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可以看一下三國志中關(guān)于戲志才的文字:
先是,彧言策謀士,進戲志才。志才卒,又進郭嘉?!盾鲝獋鳌废仁菚r,潁川戲志才,籌畫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后,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 彧薦嘉?!豆蝹鳌?/blockquote>說白了戲志才就抱了郭嘉的大腿。事實上這個人雖然記載說“太祖甚器之”,但實際出過啥計策那是半點也沒說。曹操在書信里說“莫可與計事者”,也許這人參與了曹操前期的一些謀劃吧。不過為啥一丁點記載也沒呢??傊@倆人在史書上那就是相當(dāng)醬油了,演義不提也沒啥可說的。
當(dāng)然戲志才對曹操早期的發(fā)展還是起到作用,早期在曹操缺乏謀士的情況下,得到重用說明其才應(yīng)該不在郭嘉之下,尤其從荀彧推薦郭嘉繼任戲志才的職務(wù)可以看出,這兩個人可能差不太多。
更有一種說法,說戲志才其實就是郭嘉。
戲志才此人很詭異,名字幾乎是那種出身很下賤的人才用的,很多野史對其初期的功績都做了肯定,但是在正史上此人留下的資料又很少,要是他為老曹做出的功績?nèi)绱酥?,老曹這種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君主為何不讓其在與自己相關(guān)的史料記載中留下正名呢?
再看郭嘉,根本沒有和戲志才同時出場過,作為戲志才自己定的接班人,兩人應(yīng)該有交集的,可是正史上沒有,而且對郭嘉的父母也壓根沒有介紹。綜合以上兩點,我腦子中不禁浮現(xiàn)出一段圖像的猜想:戲志才在潁川書院的時候也許是以奴才的身份也就是書童的身份伴讀的,他開始的時候很可能就是袁紹手下郭圖的書童。而其輾轉(zhuǎn)到老曹的手下前期為老曹做出了一定的功績,但是身份尷尬,所以并不敢完全施展才華。而老曹慧眼識才,希望他能完全展現(xiàn)才華,所以給了他一個中庸的身份——寒門郭嘉。
說戲志才死,也是只是希望他能完全忘記以前下賤的身份。場景大概是這樣的:老曹用手撫在戲志才的肩膀上語重心長的說,過去的那個身份卑微的你已經(jīng)死了,既然你出身且受辱于郭家,以后我必讓你成為郭家之主,你就叫郭嘉吧,郭家之嘉,而你的身份相當(dāng)于在我這兒我敬你為孝廉一樣,就字奉孝吧(奉有敬的意思)。你要是還有顧慮我可以找個中間人為你出頭,我手下荀家的荀彧怎么樣,他為郭嘉之名后重新為你舉薦,以后你就放開干吧。然后戲志才就“卒”了,郭嘉登場。
也許這樣就能方便解釋出五點:
一、戲志才和郭嘉都身體不好。不然老曹也太命黑了吧,前期的兩任首席謀士都有重病。出身不好的戲志才或者說郭嘉底子打的差所以早夭。
二、就是郭嘉前期投袁紹,也許就是跟著主子郭圖一起去的,但是身份卑微根本沒有人重視,也方便其跑掉。
三、就是戲志才和郭嘉的處事方針幾乎一樣,不同的是戲志才低調(diào)點,郭嘉張揚點,也許就是做了郭嘉后徹底放下了思想包袱。
四、在官渡之戰(zhàn)前郭嘉在眾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幾乎是大放厥詞,十勝十?dāng)砣绱颂呃喜苜H低袁紹了。荀彧只敢說四勝四敗,而郭嘉敢說十勝十?dāng)∫彩且妥约骸氨炯摇币粦?zhàn),為老曹和自己都樹立信心,贏了自己就是袁紹手下大族郭家之主了,有激動也有興奮。
五、老曹沒有抹殺他人功勞的記錄,要是戲志才前期對老曹功勞那么大,他死后壓根就不被老曹提起,豈不寒了手下的心。而老曹在郭嘉死后也無時不刻在抬高郭嘉,兩個人的待遇完全相差也太大了,所以老曹手下的中央集團都是知道此事的,無時不刻抬高郭嘉,就是在抬高戲志才。
而郭嘉之子郭奕也被老曹收養(yǎng),最后在其才華不顯的情況下也能官至太子文學(xué),步入士族一列,也算對得起郭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