和礦體、加工以及燒成溫度有關(guān)。
紫泥礦石
紫泥
老紫泥
底槽青
天青泥(非窯變) 特定窯燒1400度高溫
朱紅微嫣具綿密柔滑之砂感,水色溫潤度中等;熱水沖淋立展嬌嫩鮮紅特色,壺身游移紫光遽現(xiàn),神秘迷人風(fēng)韻令愛壺人神醉。以之沖茗之茶湯明亮活潑、快意果決、易展揚(yáng)香而聚甘柔甜。紅泥有嫩紅泥和老紅泥以及朱泥之分,出礦時呈黃、紅色,燒成后外觀為紅色。
紅泥礦石
紅泥
朱泥
綠泥者(本山綠泥)是紫泥層的夾脂,由于出礦時它呈淺綠色, 從而叫本山綠泥, 燒成后呈米黃色。泥色特異,青藍(lán)色中略泛綠光,清秀獨(dú)特;稍一泡養(yǎng),色調(diào)更形穩(wěn)實(shí),溫潤透明,變化甚巨,玩賞深具成就感。
綠泥礦石
本山綠泥
本山綠 特定窯燒高溫約1400度
原礦黑泥與白泥產(chǎn)量稀少,市場上不多見。黑泥,其色如墨,深邃悠遠(yuǎn);黃龍山的優(yōu)質(zhì)白泥,又稱定窯白,燒成色澤與定窯白瓷相似,如和田白玉、象牙白等。
黑泥原礦
白泥原礦
黑泥
定窯白
宜興方言團(tuán)、緞同音,并且大部分團(tuán)泥類礦料,燒成后呈多種黃緞色調(diào),故也習(xí)慣稱為緞泥、段泥。
作為共生礦的形態(tài)和其他紫砂礦類一并采掘的,一般以綠泥和紫泥融合共生的狀態(tài)存在,少部分是以綠泥和紅泥融合共生,可謂泥料的天然拼配。
段泥礦石
段泥
段泥
除了以上幾種原礦泥,紫砂還有一些通過調(diào)砂、鋪砂、絞泥等方法得到的特殊泥料,顏色表現(xiàn)相比原礦料更為鮮艷、明顯,比較有代表性的便是早期的民國綠、一廠的紫茄泥等。
民國綠
汪寅仙 綠泥調(diào)砂南瓜壺
明朝土
墨綠泥
蔣蓉 芒果壺
好了,今天關(guān)于紫砂原礦以及燒成后的顏色表現(xiàn)就聊到這里,各位壺友可以對照自己手中壺的顏色,判斷一下它屬于哪一類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