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淮陰①
淮陰佐漢滅楚,既王矣,召漂母與之千金,召辱己少年,亦與之千金。夫報恩者,人情之常也;不報怨而反酬以恩,可謂有大人之量,君子長者之風矣!而卒不獲以壽考終,千古而下,猶可扼腕②。雖然,其故有二:一者仁有余而智不足;二者多殺人,不免于自殺。理固應然,無足怪者。
(云棲袾宏《竹窗隨筆》)
【注釋】
①韓淮陰:即漢初淮陰侯韓信。江蘇淮陰人。少年未得志時因生活窮困,往江邊釣魚,有一位漂洗衣物的老母經(jīng)常送飯給他吃。城中有個惡少欺侮他,曾迫他從胯下鉆過。韓信其后助漢高祖滅項羽,初封齊王,又改封楚王。后有人告他謀反,降為淮陰侯。不久,又被告與陳豨在長安謀反,遂為呂后所殺。
②扼腕:以一手握持另一手腕部。形容思慮、嘆息、憤怒、激動等心理活動。
【譯文】
韓信佐助漢王劉邦打敗楚霸王項羽,及至韓信封王之后,召見當年送飯給他吃的漂母,賜給她千金;又找到了以前曾侮辱過他的惡少,也賜給他千金。能知恩報恩,這是人之常情。有怨不報而反酬之以恩,這可說是具有大人之器量、君子長者的風范了??墒撬慕Y局卻未能享以高壽,千古而下猶然使人為他感到惋惜。即使是這樣,他不獲壽考的原因有二:一是他仁有余而智不足;二是由于他身為大將,平生未免殺人太多,因此終不免被他人所殺。從因果報應昭然不爽的道理上講,也就不足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