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分享
順其自然教孩子
呵護孩子的靈性,使孩子按照其生命的本性健康、快樂而自由地成長,是家庭教育中最為重要的原則。
靈性常常表現(xiàn)為純真,它是任何一個孩子與生俱來所擁有的美好品質,是孩子快樂成長、健康成才的心理基礎,也是生命自我實現(xiàn)的內(nèi)在動力和基點。破壞孩子的純真,按成人的眼光給孩子套上世俗的枷鎖,無異于扼殺一個孩子的未來。孩子多一份純真,便多一份純粹的心態(tài),多一份積極樂觀的笑容,而少一些世俗的私心雜念,從而使他們能夠專心致志地學習各種感興趣的東西,愛自己所愛的人,就像小時候搭積木那樣,專注甚至沉迷于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探尋和夢想的構筑。
一、順其自然教孩子
輕松有效的家庭教育,原本就跟讓孩子隨心所欲搭積木一樣,一切都是順其自然的,父母只需作適當矯正和引導即可。對孩子不強求,不苛求,不亂求,在兼顧學校教育的基礎上,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和興趣愛好去學習,去活動,去玩耍,這樣孩子的靈性必將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并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發(fā)顯示出其獨特的優(yōu)點和令人欣喜的進步。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許許多多的父母都視網(wǎng)絡為影響孩子學習的洪水猛獸,甚至視為罪魁禍首,而現(xiàn)實當中確定也有不少孩子因沉迷于網(wǎng)絡特別是網(wǎng)游當中而耽誤了學習。但從根本來看,孩子染上“網(wǎng)癮”,首先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庭教育本身的問題,即父母平時有可能給孩子制造了太多的壓力,使孩子把網(wǎng)游當作逃避的手段和釋放的方式;或者父母不信任孩子,越對孩子盯得緊越出現(xiàn)問題;或者父母因為工作忙對孩子放任不管,以致孩子幾乎完全不受任何約束,等等。
其實,內(nèi)容健康的綠色網(wǎng)游既能通過娛樂為孩子減壓,也有利于鍛煉孩子的心智和激發(fā)孩子的靈性,尤其是在家里得到父母許可、時間適度的情況下。因此,對網(wǎng)游的問題,讓孩子相對自由地玩,學會自我控制才是真正有利于孩子發(fā)揮靈性、健康成長的做法。
二、六種心理要不得
家庭教育中,以下六種心理都不利于孩子靈性的呵護與健康成長,父母們千萬要不得。
1、還愿心理:即想通過孩子實現(xiàn)自己未實現(xiàn)的夢想。比如要求孩子一定要努力考上北大、清華什么的,或者將來一定要從事什么職業(yè),等等,完全不考慮孩子自己的興趣特長,更無視孩子需要走一條適合自己的成長之路,這樣孩子感受到的只能是無奈。
2、補償心理:即生活條件好后過分滿足孩子的要求。由于對孩子存在著以往家庭條件差,照顧不周讓孩子受委屈的愧疚心理,生活環(huán)境大幅改善后,父母淪為孩子的“銀行帳戶”,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卻絲毫不考慮精神方面的需求,這樣孩子感受到的只能是空虛。
5、恐慌心理:即盲目恐慌在教育中給孩子制造壓力。以愛為旗幟,以“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口號,許多父母都在如趕鴨子上架一般地讓孩子奔波于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和興趣班當中,卻幾乎不考慮孩子有沒興趣學,有沒必要學,適不適合學,學習時間過長會不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等實際問題,其結果往往是得不償失,甚至可能害了孩子。對此,孩子感受到的只能是沉重。
6、炫耀心理:即把孩子的成績當作自己炫耀的資本。有些父母虛榮心很強,孩子學習成績好,獲得什么稱號,或在什么比賽中得到好名次等等,都到處宣揚、炫耀,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而一旦有朝一日孩子成績下降或比賽失利,便覺得臉上無光。只為自己的面子,而不顧對孩子心智的成長會不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如此作為,孩子感受到的也只能是虛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