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影《哈里之戰(zhàn)》有句臺詞:“這世界只有死亡和繳稅是無法避免的。”盡管美國稅多、稅率也高,但抱怨歸抱怨,大部分美國人還是規(guī)規(guī)矩矩地向官方上稅。不過聰明人總是有辦法的,總能利用既定的規(guī)則為自己“節(jié)稅”。
在美國似乎從來沒有“納稅光榮”這一說。如果私下里問問你的美國朋友,十有八九他們都會說,能夠少交一點稅就少交一點,“我可不想把我的錢送給山姆大叔”。這個山姆大叔指的就是美國政府。雖然不那么情愿,他們履行納稅的義務是非常認真的,有時甚至有點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樣子。
美國的稅務制度中,有一條原則是注重個人主動自愿的申報,即政府事先并不查你的收入而確定你該繳多少稅。雖然大多數(shù)美國人都能按規(guī)定納稅,但稅務總局也會抽查納稅人的申報是否符合實際,一旦查出申報不實,當事人就會受到重罰。當然,4月15日這個期限也是不能超過的,超過則以偷稅論處。所以 美國的新聞媒介每年從3月份就開始大聲疾呼,讓人們趕快去辦理稅務手續(xù),不要等到4月15日這一天。但許多美國人就是要等到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刻才把自己的報稅單寄出。美國各地的郵局在這天往往工作到午夜。很多人開玩笑似地在午夜前趕到郵局,讓郵局蓋上4月15日的郵戳才投郵。只要表明是4 月15日寄出的,晚多少天到稅務機關就和申報人無關了。從此可看出,美國人很強的納稅意識有潛在的不滿心理。
美國人常說人生一世只有兩件事情無法逃脫,一個是死亡,另一個就是納稅。越是政府官員,越是公眾人物,越是怕不交稅和逃避交稅的丑聞,權力和名聲都沒有用。普通人也一樣怕,稅務麻煩難有通融的余地,甚至有稅務人員帶著武器砸門破窗來收稅的故事。
就個人來說,要交稅的主要有聯(lián)邦個人所得稅,所在州的個人所得稅,所在地(社)區(qū)的財產(chǎn)稅,社會保險稅和資本利得稅(如果你投資盈利的話)。
聯(lián)邦個人所得稅稅率最高,效益最大。從美國國家來說是歲入的最主要來源,遠遠超過公司所得稅,更遠遠超過其他政府收入。這樣一來,它就成了美國兩黨一演再演的政治足球賽,都想在這上面得分,讓這些納稅人在政治選舉中投他們的票。于是美國的稅則弄得龐大不堪,據(jù)說有上萬頁之多,其復雜程度是世界之最,沒有任何一個人敢說弄得清美國的稅則。一本指導公民納稅的《報稅指南》竟達700多頁。這樣便逐漸形成一個行當--專門替?zhèn)€人家庭填報稅單的專業(yè)會計。納稅人在一年中仔細收放好各種有關單據(jù),以便新年一過就去請專家?guī)椭鷪蠖?。收費也不菲,少則一二百美元,多則上千美元,視工作而定。但也有退休的專業(yè)人員,在公共圖書館提供免費的報稅填單服務,精神可嘉。
聯(lián)邦個人所得稅是漸進制,收入越高,稅單就一檔一檔地加上去。具體稅單年年都在變化,例如目前小布什政府正在實施個人所得稅的減免措施。最高稅率名義上達40%左右,但美國的富人都有辦法來逃避。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把收入轉到海外,尤其是那些“避稅天堂”的地方。有人估計實際納稅率不超過收入的30%。美國的窮人交稅很少,或者不交稅,因為沒有錢。稅賦的負擔主要落在中產(chǎn)階級頭上,而且有不斷增加的趨勢,其中大部分人或家庭的實際稅率大約在20%左右。
美國人的納稅意識很強,基本上很自覺自愿地繳稅,奧秘之一就是美國人繳稅后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
