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夜里太祖宣召他的弟弟趙光義入宮喝酒,深夜有人模模糊糊看到燭光閃動、人影亂晃,好像宋太祖還拿著玉斧在雪地上亂砍。第二天早帝太祖趙匡胤突然駕崩。
趙光義即位,成為宋太宗。他繼位后以太后的名義對外界解釋道:太祖趙匡胤生前曾定下金匱之盟——為避免幼君繼位不能壓服朝臣,皇位傳給二弟趙光義,趙光義再傳給三弟,以此類推直到趙匡胤兄弟輩全死絕后皇位再還給趙匡胤的兒子。
不久,三弟趙廷美蹊蹺離世,燕王趙德昭“自殺”、秦王趙德芳也“病故”(這位秦王就是電視劇《包青天》里的八賢王原型)。按照金匱之盟:皇位理應(yīng)傳給太祖次子,然而趙光義卻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趙恒。此后整個北宋時期皇位一直在太宗趙光義的后代中傳承。
靖康之職皇城開封淪陷,宋欽宗奴顏婢膝求和,親自到金營,結(jié)果被扣押。開封被攻破后,除了康王趙構(gòu),徽欽二宗以及宗室大臣等共十萬人,被押解北上。趙構(gòu)在應(yīng)天府(商丘)即位,是宋高宗!
宋高宗趙構(gòu)本來有一個親生兒子趙旉,又名趙敷,母親為潘賢妃。
1129年南宋發(fā)生“苗劉兵變,誅殺宋高宗趙構(gòu)寵幸的權(quán)臣及宦官以清君側(cè),并逼迫趙構(gòu)“禪讓”皇位,隆祐太后為穩(wěn)定局勢,傳旨讓三歲皇太子趙旉即位,改年號為明受。苗劉兵變被鎮(zhèn)壓后,支持宋高宗復(fù)位,趙旉從即位到退位共計26天。
宋高宗知道后大哭三日才停止,追封為趙旉為“元懿太子”。
某天深夜高宗正與一位宮女作樂,突然宮外大呼“金兵渡江了”,高宗慌忙帶領(lǐng)少數(shù)隨從乘馬出城,急馳至瓜洲渡江逃跑。這次突如其來的驚嚇,使得高宗患上了嚴(yán)重的陽萎,并從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趙構(gòu)喪失了自己唯一的兒子,又喪失了生育能力,事實擺在眼前,他只能找趙氏子孫來繼承皇位,這無非就是太宗和太祖這兩脈人中尋找。
靖康之恥后金國大肆搜索趙皇室成員全抓到送到金國去。太宗一脈的皇室成員所剩無幾,反而是那些已經(jīng)淪落為平民的太祖一脈的后人,沒人注意才被保留了下來。
所以高宗被迫選擇太祖一脈,不是他自己標(biāo)榜的:“大宋江山本為太祖創(chuàng)立,太祖鐵面無私,有子卻將皇位傳給弟弟。如今太祖后人卻混跡民間,朕預(yù)備還位于太祖后代。”
趙構(gòu)從民間找到一胖一瘦兩個放牛娃過繼為皇子并進(jìn)行比較:一是讓兩個孩子在宮中站著,突然來了一只貓,瘦孩沒動,胖孩子卻伸腳去踢貓。二是給二人都送了一批美女。胖孩一見美女立馬笑納,再然后就翻云覆雨;瘦孩見美女,卻拿她們當(dāng)皇帝的宮人以禮相待。經(jīng)過這番試探,趙構(gòu)覺得瘦孩(趙昚)更適合繼承皇位。于是正式冊封趙昚為太子,后來索性禪位宋孝宗趙昚。
事實證明傳位給趙瑗是正確的是因為趙瑗對他,比他親兒子(如果他有親兒子的話)對他還好。
1、宋孝宗給他每月零花錢就達(dá)到四萬貫,是當(dāng)時一品大臣最高月俸的一百倍。還不包括宋高宗所住的德壽宮的日常開銷和運(yùn)行。逢年過節(jié),高宗生日,孝宗還不斷孝敬壽禮,銀五萬兩、錢五萬貫是最常規(guī)的進(jìn)獻(xiàn)。
2、宋孝宗凡事都會前往請示宋高宗。。宰相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去感謝高宗,聽他的“圣訓(xùn)”。
3、高宗去世以后,宋孝宗一反古代君主守孝,以日代月的舊規(guī),堅持要守孝三年。并因此在兩年后,孝宗就把皇位讓給自己兒子,說是想一心一意守孝。
1、南宋一朝,太祖后代出了8個皇帝,老二趙德芳的后代有宋孝宗、光宗、寧宗;老四趙德昭的后代有宋理宗、度宗、恭帝、端宗、懷宗。
2、宋孝宗與宋太祖的關(guān)系是這樣的:
宋太祖生趙德芳,趙德芳生趙惟憲,趙惟憲生趙從郁,趙從郁生趙世將,趙世將生趙令儈,趙令儈生趙子侢,趙子侢生趙伯琮,趙伯琮被宋高宗選入宮中做養(yǎng)子,更名為趙昚,是為宋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