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宋明理學發(fā)展的兩個階段——理學和心學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完成下列表格。
宋朝理學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產物,儒學從佛道中汲取有益的內容,完成了更為理論化、思辨化的過程,形成新的儒學。將儒家的忠、孝、節(jié)、義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關系的嚴密思想體系。
含義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張
認識論
(獲得“理”的途徑)
程朱
理學
把儒家的忠、孝、節(jié)、義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關系的嚴密思想體系
程顥、
程頤
理學的開創(chuàng)者
①天理_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先理后物
②指出人倫就是天理。
修養(yǎng)最高境界也是“仁”
格物致知
物皆有理)
朱熹
理學的集大成者
理氣論,理先于氣,仁是終極源泉,三綱五常就是天理,是人性最高境界,格物致知
“存天理、滅人欲”
格物致知
(明道德之善
陸王
心學
強調學問目的在于做人,明白做人道理,并努力實行,主張掃除細枝末節(jié),直奔主題
陸九淵
心學的創(chuàng)立者
心即理也_,心是世界萬物的本源;“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發(fā)明本心
內心反省
王守仁
心學的集大成者
心外無事、心外無物
致良知
知行合一
致良知
知行合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