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一定都要當演員呢?演員這個職業(yè)是低級的職業(yè)嗎?”
這段話出自昨晚更新的《我就是演員》第三期,章子怡在節(jié)目里對著表演嘉賓無奈發(fā)問。
引得章子怡生氣到沒有控制住自己的原因,在于現(xiàn)場兩位演員的糟糕表演——金莎與金子涵。
一位是代表作已經十年有余、許久沒有演過戲的歌手,一位是去年《青春有你2》中走出來的熱門女愛豆。
在昨晚《我就是演員》舞臺上,金莎與金子涵第一個登場,挑戰(zhàn)《三十而已》中顧佳與林有有的對手戲。
這是令在場評委與觀眾們都很期待的一場戲,因林有有去幼兒園威脅自己的兒子而徹底被激怒的顧佳,帶著老公許幻山去與林有有見面對峙,三角關系被正式拎到臺面前,角色情緒濃度在這一刻釋放到最大化。
然而沒成想,這樣一段比較容易出彩的戲份,卻被金莎與金子涵演砸了。
本該是正宮氣質的顧佳,被金莎演出了很挑釁的感覺,像是要強行上位的小三。
而本不占理,該激動的林有有,卻被金子涵演得淡定異常,甚至連許幻山說出“我愛的不是你是顧佳”這種頗具沖擊力的話時,情緒都沒有什么起伏波瀾。
原本激烈沖突、暗流涌動的三角關系,卻被兩人演得像是只在念臺詞,甚至說話口吻、動作設計,讓人以為在演諜戰(zhàn)戲。
不及格的表演,現(xiàn)場演了不到三分鐘,就被制片人與評委導師接連叫停,連連搖頭表示失望。
張紀中點評兩人說,表演的時候連角色的最高任務都沒有弄清楚。
表演指導郝蕾表示,兩人的表演過于流于表面,像是兩個面具,而且還是錯位的面具。
考核官章子怡則覺得,演員對于角色的理解是創(chuàng)作的第一步,這一步她們沒有,就沒辦法去談角色了。
在這段不合格的表演過后,金莎的歌手身份與金子涵的愛豆身份,再次被拎到話題中央。
郝蕾覺得,金莎本職歌手的身份,做歌手挺好的,不一定非要來當演員,有能力的可以去跨界,沒能力的不要強跨。
章子怡分享自己的經歷,表示“不能做力不從心的事情”。
“當你力不從心的時候,你都沒有自信了,不知道手該往哪兒放,腳該往哪兒站,就像是我們專業(yè)演員,你讓我們在臺上又唱又跳,這也是非常難的,要花很多時間去練習。”
“我不知道當你演這個戲的時候會不會慌,心里有底嗎?你演的到底是誰,你為何而來,我為什么要約你談話,我最終目的是什么。”
“我覺得演員沒有信念感的話,就不要走上這個舞臺。為什么都要當演員呢?演員這個職業(yè)難道是最低級的職業(yè)嗎?所有人都要到這兒來分一杯羹?!?/p>
一番話,讓現(xiàn)場氣氛直接降到冰點。
雖然言辭犀利,但章子怡的發(fā)火不是沒有道理的,兩位演員除了在舞臺上表演時沒有完成好作品,甚至連角色功課動機都沒有研究明白。
在張紀中表示金子涵面對許幻山角色太淡定的時候,金子涵竟然反問道“老師,那我這時候是應該哭嗎?”
很難想象,這種自己都不理解角色、連基本的信念感都沒有的演員,又怎么能夠去全身心地入戲去投入作品,把自己塑造成真正的角色、講述鮮活的故事給大家看。
事后采訪中,章子怡也表示,自己在點評時確實情緒有些激動,但她本質上沒有針對任何一個演員,而是對演員行業(yè)浮躁的現(xiàn)狀有一些擔憂。
“做演員確實不難,但是想演好戲,真的是非常難。”
說起來,章子怡的擔憂,在近幾年的演員行業(yè)中確實非常明顯。
無論是歌手還是愛豆,無論是明星還是網(wǎng)紅,常常見到一些所謂火了的藝人,用自己的流量與名氣,來換取表演通行證,強行跨界做演員。
不管個人是否適合角色,也看不到對表演有幾分熱忱尊重,只是火了就要入行就要拍戲,甚至還敢大言不慚說自己是對表演事業(yè)的熱愛。
在這背后,不單是對觀眾的不負責任,更是對行業(yè)資源的霸占與濫用,讓真正會表演熱愛表演的人被埋沒,而自己卻憑著流量名氣的金鑰匙,屢屢強行通關,拉低作品的質量底線。
當然了,對于跨界表演這件事來說,我們并不是說反對跨界,相反,我們大大支持那些在表演上有天賦有能力的愛豆與歌手。
2020年迷霧劇場,鹿晗主演的懸疑劇《在劫難逃》,表演大獲好評,把和藹可親、帥氣陽光的兒科醫(yī)生趙彬彬與笑里藏刀的殺人犯趙彬彬詮釋得淋漓盡致,和王千源對戲也能接得住并且接得穩(wěn)。
上一期《我就是演員》舞臺上,時代少年團馬嘉祺與THE-9謝可寅帶來的《少年的你》,表演真摯、樸實又生動,被章子怡現(xiàn)場大夸爭氣,事后還發(fā)微博表示看了他倆之后,自己對流量與人氣有了新的理解。
而同樣也是在這個舞臺上,章子怡夸《少年的你》原作演員易烊千璽,說他在流量的范疇內,做了一個最優(yōu)秀的典范。
的確,有著頂級流量與表演實力的易烊千璽,最近新作《送你一朵小紅花》的票房與評分數(shù)據(jù)就很說明問題。
在他的加持下,自帶宣傳的《送你一朵小紅花》單上映之前預售票房就已經破億,如今靠著作品二度口碑傳播,票房已經迅速突破了7億元大關。
流量與名氣不是洪水猛獸,在實力的演員身上,人氣是對作品成績的極大加成。
不過,就算加成再大,所謂的人氣終究也是錦上添花。
觀眾不會因為人氣去的爛戲買單,更不愿看到大制作強班底的作品,毀在某些不懂表演的“演員”身上。
同樣的道理適用于各行各業(yè)。
不論是公司職員還是普通白領,在自己的職業(yè)領域里,在自己從事的行業(yè)內,任何人沒有理由不專業(yè),任何人也沒有理由去容忍這種不專業(yè)。
在其位而謀其職,這不僅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身邊每一個人、對全社會負責。
我們不反對跨界,只是想對那些沒什么表演天賦、又不愿努力,只想憑自己熱度來影視行業(yè)賺快錢的明星說一句:算了吧。
編輯助理:Su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