一是退休金是以納稅人交過的稅按一定的比例發(fā)放,即年輕時交的稅越多,老來得到的退休金越多;二是美國的初等教育是完全免費的,從小學到中學,只要你上的是公立學校,就不用交學費;三是免費使用公共設施,以美國首都華盛頓為例,在那里所有觀光景點、博物館、國家機關等進去參觀都不用花錢買門票;四是國家公職人員,上至總統(tǒng),下至普通警察、收稅人、教師等等都是由納稅人養(yǎng)活,因此這些國家公職人員的工作是保護納稅人的利益,為納稅人服務;五是納稅越多,社會信譽越高。
一般而言,在美國逃稅是很難的。首先是現(xiàn)金流通相對較少,付款多用支票或信用卡,商家的營業(yè)額在銀行賬目上一清二楚,很難隱瞞。
其次,稅務局追查逃稅非常嚴厲。稅務局有一套電腦信息處理系統(tǒng)專門對付作弊者。如果稅務局懷疑納稅人隱瞞收入,謊報稅單,就可以竊聽納稅人的電話,拆閱納稅人的信件,甚至破門搜查,直到查獲納稅人的偷稅證據(jù)方才罷休。當然,納稅人如果認為稅務局處置過分、失理或失禮的話,也可以向法院起訴,但結果往往以失敗而告終。因為美國法律規(guī)定每一位公民都有納稅義務,稅務人員可以采取一切手段執(zhí)行有關稅收法令,所以一般誰也不愿意拿雞蛋往石頭上碰。
要合法地少交稅,其實還是有許多途徑的。如按美國稅收規(guī)定,單身稅比家庭稅收得多, 一些年青人就協(xié)議結婚,即“名譽夫妻”,以減少稅金為目的,實際上彼此互不相干。這也是造成美國青年離婚率居高不下的誘因。
另外一個辦法是把應稅收入從上一個檔次降到下面檔次范圍內(nèi)的最高點。在美國慈善捐款是可以抵扣收入的。這個辦法是大學權威首先提出來的,解決了一個重大的社會經(jīng)濟問題。但即使你捐了上億美元建立一個慈善(非盈利性)基金會,你可以提捐贈條件,但不可以在成立后操縱這個基金會。你也可以購買一些特別“市政”債券,其利息可以免稅,但這種債券的發(fā)行要得到批準而且數(shù)量不多。再有就是你因按揭或其他借貸而必須支付利息,這筆支出可以抵扣你的收入。比方說房子越買越貴,得到的抵扣就越多;反之,若賣了大房子買了小房子,就要多付稅。
此外,政府為了鼓勵儲蓄和投資,實行(401)K計劃。納稅人可以依法每年把收入的一部分,如一千美金或更多,放在這個計劃中去投資。這筆錢只能在59歲(一個檔次)或以后一定年限取出,只要支付屆時的所得稅即可。在這個退休前后的人生途中,一般美國人收入下降,個人所得稅的應稅稅單相應低一些。當然,還有其他無數(shù)的抵扣細節(jié),如夫妻合報或分報被撫養(yǎng)人,收入種類等等,處理得當也可以得益。如果多報多交了稅怎么辦?從規(guī)章制度上是應該退還給你的,比如你的雇主預扣代交太多。但退稅行動遲緩,官僚主義嚴重,招致許多不滿。
納稅鉆空子的也不少。比如,把自己的生意和住家聯(lián)系起來,把家里的房間、電腦設施、用車、電話開支等都列為“生意的成本”,從而減少自己公司的贏利。但是,一旦稅務人員仔細審查,就會發(fā)現(xiàn)虛報、作假、違規(guī)的地方,罰起來相當厲害,有的人常常不能證明這些開支有明確的生意目的和贏利動機而被罰。這在移民中比較多一點。所以,美國稅務署也有舉報的熱線電話。
對普通家庭最適用的是避開遺產(chǎn)稅。一般美國家庭最主要的財產(chǎn)是房屋,如果按中國人的習慣把房子作為遺產(chǎn)留給子孫的話,那么不是為子孫添福,說不定反而害了他們。因為美國遺產(chǎn)稅最高可達55%,且須以現(xiàn)金方式繳納,如果子孫付不出這筆錢,反倒可能破產(chǎn)。因此,有錢人要盡早籌劃安排遺產(chǎn),否則不敢輕易死。一般的方法是先買塊地,將之贈與子女,再與子女簽無償租用土地10年的合同,在土地上蓋房子,10年后租用期滿連地帶房一起歸還給子女。
實際上,在征稅和納稅這場貓鼠游戲中,得益最多的還是美國富人。歐洲人雖然所得稅率比美國高許多,但社會福利好。他們批評美國社會不公正,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