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臨近教師節(jié),我們的媒體總能從身邊從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一些感動我們的教師故事。他們之所以平凡,是因為在除教師節(jié)前后這段時間之外,他們和絕大多數(shù)教師一樣,默默地工作,默默地生活,日復一日做著他們本分的工作,他們并不覺得有什么不同,或許只是站在山區(qū)的講臺上的歲月比別人長了些,行走在學校與家的路途比別人艱難了些,在教書育人之外的事情做得比別人特別了些,也僅僅是這些與別人的不同,成就了他們不平凡的粉筆人生。在這個特別的節(jié)日里,媒體把電視的鏡頭對準了他們,把報紙的版面留給了他們,把電臺的聲音交給了他們,并且通過講述他們不平凡的故事,宣傳他們不平凡的事跡,以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是國人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標語式的口號。讀書成才總是一個令人縈繞于心的夢想,而學校則是放飛這一夢想的“好大一棵樹”,守望夢想和守護這棵大樹的則是教師——他們是從事陽光底下最崇高職業(yè)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正因為教育承載了幾代人的夢想,學校聚焦了幾代人的目光,教師肩負了幾代人的重責,所以,當今的教育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學校成了一個神圣的地方,教師更是為社會矚目的一個職業(yè)。尤其是教師,他們所從事的是一份良心的職業(yè),卻負載了太多的社會責任,背負著公眾的高期望匍匐前行,因而在每年的教師節(jié)前后普遍受到社會的關注也就很正常,也很必然。在這個專為教師而設立的節(jié)日到來之際,總有一些平凡的教師和他們不平凡的故事感動我們。我們在感動之余,是不是也該想想應為他們做些什么——有必要為他們分擔一些社會責任,有責任為他們改善一些工作和生活條件,有理由為他們回歸到人性本初而不再身心俱累,不要臨到節(jié)日之際才想起他們,才去給他們送溫暖獻愛心。培育祖國的花朵、澆灌社會的棟梁、培養(yǎng)未來合格的建設者,我們不只需要一個三十年如一日守望校園的鐘沅鳳,也不只需要一個獨劃孤舟往來于學校與家之間的熊貽華,更不只需要一個以身為橋助學生渡河的鄉(xiāng)村教師,我們需要的是一個群體一片森林。個體的師德楷模只能作為一種精神的感召力量和燈塔的導航標,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需要的是全體教師師德水準的全面提升,需要的是全體教師素質水平的整體提高。教師節(jié)總要過去,個體的模范作用會因社會關注力的轉移而逐漸弱化,單個教師的道德力量也會因淡出人們的視線而日趨微弱。為鐘沅鳳、熊貽華他們這些鄉(xiāng)村教師感動,并不是教師節(jié)的唯一主題,我們所必須寄予希望的是,在一個普遍尊師重教的國度里,每一個村莊的孩子們都能快樂地上學,每一所學校的教師都能愉快地教書,但愿今后教師節(jié)日到來之際,不再讀到這些感動我們又令我們心情沉重的新聞。