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那些不聽話的孩子,家長和老師往往心里著急,言語上會表現(xiàn)出種種的不耐煩,時間久了,甚至還可能因此而產生嫌棄的情緒,總覺得自己作為家長或者老師為這些熊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他們居然毫不領情,甚至很無情,心里很不舒服。殊不知這些熊孩子并不是一次兩次的教育,一次兩次的談話就能改變的,畢竟他們成為熊孩子絕對不是一兩天的,而是經過長時間的發(fā)展而變成了當下的這個樣子。
所以,如果作為家長或者老師想把這些熊孩子改正過來,最為重要的工具不是權威,不是長輩的尊嚴,而是耐心,足夠的耐心。耐心是可以讓家長或者老師沉下心來,靜靜地思考孩子出現(xiàn)問題的根本原因,也能在思考的過程中逐漸梳理出幫助孩子的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一旦想清楚該如何去幫助這個熊孩子的時候,你就會理解耐心在教育中的作用。很多時候,不少家長或者老師其實也知道耐心很重要,但是一旦面對孩子犯錯誤,而且老是犯同樣的錯誤,就會忍不住大發(fā)雷霆,感覺這些熊孩子真是孺子不可教也。如果我們當家長或者當老師的反思一下:我們自己是不是也總會在不經意之間犯同樣的錯誤,有時犯了錯誤連自己也渾然不覺?要知道我們是成年人,我們都會犯錯誤,更何況這些未成年人。不犯錯誤就不是學生,就不是孩子了,哪一個人不是在犯錯誤的過程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如果老師和家長真的明白了耐心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就會意識到自己在日常的教育過程中該如何耐心地面對那些必須要教育的孩子:孩子總是遲到了,怎么辦?天天批評,沒有用。這個時候該想想他為什么會總是遲到,是他個人的原因,還是家庭的原因,還是客觀原因,作為家長應該從自身做起,保證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不給孩子遲到的可能性,習慣養(yǎng)成了,自然就不會遲到;這個時候不少去批評孩子,而是要對孩子有足夠的耐心,讓他明白家長跟他一樣重視這個問題,并且要跟他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家長真的能堅持做下去,孩子的遲到問題又怎么解決不了呢?如果是老師,也不能總是一味地批評學生,懲罰學生,而是要及時提醒學生該怎么做,甚至提供必要的幫助與指點,一次兩次不夠,就三次,更多次,每一次的耐心提醒,每一次的溝通交流都是奔著為了學生進步的目標,時間久了學生能不理解嗎?
耐心,盡管不能包治百病,但對于教育而言的確十分重要,用好了,是能促進教育工作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