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今年82歲,除了聽力有所下降,其他器官功能基本無礙,常年極少打針吃藥,生活完全自理。母親樂于生活在農(nóng)村,適度的勞作,放松的心情,盡享山水田園之樂,老人生活得很自足,很愜意。
10年前,我們幾兄弟合資給母親蓋了一幢房子,母親逢人就說:這房子蓋得好,給我添壽了呢。母親打理著幾百米遠的幾分地菜園子,一年四季蔬果不斷,忙并快樂著。
房子旁邊有一塊空地,也有幾分的面積。去年,我請人把它開墾了出來,母親就在家門口忙開了。母親種菜,既解決了自己的生活所需,還經(jīng)常托人電話催我們?nèi)シ窒怼D赣H在菜園子里活動了筋骨,收獲著歲月和汗水澆灌的果實。母親常掛嘴邊的一句話是:土地有良心,有種就有收。其實,這是母親對土地最樸素最真誠的感恩!
在農(nóng)村,很多像母親一樣的老人,幾乎一輩子都在勞作,絕大多數(shù)并非生活所迫,而是一種自然的生活狀態(tài),同時也是一種奉獻。我65歲上的父親,去世那天,上午砍了柴火,下午放了牛,晚上突然就走了,父親一輩子都在享受勞動的樂趣。
如今,農(nóng)村絕大多數(shù)青壯勞動力都轉移到二、三產(chǎn)業(yè),農(nóng)業(yè)上除了婦女就是六、七十的老人,農(nóng)業(yè)機械化日益普及,這減輕了務農(nóng)的艱辛。
坊間有一種聲音:農(nóng)民也應推行退休制度,反映了人們對耕作之苦的理解和對農(nóng)民的關愛。這種美好的愿望,我當然聲援。
無論是在農(nóng)村還是城市,老人扮演著龐大的免費勞務群體角色,他們?yōu)樽訉O勞心勞力,隔代照看著孫輩,甚至曾孫輩。大多數(shù)老人體諒年輕人工作忙,壓力大,自愿當起他們的堅強后盾,帶娃或打理家務。這樣的老人更值得尊敬,但這種義務不宜提倡,畢竟老年人應該有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而不應被年輕人“綁架”。
如今,國家繁榮昌盛,社會安寧和諧,城鄉(xiāng)建設日新月異,各類生活服務設施更加完善。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老有所為,逐漸變成現(xiàn)實。全社會尊老、愛老、敬老蔚成風尚。這不只時一句口號,而更應該有實際的行動。我們在享受美好生活的每一天,都應該讓天下所有的老人獲得愉悅感,幸福感,滿足感。今天的老人,就是明天的我們自己。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又是一年重陽節(jié),祝愿天下老人幸福安康,頤養(yǎng)天年。
最美夕陽紅!
20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