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衡量一件作品的藝術水平高低,是有著多重維度的,其中一個維度乃是此作的價值,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許多作品在當時就極為珍貴,流傳到了后世,就更為世人“寶之”了!
在草書領域,有這樣一部名帖,曾被譽為“天下第一小草”,這幅字在著名的《宣和書譜》當中有這樣的評價:
“此卷草書,字字飛動,圓轉之妙,宛若有神”。
意思是這件作品,每一個字都極有跳躍之勢,用筆和結字圓轉而勁拔,堪稱神品!
這件作品在后面也有一幅題跋,是這樣寫的:
“此作瘦勁自然,應規(guī)入矩,得二王遺韻。黃庭堅謂其暮年乃不減長史,如是也!此千金寶帖,行筆飄逸、一氣呵成富有動感,歷為書林所重。李白稱其草書獨步天下非虛矣!”
意思是這幅一脈天機自然,字字結合法度,承接了晉人風雨,黃庭堅說這幅字絲毫不輸張旭,飄逸靈動,極有動態(tài)之美,被歷代的書法家所重視,大詩人李白更是稱贊這件作品是獨步天下!
這幅字被世人譽為“千金帖”,價值一字千金,按今天的金價來換算的話,一個字能值1000萬元了,如此高的價值,足以堪稱史上最值錢的草書了!
這件作品就是懷素的《小草千字文》!
有人說學習小草,有這一本帖就足夠了,也有人說,這部帖獨步天下,堪稱“天下第一”!更有人說此作乃是懷素晚年登峰造極的作品,已經(jīng)人書俱老而爐火純青!
歷代名家對此帖皆毫不吝惜溢美之詞。
對于草書而言,其核心技術乃是筆法與結字之法,這種草書筆法的建立是承接了秦漢以來的篆籀體系和“一搨直下”的用筆方法,這些方法在晉人那里有著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
而懷素則是為數(shù)不多的以篆籀筆法入草的后人,這種“絞轉”方式對于行書的技巧要求極高,從而在線條的表現(xiàn)力和運動方法上也更為豐富!
懷素的《小草千字文》便是這種技法的極致體現(xiàn),再現(xiàn)了上承秦漢的魏晉一脈草書筆法,“化方為圓”、“圓勁挺拔”而變幻多姿!
此作起筆有逆勢,收筆有回向,筆筆有往有收,上下銜接的筆畫調鋒多次,使之筆筆中鋒!而這種調鋒的方法,到了宋人那里除了米芾、蔡京諸人,已經(jīng)極為少見了,且懷素用筆善于“回腕”,此乃魏晉古法之一,也是此作精彩的另一個原因!
《小草千字文》在用筆上較為遲緩,顯得平和而簡精,似是有著極高內力的太極高手,在運動中圓轉而自如,敦厚而穩(wěn)重。
《千字文》乃是梁朝周興嗣的一篇千古奇文,字字不同,并且字字皆為常用字,且四字一句,朗朗上口,易于記誦。此作從而變成了小草領域當中的“書法字典”,字字標準且規(guī)范,堪稱千古不易!
此作作為墨跡本,能夠跨越千年而保存完好,實在是書法史上的一件幸事,也有人說道:此作何止一字千金,堪稱無價之寶!
如今,我們將懷素的這件《小草千字文》按照原作大小進行超高清1:1還原,制作出了跟原作毫無二致的作品,字字細膩而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