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非理性信念 非理性信念?好陌生的名詞?。克^的非理性信念(irrational belief)通俗地講就是對挫折的不合理認識,它來自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艾里斯(Albert Ellis)的挫折ABC理論。A(Activating Event),即挫折本身,B指人對挫折事件的想法、解釋和評價;C指在特定情境下,個體的情緒反應及行為的結果。根據這一理論,挫折是否引起人的挫折感,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對挫折的不合理認識。人既是理性,又是非理性的,人的大部分情緒困擾和心理問題都是來自不合邏輯或不合理性的思考,即不合理的信念。這種不合理的信念會導致挫折感的產生。不合理信念一般具有三個特點: ⊙ 絕對化要求:這是最常見的一種不合理信念。指人們以自己的意愿為出發(fā)點,對某一事物懷有其必定會發(fā)生或必定不會發(fā)生這樣的信念,它常與"必須"、"應該"這樣的詞連在一起,如"我必須做得最好"、"他必須那樣做才對"等。 ⊙ 過分概括化:它是一種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信念。過分概括化的人在看問題時容易走極端,往往導致對自身或他人的不合理評價。如一遇失敗便認為自己"沒用"、"非常笨"、"不可救藥";或別人稍有過失就認為這個人無一可取,全面否定。持有這種信念的人要么會導致盲目自責自罪、自卑自棄,要么會一味責備他人或外在環(huán)境,產生敵意、憤怒等不良情緒。 ⊙ 糟糕透頂:這種不合理的信念認為某一事情發(fā)生了,必定會非??膳拢浅T愀?,非常不幸。個體一旦具有這種信念,就會產生焦慮、悲觀、抑郁等不良情緒體驗。許多同學的考前焦慮多數是因為持有這種信念一起的。 大學生常見的非理性信念有: ● 人應該得到生活中所有對自己是重要的人的喜愛和贊許; ● 有價值的人應在各方面都比別人強; ● 任何事都應按自己的意愿發(fā)展,否則會很糟糕; ● 一個人應該擔心隨時可能發(fā)生的災禍; ● 情緒由外界控制,自己無能為力; ● 已經定下的事是無法改變的; ● 一個人碰到的種種問題,總應該都有一個正確、完滿的答案,如果一個人無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 ● 對不好的人應該給予嚴厲的懲罰和制裁; ● 逃避困難、挑戰(zhàn)與責任要比正視他們容易得多等等。
幾乎每個人都存在不合理信念,這并不可怕。因為人生來就具有以理性信念對抗非理性信念的潛能。如果人們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信念是不合理的,并主動調整自己的看法和態(tài)度,就可降低挫折感,從而調整好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