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實的歷史上,趙敏這一人物是有對應(yīng)的歷史原型的,她是元末名將王保保的妹妹,名叫觀音奴。觀音奴的一生是怎么樣的呢?她是否和小說中的趙敏一樣,和愛人浪跡天涯,相守一生呢?讓我們穿過歷史的長河來走進(jìn)這位奇女子充滿不幸的一生。
在倚天屠龍記中,趙敏原是蒙古郡主,父親為汝陽王察罕特穆爾,哥哥為王保保。歷史上,觀音奴出生于元朝末年,父親是元朝太尉賽因赤答忽,哥哥是元朝河南王擴(kuò)廓帖木兒,漢名為王保保。察罕特穆爾是他們兄妹倆的舅舅,后王保保被他收為養(yǎng)子。 觀音奴熟讀詩書禮樂,品行賢良,是標(biāo)準(zhǔn)的大家閨秀。她從小跟著外祖父長大,而哥哥王保保則跟著舅舅四處征戰(zhàn)。雖然兩兄妹聚少離多,但彼此關(guān)系卻很親密。觀音奴會經(jīng)常給遠(yuǎn)方的哥哥寫信家書,而哥哥每次征戰(zhàn)回來也會給妹妹帶很多的戰(zhàn)利品和賞賜。 在舅舅去世后,王保保繼承了他的官職和軍銜,繼續(xù)帶領(lǐng)軍隊抗擊明軍。王保保驍勇善戰(zhàn),有勇有謀,多次大敗明軍。即使是遇上常遇春、藍(lán)玉、徐達(dá)等明朝開國大將,王保保也絲毫不落下風(fēng),朱元璋還稱贊過他是“天下奇男子”。 彼時,朱元璋已經(jīng)在南京定都建立明朝,王保保隨著元朝殘余勢力退守西北。而這時候留守在老家潁州的王保保家人們,也在此時被明軍發(fā)現(xiàn),其中便有觀音奴。于是,她隨著外祖父一起被帶到了南京。 朱元璋在查過觀音奴的身份后,便想通過聯(lián)姻的手段招攬王保保。外加觀音奴容貌艷麗,出落得亭亭玉立,賢良淑德的品行廣為流傳。朱元璋很滿意這位未來兒媳婦,有意把她賜婚給自己的二兒子秦王朱樉。
在賜婚前,朱元璋曾召見過觀音奴,詢問她“你可知天下什么最大?”觀音奴回他說“天下忠孝最大。”朱元璋聽到后很滿意,說:“我如今是皇上,天下人都有忠于我?,F(xiàn)在我讓你嫁給秦王,你難道要違背忠孝之道嗎?”觀音奴默默無言,接受了聯(lián)姻的要求。 王保保知道妹妹要聯(lián)姻的消息,他在家書中只囑托了妹妹要好好照顧自己。王保保生在元朝,忠于元朝,抗擊明朝是他所選擇的道路,并不會因為妹妹而改變自己的立場。王保保也知道人間世道,妹妹一個弱女子是承受不住的。他能為妹妹做的就是用自己的余威,威懾到明朝,護(hù)妹妹周全。 公元1371年,九月初七這天,觀音奴的心情就如同這天消散不去的烏云一樣陰沉。婚禮上的絲竹管弦滴滴答答地敲打著,明朝的達(dá)官顯貴都來道喜,喜宴熱鬧非凡。但這場婚姻只是政治聯(lián)姻,對觀音奴來說熱鬧只是他們的,和她無關(guān)。 觀音奴在見到醉醺醺的秦王的那一刻,這位她未來的丈夫就預(yù)料到了自己未來的結(jié)局。他滿臉都是對她的厭惡之情,因為被迫娶了蒙古妻子,他徹底失去了繼承大統(tǒng)的資格。而秦王祖上幾輩都受到了蒙古人的迫害,他和蒙古人是世仇,今后要日日對著這位蒙古妻子,心情更是煩躁。
觀音奴雖然是名義上的大明秦王妃,但秦王對她的態(tài)度惡劣,以至于府上的丫鬟婆子也見風(fēng)使舵,經(jīng)常明里暗里欺負(fù)她。自從王保保去世后,沒有了哥哥庇護(hù),觀音奴徹底失去了利用價值,觀音奴的處境更加惡劣。 不久后,朱元璋為了彌補對秦王的愧疚,讓秦王另娶了一位側(cè)妃,是開國將軍鄧愈的女兒。秦王和鄧妃兩人青梅竹馬,情投意合,如果沒有觀音奴在前,正妻的位置就是鄧妃的。鄧妃十分嫉妒觀音奴,她經(jīng)常給秦王吹枕邊風(fēng),讓秦王冷落觀音奴。 秦王把觀音奴安置到了偏遠(yuǎn)的別院,命令下人不許善待觀音奴。她吃的飯菜是嗖的,餐具是破盤爛碗。觀音奴的處境很糟糕,連府里的丫鬟都比不上,還時常受到秦王和鄧妃的言語譏諷,有時甚至是打罵。 為了討得鄧妃的歡心,秦王經(jīng)常命人強買百姓的金銀珠寶,他巧取豪奪的行為使得很多百姓苦不堪言。秦王甚至荒唐到在府內(nèi)打造五爪龍床,和鄧妃兩人穿著龍袍鳳袍在龍床上嬉鬧。不久后他們的行為被人告發(fā)到了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知道這些事情后勃然大怒,認(rèn)為是鄧妃的挑撥才讓秦王和觀音奴夫妻離心,呵斥鄧妃為妒婦,命令她自盡謝罪,還讓秦王以正妃的待遇對待觀音奴。然而自從鄧妃去世后,秦王把一切都怪罪到了觀音奴身上,對她的態(tài)度更加惡劣。 這種情況在秦王到西安就藩后更加明顯,山高皇帝遠(yuǎn),沒有父親的約束后,秦王的行為更加荒唐起來。他把觀音奴囚禁起來。他的性情殘暴,以折磨他人為樂。他對下人濫用私刑,把下人埋在雪里凍死,看著他痛苦掙扎窒息而死。他還命人把人綁在樹上,看人被活活餓死。秦王還在封地里大興土木,強搶民女。
他的荒唐暴力行徑傳到了朱元璋耳朵里,朱元璋一度想賜死他。太子朱標(biāo)出于手足之情,為秦王求情,秦王才逃過一劫。雖然被斥責(zé)后的秦王有所收斂,但秦王府上的三個老婦人實在無法忍受他的殘暴,合謀下毒害死了他。 按照明初的制度,在皇帝或者藩王去世后,無子女的王妃要為丈夫殉葬。自從觀音奴嫁給秦王后,兩人夫妻離心,并未生兒育女。公元1395年,秦王去世,秦王妃觀音奴殉葬,兩人合葬于鴻固原,朱元璋賜謚號為“愍烈”。由側(cè)妃鄧妃的兒子承襲秦王位。 觀音奴是封建制度下的犧牲品,她被當(dāng)做政治籌碼嫁給世仇兒子,婚后被羞辱折磨。即使和丈夫毫無感情,也要為他殉葬,兩人合葬在一起。觀音奴無法像小說里的趙敏一樣敢愛敢恨,拋棄家族和愛人浪跡天涯。她的一生都是在被人擺布,如同一個精致的木偶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